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 責任編輯:于海洋 發布:2024-03-07 08:12:46
擔當起科技創新的重任
■桑林峰
科技是制勝未來的強大利器,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習主席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的民革、科技界、環境資源界委員時強調,科技界委員和廣大科技工作者要進一步增強科教興國強國的抱負,擔當起科技創新的重任,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動能。貫徹落實習主席重要講話,軍隊科技工作者要弘揚優良傳統,堅定創新自信,勇于攀登科技高峰,著力攻克關鍵核心技術,為科技強軍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軍隊強。對黨和國家事業來說,無論是推動高質量發展,還是實現人民高品質生活;無論是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還是生成新質戰斗力,都需要加快科技創新。事實證明,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下大氣力抓好科技創新,才能走在時代前列,獲得發展優勢,掌握競爭主動。
科技是第一戰斗力、核心戰斗力,是軍事發展中最活躍、最具革命性的因素。軍事力量的較量,深層次的是軍事科技創新能力的較量,尤其是自主創新能力的較量。誰牽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誰走好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誰就能較快提升戰斗力,贏得制勝先機。堅持向科技創新要戰斗力,已成為軍隊科技工作者的廣泛共識和自覺行動。
科技創新創什么?重在創造關鍵核心技術。真正的關鍵核心技術是花錢買不來的,靠進口武器裝備是靠不住的,走引進仿制的路子是走不遠的。我們這樣一個大國、這樣一支軍隊,必須通過自主創新掌握主動。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軍事革命迅速發展,戰略高新技術群體迸發,我軍現代化建設和軍事斗爭準備深入推進,這些都對科技創新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科技創新的賽道上,我們不能落伍,必須加緊在一些戰略必爭領域形成獨特優勢,努力把科技優勢轉化為能力優勢、作戰優勢。
重任在肩,使命如山。抓科技創新,不能等待觀望,不可亦步亦趨,只能快馬加鞭、緊張快干。軍隊科技工作者只有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自覺肩負起科技強軍的歷史責任,把創新追求融入強軍興軍偉大事業,敢于提出新理論、開辟新領域、探索新道路,努力取得更多有價值的原創性成果,才能不斷提高科技創新對戰斗力增長的貢獻率,為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提供強大科技支撐。
費俊龍委員——
飛出筑夢太空新高度
■解放軍報記者 王凌碩
3月6日,習主席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的民革、科技界、環境資源界委員時的重要講話,讓費俊龍委員深受鼓舞。他表示,要永遠做新時代中國航天事業的奮斗者、攀登者,為中國航天的創新發展再立新功。
“飛天筑夢的高度,取決于科技創新的力度。”費俊龍委員告訴記者,從隨神舟六號航天員乘組第一次逐夢太空,到隨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再戰蒼穹,其中的變化讓他感觸頗深,神舟飛船一直在進步,研制、技術、管理各方面愈發成熟,航天科技水平不斷提升。
去年,費俊龍所在的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在軌期間開展了多項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其中多個項目都是首次。如今,在軌的神舟十七號航天員乘組不僅首次完成在軌航天器艙外設施的維修任務,還在空間站持續開展科學實驗,為探索太空提供寶貴的科學數據。
“自力更生、自主創新是我國航天事業發展壯大的成功密碼。”費俊龍委員說,近年來,我國航天事業攻克和掌握了一系列核心關鍵技術,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成果,在原創性、前沿性、顛覆性技術領域取得積極進展,航天核心元器件和原材料國產化率大幅提高,自主可控水平持續提升,很多航天產品的設計、制造、試驗驗證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中國航天事業要從跟跑并跑向并跑領跑轉變,必須堅定不移走創新驅動發展之路。”費俊龍委員說,要瞄準戰略性、基礎性、前沿性領域,突出原始創新,提高科技創新源頭供給能力。同時,要大力弘揚創新精神和科學家精神,在青少年心田播種航天夢想,激發探索未知和敢于創新的熱情,為實現航天強國夢凝聚強大力量。
(解放軍報北京3月6日電)
呂躍廣委員——
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解放軍報記者 張培瑤
“科技界委員和廣大科技工作者要進一步增強科教興國強國的抱負,擔當起科技創新的重任,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動能。”3月6日,現場聆聽習主席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的民革、科技界、環境資源界委員時的重要講話,呂躍廣委員感到非常振奮。
“如果沒有強大的科技創新能力,就不會有強大的國防實力。”呂躍廣委員表示,對廣大科研工作者來說,只有加強前瞻性、先導性、探索性研究,敢于提出新理論、開辟新領域、探尋新路徑,才能搶占制高點,真正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科研的“根”扎得越深,“葉”才能越茂;“地”踩得越實,“天”才會越高。呂躍廣委員認為,不論是軍事科研還是民用科研,突出應用導向均是堅持“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的題中之義。近年來,我國對基礎、前沿領域的科技投入不斷增加,為科研工作者帶來更多機遇。促進科研成果有效轉化,需要加強科研成果的應用前景評估,關注科技成果產生的實際效益,提高投入產出比。
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離不開新型舉國體制優勢的發揮。呂躍廣委員表示,在國防科研領域,唯有把各方面力量擰成一股繩,把更多優質資源投入國防科技創新,發揮好各自優勢和特色,深化產學研用結合,才能形成強大合力。
“創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廣其途以儲之。”對于如何更好培養創新人才,呂躍廣委員表示:“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創新人才猶如優秀的‘種子’,應優化人才培養機制,為‘種子’生長提供更好環境、更優土壤。”
(解放軍報北京3月6日電)
童培友委員——
攜手守護綠水青山
■解放軍報記者 張培瑤 通訊員 童 瑋
“廣大環境資源界委員要在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以高水平保護支撐高質量發展上作出新貢獻。”3月6日,習主席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的民革、科技界、環境資源界委員時的重要講話,讓來自浙江省軍區的童培友委員深有感觸。他告訴記者:“浙江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發源地。一直以來,浙江軍地各級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持續打好生態環境治理系列組合拳,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
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4年連優”,環境質量公眾滿意度“12年連升”,“藍色循環”海洋塑料廢棄物治理模式榮膺聯合國“地球衛士獎”……去年以來,浙江省在生態環境治理方面成效顯著。“一張張亮眼的‘綠色’成績單中,有省軍區系統的貢獻。”童培友委員告訴記者,近年來,浙江省軍區發揮協調軍地職能,積極參與地方相關工作,發動官兵和民兵積極投身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
“守護綠水青山,人人有責;踐行低碳理念,處處可為。”童培友委員表示,“省軍區系統在融入基層治理方面大有可為,要從鞏固和發展軍政軍民團結的高度出發,加強軍地聯動,統籌用好軍地資源和力量,特別是充分發揮省軍區系統組織、裝備、人才等優勢,在踐行‘兩山’理念、助力生態文明建設中爭當排頭兵,切實為建設美麗中國貢獻力量。”
(解放軍報北京3月6日電)
看軍事 上軍號
軍事資訊 早知道
掃描下方二維碼
下載中國軍號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