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全軍智慧,把正院校建設方向
“叮!”倒計時器發出清脆的提示音。
“您的自述時間還有1分鐘。”工作人員對答辯席上的少將院長提醒道。
這是全軍院校長會審答辯現場的一幕情景。“過去考別人,如今成考生。”軍委訓練管理部領導告訴記者,集訓中專門安排會審答辯這一重要環節,目的既是想通過答辯引導院校長們深入學習,提高新時代辦學治校能力,更是集中全軍智慧,把正院校建設方向。
記者在現場看到,院校長逐一登臺,精煉闡述對改革后各自院校辦學定位的把握和學院建設發展面臨的突出矛盾及對策思考。隨后,10多名院校教育專家堅持問題導向輪番提問,毫不留情、深刻尖銳、直指要害,答辯現場“火藥味”十足。
“當前聯合作戰人才培養瓶頸在哪兒?”“確保院校‘供給側’與部隊‘需求側’精準對接,你有哪些實在管用的招法……”答辯中,一個個火辣辣的現實問題被拋給了平日里當慣了考官、當慣了評委的院校長們。答辯專家組成員、航天工程大學教授馮書興評價說:“這種實戰式的會審答辯戰味非常濃厚,對破解院校建設深層次矛盾問題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面對會審答辯,我們都感到壓力不小。”剛剛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的陸軍工程大學校長王金龍經歷過無數次答辯,可謂身經百戰。可這次,就連不怕答辯的他也頗感壓力。他告訴記者,這里不僅有“面子”的問題,更多的還是“里子”的問題。
接到通知后,王金龍不僅再次學習學校的歷史和建設情況,找準了當前制約學校發展的瓶頸問題,還深入部隊了解部隊對院校人才培養的需求。他說,其實,答辯的收獲在答辯之前就已經有了,這一創新之舉促進了我們的學習,促進了我們對院校長遠發展的思考……
果然,記者注意到,整個會審答辯既注重答辯,更突出研討;既突出解決矛盾問題,更注重把正建設方向。大家沒有把會審答辯當成一場對院校長辦學治校能力的單純考核,而是著眼新時代新體制新使命要求,長遠謀劃軍隊院校未來的建設發展。
“辦學定位把準了,辦學思想和理念更新了,建設方向才能準確,目標思路方能清晰。”一位院長感慨地說,過去他們學校一些通用學科建設在全國高校名列前茅,改革后這一優勢受到一定影響。盡管都知道這是強軍所需,可大家心里仍有點患得患失。這次答辯,專家在會審中指出這一問題,使他們認識到,軍事教育不是“象牙塔”里的純學術研究,首先必須著眼為戰服務這一目標,真正做到與戰場對接、與實踐接軌。“誤區澄清了,心里敞亮了,辦學定位更準了,下步努力的方向更明確了。”這位院長說。
一位校長告訴記者,過去學校抓建設喜歡“大而全”,總愛比誰建的學科多。改革后,全軍院校大多是因特色而設的“獨生子”。這次答辯讓他們更加認清了自己的辦學定位和優勢所在,認識到必須把方向搞得更準,把亮點擦得更亮,把備戰打仗對自己獨特的需求滿足得更好。
“辦學既要為今天負責,更要著眼未來戰場。”還有的院校長認為,過去立足現在的多,發展前沿的少,理清辦學目標思路后他們感到,必須著眼院校辦學定位,著眼未來打贏所需,發展前沿交叉學科,為制勝未來提前培養人才。
“組織全軍院校長會審答辯,既是全面貫徹新時代軍事教育方針、全面實施人才強軍戰略的務實之舉,更是瞄準未來的超前謀劃、制勝未來的創新之舉。”談起收獲,許多院校長都說,如今,大家既找在本軍兵種院校體系中的定位,又找在全軍院校體系中的定位,還找在軍隊院校教育、部隊訓練實踐、軍事職業教育三位一體人才培養大體系中的定位,辦學規律、辦學理念、辦學定位更加清晰。
記者了解到,集訓還沒結束,不少院校推進改革創新已經有了更清晰的目標圖、路線圖、工程圖。國防大學政治學院形成了“一統十四分”的建設發展規劃;海軍航空大學緊貼戰場重構人才培養體系,找到了削枝強干、再造流程的科學路徑;火箭軍工程大學準備開展大調研,開啟院校間交流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