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六軍團第十八師第五十四團軍旗(資料圖)。
在湘鄂川黔革命根據(jù)地時期,紅六軍團第十八師在1935年8月27日至11月23日119天內(nèi)兩次奉命留守茨巖塘,有效策應了紅二、六軍團東征和突圍長征。紅十八師從1935年12月8日從茨巖塘突圍時4000余人追趕紅軍主力,到1936年1月9日于貴州江口磨灣與紅六軍團主力會合時縮減到600余人,被縮編為1個團,繼續(xù)長征。
紅十八師誕生于湘贛革命根據(jù)地,再生于湘鄂川黔革命根據(jù)地,它用堅強不屈、英勇善戰(zhàn)塑造了紅軍軍史上“拖不垮、打不爛”的英雄形象。
一
1933年6月,湘贛省委書記兼軍區(qū)政委的任弼時奉中央電令對湘贛省紅八軍、湘鄂贛省紅十六軍進行整編,組建紅六軍團,下轄紅十六師、十七師、十八師。此時,紅六軍團未正式使用番號。
1934年7月23日,黨中央、中革軍委密令成立以中央代表任弼時為主席,蕭克、王震為委員的紅六軍團軍政委員會,并密令西征。8月7日,紅六軍團率第十七師、十八師9700余人從江西遂川橫石突圍西征。12日在湖南桂東寨前圩召開軍團連以上干部誓師大會,任弼時宣布紅六軍團正式成立。蕭克任軍團長兼紅十七師師長,王震任政委兼紅十七師政委,李達任軍團參謀長,張子意任軍團政治部主任。龍云任紅十八師師長,甘泗琪任紅十八師政委,譚家述任紅十八師參謀長,方明禮任紅十八師政治部主任。至此,紅十八師誕生。
隨后紅十八師隨紅六軍團西征,經(jīng)通道、黔東南、黃平、甕安猴場、余慶龍溪、黔東北石阡甘溪。在甘溪戰(zhàn)斗中,紅十八師師長龍云率紅五十二團在石阡困牛山與湘、黔敵軍激戰(zhàn)三天三夜后受傷被俘,后在長沙被何鍵殺害。10月24日,紅二、六軍團在貴州印江木黃會師。25日,對紅軍進行整編,紅六軍團剩3000余人,撤銷紅十八師建制,全軍縮編為3個團。26日在四川酉陽南腰界召開兩軍團會師大會。28日,發(fā)動湘西攻勢。
1935年2月初,紅六軍團以紅四十九團第二營為基礎組建紅五十三團,并把永保縣、郭亮縣獨立團擴編成紅五十二團、五十四團。在永順縣城新成立了以張振坤為師長,晏福生為政委,馬赤為參謀長,李信為政治部主任的新的紅六軍團第十八師。
從此,這只鋼鐵之師躍入歷史視野。
二
此時,蔣介石調(diào)集湘鄂兩省的國民黨軍分6路,向湘鄂川黔革命根據(jù)地發(fā)動了第二次“圍剿”。紅二、六軍團在溪口、高梁坪、后坪戰(zhàn)斗后,4月12日,湘鄂川黔省直機關在紅二、六軍團一部的掩護下撤出塔臥遷到龍山縣興隆街。紅二、六軍團主力在取得陳家河、桃子溪大捷后于17日進駐龍山縣興隆街。5月6日,湘鄂川黔省直機關進駐茨巖塘。9日,中共湘鄂川黔省委員會、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湘鄂川黔分會(以下用簡稱)在龍家大屋召開聯(lián)席會議(茨巖塘會議),作出了“圍城打援”的作戰(zhàn)方略。
6月9日至8月8日,紅二、六軍團圍宣恩打忠堡。圍龍城,戰(zhàn)湘鄂,相繼取得了忠堡、小井、象鼻嶺、胡家溝、招頭寨、板栗園、芭蕉坨戰(zhàn)斗的勝利,擊潰了湘鄂敵軍,取得了第二次反“圍剿”的勝利。
芭蕉坨戰(zhàn)斗后,湘鄂川黔省委和分革軍委決定紅二、六軍團主力東征,轉(zhuǎn)入外線作戰(zhàn),命令紅十八師帶領全部地方武裝和湘鄂川黔省黨、政、軍后方機關共5000余人留守茨巖塘,開始了為期69天(1935年8月27日—11月3日)的內(nèi)線斗爭。
