強軍路上,兩棲精兵銳不可當!
■解放軍報客戶端記者 楊晶 蘇鶴 通訊員 朱文強
“泛水編波,執行!”盛夏時節,又一場紅藍對抗演習在粵東某海域展開。在海軍艦艇和空軍戰機的掩護下,擔任紅方的陸軍第74集團軍某合成旅一輛輛兩棲步戰車、突擊車、裝甲車駛出登陸艦艇,向岸灘發起攻擊。此次實兵自主對抗行動,藍方直呼“三個沒想到”:沒想到紅方進攻這么快,沒想到火力運用這么充分,沒想到多兵種協同作戰這么流暢。
泛水編波(譚灝 攝)
在作訓科長劉中玉看來,這次演習檢驗了改革以來的訓練成效,“主用火力、重用火力、精用火力,我們將火力運用貫穿整個戰斗全程。尤其在縱深奪要行動中,各軍兵種協同配合,對精確拔點破襲、癱瘓敵防御體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習主席強調,要牢記能打仗、打勝仗是強軍之要,必須按照打仗的標準搞建設抓準備,確保我軍始終能夠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近年來,官兵們牢記習主席的囑托,鍛造兩棲精兵勁旅,在強軍征程中銳不可當。
銳在聯合制勝——
此次演習,來自陸軍、海軍、空軍、聯勤保障部隊的共13支作戰和保障力量聯合參演。聯勤保障部隊組織專業運輸力量倒運裝備物資,不到半天時間,就將人員、物資、裝備全部一次性運抵目的地,為后續的行動爭取到更多時間。空軍出動轟炸機、殲擊機配合火力突擊,海軍登陸艦、護衛艦參加行動共同組織裝載上船、泛水編波、突擊上陸、縱深奪要。
“從平面登陸為主到立體突擊上陸,聯合之后,我們站位更高,眼界更寬了。”劉中玉介紹,現代兩棲登陸作戰是多軍兵種聯合下的戰斗,作戰行動更加突出體系支撐和聯合作戰。在旅指揮所,除了本單位及特戰、陸航等陸軍兵種單位指戰員,身穿航空迷彩的空軍飛行員和身穿海洋迷彩的海軍戰艦艦員也齊聚一堂。他們對接下來的聯合作戰演練進行反復推演,從各自軍兵種專業角度對演練各個環節進行論證和修訂。
聯合登陸(譚灝 攝)
兩棲合成部隊與空中作戰力量之間如何實現通聯、指揮、協同,以及相關保障,成功做到近距空中火力支援?針對這個課題,他們專攻精煉,在這次演習中得到了很好的檢驗。
海面上波飛浪卷,搭乘海軍某大型登陸艦航渡至目標海域后,合成一營兩棲戰車駛出登陸艙,泛海橫渡,向藍軍重兵防守的岸灘發起沖鋒。面對“敵”密集火力,劉中玉根據目標指示員提供的“敵”坐標信息,呼叫陸航直升機進行空中火力支援,支援突擊上陸。縱深奪要時,他們召喚戰機對“敵”關鍵目標、炮兵力量等進行火力打擊,掩護上陸奪控。這一情景令劉中玉印象深刻。“這實實在在體現出聯合作戰的指揮、行動與協同。通聯體系打通后,我在作戰中就可運用空中火力支援地面突擊作戰,極大提高了作戰能力。”
從平面登陸為主到立體突擊上陸,如今他們更加注重空中力量運用,并在“火力精打癱體戰”上有了更多作戰思想的轉變和戰法的創新。
空中掩護(彭希 攝)
改革之后,合成營內兵種齊全,包含步兵、裝甲、炮兵、保障等,未來作戰需要怎么樣的戰斗編組,平時就是怎樣的編制。合成二營營長魯濱告訴記者:
“現在我們有自己的破障、偵察、通信等力量,本級獲取情報信息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從合成營內部的多兵種融合,到各作戰營之間的要素整合,再到與其他軍兵種的體系聯合,該旅多次與陸航、海軍、空軍等軍兵種展開聯合訓練,針對全旅現有的數十個兵種組織專攻精練,將近百個合成化程度較高的重點課目進行分類和細化,不斷提高部隊基于體系聯合下的作戰能力。
銳在實戰實訓——
多軍兵種聯合,多體系對抗,已成為兩棲作戰的發展趨勢。新形勢下,兩棲部隊究竟該訓什么、如何訓?面對這個問題,該旅深入研究探索新體制下合成營訓練和多兵種融合訓練方法,建立戰法庫、對策庫,探索形成了一套涵蓋旅、營、連、排、班、單兵的6級訓練指標體系。
上下登陸艦(陳震楠 攝)
上下登陸艦是兩棲部隊實施聯合投送的重要環節,也是訓練中極具挑戰的課目。在海上,裝甲車和登陸艦都容易受風浪和暗流的影響而搖晃不定,船艙門兩側僅比裝甲車寬30厘米,要想一次性快速上艦,駕駛員的精準操作尤為重要。
然而,海上駕駛訓練風險很大,車內戰斗人員必須緊盯前方目標,時刻保持高度警惕,及時處置情況,任何一個小小的失誤都可能導致故障。不久前,在兩棲步戰車海上限制路駕駛考核中,上等兵陳豪熟練操作裝備,下海、轉向、倒航,通過一個又一個限制路。剛剛成為駕駛員的他,為何能取得優異成績?原因在于該旅堅持按綱施訓,堅持從難從嚴,狠抓瀕海訓練,把海上訓練作為戰斗力提升新的增長點。
夜間駕駛訓練(張凱飛 攝)
此外,他們還向極限要戰斗力,普及式組織晝夜間高強度訓練,強化對抗訓練,讓部隊在對抗中得到鍛煉、摔打。夜間駕駛風險高,不確定因素大,但他們破除“危不施訓,險不練兵”等和平積弊,組織惡劣海況下夜間上下登陸艦訓練,探索兩棲戰車反向射擊、橫向射擊等新技能。尤其是夜間實彈射擊,彈藥量比以前翻了一倍多。
戰斗力建設的加速度不僅是量的增加,更有質的提高。
今年以來,該旅在演習中注重構設條件,演練新的戰法打法,在小型化、無人化、智能化等作戰手段運用上有了新探索。前不久,他們實現了無人偵察機海上彈射起飛,克服海上風大浪高涌急等不穩定因素,提升了軍兵種聯合登陸作戰中先期察打能力,在登陸前期,引導友鄰先敵打擊,清理敵縱深目標,保障后續登陸部隊順利行動。
“海上風速流速瞬時差異較大,無人機在裝甲車上受到影響更大,必須迅速調整,找準時機,果斷發射。”無人機操作員介紹,經過刻苦鉆研,他們在新裝備配發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里迅速形成戰斗力,改變了傳統的偵察方式,戰斗力有了新的躍升。
無人機海上起飛(王佳偉 攝)
銳在群英輩出——
陸軍的使命在延伸,陸軍的任務在拓展,轉型大潮中士兵應該怎么做?
