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白拍偷自拍网,国语自产拍91在线网站,国产欧美va天堂在线电影,动漫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搜索 解放軍報

新時代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理論創新與實踐指引

來源:《求是》2020/16 作者:李紀恒 責任編輯:于雅倩
2020-08-31 16:25:42

新時代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理論創新與實踐指引

——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關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論述

民生系著民心,是黨執政之本、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源,是最大的政治。習近平總書記始終以人民為中心,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對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系列重要論述。《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系統收錄了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思考新觀點新論斷,體現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與時俱進,有力指引全黨全國在新時代譜寫民生事業發展新篇章。

一、新時代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最新理論成果

通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精神與要求貫穿全書,相對集中于第四部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第五部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第十二部分“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書中的重要論述豐富和發展了《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二卷有關論述,升華了對新時代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理論認識。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黨的初心使命的根本體現。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從誕生之日起,就將帶領人民創造幸福生活作為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以百姓心為心,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是黨的初心,也是黨的恒心?;赝麣v史,近百年來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中國人民實現了從擺脫受壓迫、受奴役的命運到基本解決溫飽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性跨越,用實際行動證明了我們黨是一以貫之堅守初心使命的黨,黨的一切工作都是從人民利益出發、為人民利益著想。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的明確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十四個堅持”的基本方略,其中第八個方略就是“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读暯秸勚螄碚返谌硎杖氲目倳浻嘘P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發展的根本目的是增進民生福祉,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著力方向是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價值取向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主要任務是實現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基本目標是保證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這些重要論述,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了新時代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理論內涵。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的出版發行,是全黨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對于推動廣大干部群眾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幫助國際社會更好了解這一重要思想的主要內容,具有重要意義。圖為2020年7月3日,浙江省瑞安市新華書城,市民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中英文版專柜前專心閱讀。 中新社發 孫凜/攝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加強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重中之重。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統籌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整個發展過程中,都要注重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廣大人民群眾,使人民群眾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社會主義社會建設與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關,涵蓋教育、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等各領域民生工作。民生建設是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重要方面,是促進社會和諧與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基礎??倳浀闹匾撌觯笇覀儑@加強社會主義社會建設,要始終注重落實以民為本、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堅持和完善統籌城鄉的民生保障制度,做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黨執政的重心和根基所在。民生問題不僅是社會問題、經濟問題,更是政治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事實有力證明,我們黨領導人民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保障廣大人民群眾共同享有幸福美好的生活。我們將要歷史性地解決農村貧困人口絕對貧困問題,為人類減貧事業作出巨大貢獻;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主要教育指標達到中上收入國家平均水平;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基本醫療保障網,人均預期壽命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35歲提高到2019年的77.3歲;建立了特困供養、高齡津貼和貧困老年人服務補貼、失能老年人護理補貼等制度,惠及4000多萬老年人,“老有所養”正在變為現實,等等。這些民生實事,極大地改善了人民生活,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和支持,體現了國家和社會發展的根本目的。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補齊短板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現實需要。“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里程碑,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其中的重要內容和關鍵性指標,只有不斷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力度,不斷補短板、強弱項,才能確?!皟蓚€一百年”奮斗目標如期實現,讓人民群眾的民生愿景成為幸福實景。這其中,收入、教育、環境、住房等都是重大民生需求,廁所革命、棚戶區改造、藥品安全、學生健康、老齡化應對、垃圾分類等諸多方面都是社會發展進步的客觀要求。總書記堅持問題導向,對補齊這些領域的短板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確要求,切中肯綮、直達關鍵,我們一定要在工作實踐中貫徹落實好。

二、新時代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實踐指引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論述,系統指明了新時代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本原則、目標方向和方式方法,為做好各項民生工作提供了“金鑰匙”。

堅持黨對民生工作的領導,更好發揮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要順利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項事業,必須完善堅持黨的領導的體制機制,更好發揮黨的領導這一最大優勢。加強黨對民生工作的領導,能夠確保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中謀劃民生工作,逐步縮小和消除城鄉差異、地區差異和群體差異,提升民生工作科學性、整體性和持續性;能夠發揮黨的組織優勢,統籌各方資源,高效執行各項民生政策,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落到實處;尤其是能夠確保我國始終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始終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發展目標邁進。

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動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良性循環。經濟發展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礎,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發展的根本目的,二者不可偏廢。如果脫離了經濟發展單純講保障和改善民生,那就是“空中樓閣”、“畫餅充饑”,如果離開保障和改善民生談發展,發展就失去了目標和方向。中國發展成就歸結到一點,就是億萬中國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因此,一方面,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須牢牢抓住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為保障和改善民生奠定雄厚經濟基礎;另一方面,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經濟循環的重要節點,通過持續改善民生,穩預期、擴內需,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實現與經濟建設良性互動、協同推進。