8月10日至17日,紅十八師分別從龍山東南、永順北部、桑植南和大庸西北3個方向,向國民黨軍佯動,使湘軍陶廣、李覺及川軍郭汝棟3個縱隊不敢他動,保證了紅軍東征左右后方的安全。
27日,紅二、六軍團主力從龍山縣出發(fā)東征,由西而東先后攻占石門、澧縣、津市、臨澧等縣城,在洞庭湖西北地區(qū)開辟了廣大的游擊區(qū)。
紅二、六軍團東征讓蔣介石寢食難安,9月上旬,從中央蘇區(qū)、鄂豫皖蘇區(qū)、貴州、四川抽調(diào)樊崧甫、郝夢齡、孫連仲、湯恩伯、郭思演、萬耀煌6個縱隊,共20余個步兵師和空軍、武裝船只各一部,從西、北、東三面,扼住武陵山關口要隘,用蠶食的手段向根據(jù)地發(fā)動進攻。
在“游擊專家”張振坤的領導下,紅十八師采用“運動戰(zhàn)”,聲東擊西,迷惑住了國民黨軍,從而讓國民黨軍調(diào)整了兵力部署。張振坤隨即根據(jù)敵情異動也調(diào)整了根據(jù)地的防御部署,將紅十八師收縮于茅坪、興隆街、茨巖塘、水田壩一線,以便有效應對國民黨軍的“堵剿”戰(zhàn)術。
29日,紅二、六軍團在石門縣磨崗隘召開黨的積極分子會議,任弼時作了《沖破敵人“圍剿”的經(jīng)驗教訓與粉碎敵人新的大舉“圍剿”的報告綱要》。
此時,中央紅軍已勝利到達陜北。蔣介石于是將重兵部署于北起宜昌、南至黔陽、東至南昌、西至畢節(jié)的廣大地區(qū),企圖阻止紅二、六軍團向東進入原中央蘇區(qū),向西隨中央紅軍路線北上長征,向北渡江入川陜會合紅四方面軍,或回洪湖恢復湘鄂西蘇區(qū)。調(diào)集孫連仲、徐源泉、陳耀漢、郭汝棟、李覺、陶廣6路縱隊并動用正規(guī)軍22個師又5個旅,共130個團20余萬人,加上地方保安團,共30余萬兵力,將其分為“進剿”和“堵剿”兩軍,企圖將紅二、六軍團壓縮、聚殲在龍山、永順、桑植之間的狹小地區(qū)。
10月17日,紅二、六軍團在湖南石門渡水坪召開會議,分析敵情,討論行動方針。25日,重占桑植城。
三
1935年11月4日,湘鄂川黔省委、分革軍委決定:紅二、六軍團實行戰(zhàn)略轉(zhuǎn)移,突破敵人圍攻線,轉(zhuǎn)向湘黔邊;10日,命令紅十八師留守茨巖塘,策應主力紅軍突圍長征。
紅十八師是紅六軍團的一支老部隊,轄紅五十二、五十三、五十四團3個團,一直駐守在茨巖塘一帶。紅二、六軍團突圍前夕,新組建了紅十六師,把紅十八師第五十二、五十四團劃歸為紅十六師,改編成紅四十六、四十七團。紅十八師僅剩紅五十三團1500人。隨后將獨立團、營和游擊隊700余人改編為紅五十二團,加上省直、師直機關、野戰(zhàn)醫(yī)院,共有4000余人。
突圍長征前,蕭克、王震、張振坤在茨巖塘召開了紅十八師團以上干部會議,研究部署了策應行動方案。紅二、六軍團為紅十八師調(diào)配了1部5瓦電臺,成立了電臺隊,派總部無線電報務員黎東漢任隊長。
為迷惑敵人、掩護主力突圍長征,張振坤要求全師官兵繼續(xù)發(fā)揚“怕居功驕傲,怕不求進步,怕違反紀律,怕脫離群眾”和“不怕強大的敵人,不怕險惡環(huán)境,不怕艱難困苦,不怕流血犧牲”的紅十八師“四怕”“四不怕”的精神,出色完成省委和分革軍委交給的任務。
15日開始,張振坤率紅五十二團第一營佯攻保靖,引敵人于酉水南岸,后直插永順,速返茨巖塘。紅五十二團向鶴峰出擊,牽制鄂敵張萬興師;紅五十三團主力出擊招頭寨,拖住湘敵陶廣縱隊。