合成二營突擊車三連上士王銳給出了答案——精武強能,練就較高的專業素養、較強的戰斗協同意識和精準的指揮素養,提高自己在聯合作戰體系中的作用,發揮1+1>2的效能。
“時代楷模”王銳 (彭希 攝)
王銳,這個名字并不陌生。2012年12月10日,習主席視察該部隊時,健步登上809號戰車,與王銳和他的戰友親切握手,詳細了解裝備的戰技術性能。
“習主席視察后,王銳受到了極大的鼓舞,先后考取駕駛、通信、射擊三大專業技術等級兩個特級和一個一級,成為多能手。”組織科長吳磊說,在這個旅,人人都向王銳看齊,爭做王銳式的強軍標兵。
徐斌旭(張凱飛 攝)
徐斌旭,合成二營突擊車三連上士,強軍路上,他與王銳既是攜手同行的戰友,又是相互比拼的對手,還是互為師徒的搭檔。同在一個車組,王銳是車長,他是炮手;同為教練員,王銳教駕駛,他教射擊。新大綱編修試訓,行進間360度任意角射擊課目,徐斌旭率車主動請戰、反復苦練,實射檢驗時,3發炮彈全部精準命中目標,操作規程被寫進教案,在部隊得到推廣。
不久前的演習,一輛戰車突遇“敵”襲,駕駛員“犧牲”,徐斌旭火速接替駕駛,成功完成突擊任務。“極端條件下,一名會駕駛、懂開炮、能通信的戰斗員,也能獨立操縱戰車完成任務。”徐斌旭告訴記者,近年來,一專多能型人才建設讓全體士官都掌握2種以上專業技能,像王銳那樣掌握3個專業的技師超過五分之一。
戰斗力建設重在人才培養。高難險課目的順利展開與取得成效,靠的不是一個人的功勞,而是團隊力量,組訓、搶救、維修,這三方面缺一不可。
張景勇(張凱飛 攝)
“組訓能手”張景勇,被稱為“駕駛教頭”,培訓出多名優秀駕駛員。每年海上駕駛集訓,張景勇都親自示范“栽頭”課目,他總結多年駕駛經驗,編寫出200多頁的《兩棲裝備駕駛教程》和《海上駕駛訓練規范》,在全旅推廣。
“鐵甲神醫”王長亮,每次裝甲車下海,只要他一到,戰友們心里就有底,即使海上出現險情,他都能第一時間處置。
“保障先鋒”郭海,負責戰車電氣系統維修,他研發的簡易通電開關,將應急搶修時間從45分鐘降至10分鐘以內。
劉龍(中)(曾繁澍 攝)
在去年的一次演習中,一臺兩棲突擊車突發故障無法下水,修理連三級軍士長劉龍一眼就看出問題所在。檢查液壓裝置、吊裝綜合傳動裝置、清洗轉向系統……克服夜間野外作業自然環境干擾多,操作難度大等困難,順利完成檢修。從軍20年,劉龍先后培養出合格底盤修理工百余名,整理撰寫《05式兩棲裝甲裝備典型故障案例》《五大液壓系統故障與排除》等心得體會20余萬字,研制出05式裝甲裝備水上油路檢測設備、履帶復位裝置等14項輔助修設備,極大提高了維修效率。
徐斌旭為戰友們講述“黃草嶺功臣連”光輝歷史
“我是‘黃草嶺功臣連’的一名列兵,身在英雄的連隊,我必須要比別人更加努力!”時至今日,陳偉超還記得王銳為自己授槍時的感受,“我接過來的不僅僅是鋼槍,更是沉甸甸的責任與激勵!”在王銳榜樣作用的帶動下,陳偉超在軍營里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夢想,他積極參加軍考,將連隊的優良傳統發揚光大。這支在抗美援朝戰場上讓美軍害怕的部隊,如今鋼多氣盈骨更硬,官兵們將個人成長進步融入改革強軍偉大實踐,像王銳一樣,爭做強軍興軍的突擊手,不做碌碌無為的過路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