堅持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貫徹“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原則思路。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須立足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根據經濟發展和財力狀況,在守住民生底線的基礎上逐步提高水平,把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作為工作重點,抓緊完善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必備制度。當前,要圍繞健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國家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提高就業質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健全社會養老服務體系,把教育、就業、住房、醫療、收入、養老、托幼等民生實事辦好,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堅持把群眾是否滿意作為檢驗工作成效的根本標準,始終樹牢正確的政績觀。民生工作來不得半點虛假。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須立足實際,出實策、辦實事、求實效。習近平總書記要求領導干部樹立正確政績觀,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發揚釘釘子精神,扭住突出民生難題,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要堅守人民立場,從人民群眾關心的事情做起,從讓人民群眾滿意的事情做起,著力解決好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以為民謀利、為民盡責的實際成效取信于民,決不能空喊口號、搞花拳繡腿、做表面文章。

三、切實為保障和改善民生履職盡責

民政工作保障最困難、最需要幫助和關愛的特殊群體,為人民群眾提供最基本、最直接的社會服務,肩負著民生工作中補短板、強底板的重擔。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民政工作,指出民政工作關系民生、連著民心,是社會建設的兜底性、基礎性工作,要求各級民政部門聚焦脫貧攻堅,聚焦特殊群體,聚焦群眾關切,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基本社會服務等職責。這要求我們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按照社會政策要托底的要求,全力?;尽⒍档拙€、建機制,把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的有關要求落到實處。

聚焦脫貧攻堅,堅決兜牢防范致貧返貧底線。打贏脫貧攻堅戰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向全黨、全國人民和全世界作出的莊嚴承諾,是必須不折不扣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務。民政工作在脫貧攻堅大局中發揮著兜底保障作用。截至2020年3月,已經有1887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納入低保或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范圍,穩定實現吃穿“兩不愁”,占全部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21%。當前,全國仍有一些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沒有脫貧,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近200萬已脫貧對象存在返貧風險,近300萬邊緣群體存在致貧風險,脫貧攻堅任務依然艱巨。各級民政部門必須堅決履行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政治責任,嚴格落實各項社會救助政策,實施社會救助兜底脫貧行動,確保符合條件貧困人口“應保盡保、應救盡救”,確保小康路上“不漏一戶、不落一人”。歷史性地解決絕對貧困問題之后,相對貧困問題仍將長期存在,立足當前、著眼長遠,還要加強與鄉村振興戰略之間的有效銜接,建立解決農村相對貧困長效機制。

聚焦特殊群體,全方位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低收入困難群眾、孤寡老人、孤殘兒童、生活困難殘疾人和重度殘疾人、留守老人和兒童、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等特殊群體,是黨和政府一直以來倍加關注的重點群體。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須優先保障這部分群體的基本生活。要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通過基本生活救助、專項社會救助、急難社會救助、社會力量幫扶等,為基本生活困難的群眾織密防護網。要加強社會服務機構建設,不斷提高縣級福利院和鄉鎮敬老院照護能力,既保障好特困人員的生活需求,又加快滿足失能或部分失能人員的護理需要。要健全兒童福利制度,給予困境兒童更好保障。要以巡訪關愛為重點,完善農村留守人員關愛保護制度。要實施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標準動態調整機制,健全殘疾人康復服務體系。要完善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救助服務制度,創新開展尋親工作,強化服務監管。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國各地努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圖為2020年2月4日,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市民在一家大型超市內挑選蔬菜。 新華社記者 王建威/攝

聚焦群眾關切,著力提升民生服務精準化精細化水平。當前,廣大人民群眾在物質需求日益得到滿足的同時,多層次多樣化多方面的民生需求不斷增長,必須順應這一趨勢,不斷提高相關民生服務水平。圍繞群眾對養老服務的需求,加快建設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提升養老服務質量,讓廣大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安享幸福晚年。圍繞群眾對社區生活品質的需求,健全社區管理和服務機制,建立健全公共服務、便民利民服務、社會工作服務、志愿服務有機銜接的城鄉社區服務體系,讓社區生活更便捷、更舒適、更和諧,使城鄉社區成為人民群眾安居宜居樂居的幸福家園。圍繞群眾對逝有所安的需求,深化殯葬事業改革,健全基本殯葬公共服務體系,推進惠民、綠色、文明殯葬發展,推進移風易俗。圍繞群眾對社會參與的需求,健全黨領導下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暢通民主渠道,健全基層選舉、議事、公開、述職、問責等機制,推進基層協商制度化,保障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圍繞群眾實現自我價值的需求,積極引導和規范相關社會組織健康發展,壯大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健全志愿服務制度,創造慈善事業蓬勃發展的良好環境,讓更多人有機會在服務他人、奉獻社會中充實自我,收獲多彩幸福人生。

作者:民政部黨組書記、部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