紅十八師的主動出擊佯動,使被迷惑的國民黨軍誤以為紅二、六軍團還在龍山、永順、桑植一帶。于是,國民黨軍抽重兵向該地帶“圍剿”,造成國民黨東南防線空虛。
19日,紅二、六軍團分別在桑植劉家坪干田壩和瑞塔鋪楓樹塔召開突圍誓師大會,趁東南空虛向南突圍成功。這時,國民黨軍惱羞成怒,集結陶廣、李覺、徐源泉縱隊10萬人向茨巖塘“圍剿”而來。
在根據(jù)地,張振坤帶領紅十八師以靈活機動的游擊戰(zhàn)術,在茨巖塘以北的大靈山中與敵人兜圈子。他們或主動出擊,東奔西突,與“堵剿”敵人打游擊戰(zhàn);或倚自然天險,固守險關隘口,與“進剿”之敵打陣地戰(zhàn)。
21日,國民黨軍以四十三師為主,糾集劉子良、師興周等團防3萬余人圍攻茨巖塘。在茨巖塘南方羅家埡、西方廣亭坡、西南石家埡、西北望鄉(xiāng)臺紅十八師在四個方向發(fā)動阻擊戰(zhàn)。在茅坪防務區(qū),駐守茅坪的紅五十三團擊退國民黨周燮卿旅多次進攻。
25日,紅十八師跳出茨巖塘包圍圈向東轉(zhuǎn)戰(zhàn)。與陶廣縱隊十六師何友松團,六十二師鐘光仁旅,新三十四師周燮卿、顧家齊旅、劉子良團,李覺縱隊十九師、獨立三十四、三十八旅和各縣保安團在大靈山中迂回穿插,輾轉(zhuǎn)游擊,尋找突圍機會。27日,紅二、六軍團主力到達辰溪、浦市、溆浦、新化、藍田錫礦山等湘中一帶。
12月1日,紅十八師南下隆頭搶渡酉水失敗重返茨巖塘。敵6個旅分6路跟進合圍,被迫在比溪湖、茨巖塘與敵決戰(zhàn)。在蘇區(qū)人民的支持下挫敗敵人。
3日,收到紅二、六軍團“立即突圍,追趕主力”的電令。湘鄂川黔特委與紅十八師在茨巖塘對突圍路線進行了認真研究。8日,紅十八師從茨巖塘東北方向沖出敵人的包圍圈向東轉(zhuǎn)移宿上河溪。紅十八師進入陳家河后,向大庸方向突圍。李覺縱隊封鎖嚴密,改向慈桑邊境。12日抵桑植縣城以北的鹿兒口宿營。14日,在桑植苦竹坪遭受孫連仲三十四師張萬興部埋伏圍攻。紅十八師退回涼水口又遭受4個保安團三面圍攻,龍山紅軍女兒隊死、傷、俘嚴重,全部被打散。16日,退至桑植陳家河收到總部電報:“主力已向貴州石阡、鎮(zhèn)遠、黃平地區(qū)轉(zhuǎn)移,你部可相機西出與主力會合。”為此召開動員大會,張振坤說:“一個多月以來,幾十倍于我的敵人對十八師進行了瘋狂的‘圍剿’,部隊雖然減員千把人,但隊伍越打越堅強。現(xiàn)在主力已向貴州開進,總部命令我們?nèi)ベF州同主力會合。不過敵人是不會乖乖地讓路的,我們要用手中的槍桿子拼出一條血路。”17日調(diào)頭西進。21日下午,進入龍山縣馬蹄寨。翻靈骨山,過白臘河宿木友、沙坪。晚上,與敵何友松團激戰(zhàn)。22日經(jīng)比洞湖、白鳳坡,登洛塔界。在巖檐,張振坤召集全師作突圍穿越敵人封鎖線動員。隨后,經(jīng)瓦房溝平溪、大灣溝、遼葉洞向敵人的馬阻嶺防線推進。
23日,紅十八師突破在湘鄂邊界最后一道國民黨軍封鎖線——馬阻嶺防線。突圍出來的1000余人渡過酉水進入湖北來鳳漫水。在漫水,紅十八師對部隊進行整編,紅五十二團團長改任紅五十三團團長,紅五十二團余部與師警衛(wèi)連合編為警衛(wèi)營。
1936年1月9日,紅十八師輾戰(zhàn)鄂西、川東、黔東,在江口磨灣與紅六軍團主力會合,剩下600余人縮編為紅五十三團。
至此,紅十八師兩次建制兩次整編,在湘鄂川黔書寫了可歌可泣的戰(zhàn)歌,載入紅色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