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 責任編輯:郭妍菲 發布:2022-09-30 17:32:44
唯創新者勝
——關于建設創新型人民軍隊
來源:學習強國
39.為什么說創新能力是一支軍隊的核心競爭力?
黨的十九大鮮明提出“建設創新型人民軍隊”的時代命題,這在黨的歷史上是第一次。我們黨從提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到提出建設創新型人民軍隊,強調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擺在軍隊建設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凸顯了創新對于強國強軍的極端重要性和現實緊迫性。創新是一個國家發展進步的靈魂,也是一支軍隊發展進步的靈魂。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習主席強調,創新能力是一支軍隊的核心競爭力,必須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高創新對戰斗力增長的貢獻率。
軍事領域是最具創新活力、最需創新精神的領域。馬克思主義認為,戰爭比和平發達得早,軍事在人類活動的許多方面都處于先導地位,先進的技術往往最先應用于軍事領域。同時,軍事領域是競爭和對抗最為激烈的領域,敵我雙方始終存在著攻與防、矛與盾的生死較量,演繹著斗智斗勇的戰爭活劇,在創新上高人一籌、先人一步,就能做到制人而不制于人。正如恩格斯所說:“每個在戰史上因為采用新的戰法而創造了新紀元的偉大統帥,不是親自發明了新的物質手段,就是首先發現了正確運用在他之前所發明的新的物質手段的方法。”16世紀末,英國海軍應用新型戰艦、創新海戰戰術,一舉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拉開海上霸權時代的序幕;19世紀末20世紀初,德國將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最新成果應用于軍隊建設,并建成全歐洲密度最高的鐵路網,大幅提升軍隊戰備和機動能力。歷史表明,唯創新者進、唯創新者強、唯創新者勝,誰思想保守、固步自封,誰就會錯失寶貴機遇,陷于戰略被動。
創新能力是生成和提高戰斗力的加速器。戰斗力構成要素的核心是人。人的創新能力強,就能對戰斗力各要素“賦能”,進而實現戰斗力的升級換代、形成克敵制勝的“最優解”。戰爭的較量說到底是作戰雙方創新能力的較量,作戰能力的落差實質是創新能力的落差。1806年,普魯士軍隊在耶拿戰役中敗給拿破侖率領的法國軍隊,參加這次戰役的克勞塞維茨在總結普魯士軍隊失敗的原因時指出,中高層軍官很少認識到戰爭特征已經發生了根本性變化,“耶拿戰役不只是一個風格過時的例子,而且是墨守成規導致的極端缺乏想象力的例子”。想象力的缺乏折射的是創新能力的短板。創新能力上去了,就能加快形成戰斗力發展的新動源,最大限度地激發戰斗力各要素的活力,推動戰斗力實現幾何級增長。
我軍靠創新走到現在,也要靠創新贏得未來。在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中國革命戰爭和人民軍隊建設實踐、中華傳統兵法相結合的過程中,我們黨靠不斷創新,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建軍治軍的原則和制度,創造了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形成了我軍的特有優勢。可以說,創新已深深融入人民軍隊的紅色血脈,成為我們這支軍隊最鮮明的精神稟賦。當今時代,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革命、軍事革命加速推進,為我們提供了后發趕超的難得機遇,也對我們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出了更高要求。過去,我軍建設發展主要靠投資要素驅動的特征比較明顯,這在一定歷史條件下是必要的,但到今天,再一味靠大水漫灌式的投入增加,作用有限而且邊際效用遞減,很難持續下去。跟上世界軍事發展的步伐,突破軍隊建設的瓶頸制約,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最需要的是創新,根本出路在創新。要把創新驅動新引擎全速發動起來,下大氣力抓理論創新、抓科技創新、抓科學管理、抓人才集聚、抓實踐創新,建立起一整套適應信息化戰爭和履行使命要求的新的軍事理論、體制編制、裝備體系、戰略戰術、管理模式,推動我軍建設發展質量變革、效能變革、動力變革,真正跑出加速度、建出高質量,加快先進戰斗力有效供給。
40.為什么要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創新?
1938年5月,全國抗戰已經進行10個月,面對日軍的大舉進攻,“亡國論”、“速勝論”一度甚囂塵上。中國能不能取得最后的勝利?怎樣才能取得勝利?戰爭的進程會如何發展?這些問題困擾著人們的思想。在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重要關頭,毛澤東同志發表了著名的《論持久戰》,如撥云見日,給艱苦鏖戰的抗日軍民以極大的鼓舞和信心。兩軍敵對的一切問題依靠戰爭去解決,一支強大的軍隊必須有科學理論作指導。習主席指出,要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創新,加快形成具有時代性、引領性、獨特性的軍事理論體系,為強軍興軍實踐提供科學理論支撐。
科學的軍事理論就是戰斗力。軍事理論是關于戰爭、軍隊和國防問題的理性認識和知識體系。科學的軍事理論,揭示戰爭規律、戰爭指導規律和軍隊建設規律,指導軍事力量建設和運用,對戰斗力諸要素產生深刻影響,引領軍事實踐發展。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英國軍事理論家富勒提出了機械化戰爭理論,但沒有受到重視。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德軍之所以席卷歐洲,靠的就是坦克集群和“閃電戰”理論。雖然當時英軍、法軍的武器裝備與德軍相差無幾,但由于作戰理論的陳舊僵化,英法聯軍很快陷入被動,只能從敦刻爾克倉皇撤退,法國迅速淪陷。回顧軍事發展史,理論創新對實踐創新具有重大先導作用。馬漢的“海權”理論、杜黑的“制空權”理論、圖哈切夫斯基的“大縱深作戰”理論、格雷厄姆的“高邊疆”理論等,都曾引領了軍事潮流,推進了軍隊變革,改變了戰爭面貌。“思想走在行動之前,就像閃電出現在雷鳴之前一樣。”先進軍事理論是正確指導戰爭的思想武器,誰在軍事理論創新上高人一籌,誰就更有可能搶占制勝先機。
人民軍隊之所以不斷發展壯大,關鍵在于始終堅持先進軍事理論的指導。我軍能打仗、打勝仗,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勝在理論和戰略,從戰爭中學習戰爭,從實踐中探索規律。井岡山斗爭時期,我們黨根據敵強我弱的特點,發展游擊戰爭的戰略戰術,保存和發展了自己。抗日戰爭時期,我們黨實行“基本的是游擊戰,但不放松有利條件下的運動戰”的戰略方針,沉重打擊了日本侵略者,壯大和發展了自己。解放戰爭時期,我們黨不計較一城一地之得失、以空間換時間,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打敗了國民黨軍隊,迎來了新中國的誕生。蔣介石敗退臺灣后,反思國共兩黨幾十年的軍事較量,說共產黨軍隊之所以能打勝仗,是因為講究奇正虛實,講究運用變化,不斷推陳出新。在長期實踐中,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戰爭和人民軍隊建設實踐相結合,創造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成果,形成了毛澤東軍事思想、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江澤民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胡錦濤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習近平強軍思想,為奪取中國革命戰爭勝利、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提供了科學指南。
知識鏈接
十大軍事原則
1947年12月,毛澤東同志在《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報告中提出十大軍事原則,主要內容概括為:(1)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敵,后打集中和強大之敵。(2)先取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廣大鄉村,后取大城市。(3)以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不以保守或奪取城市和地方為主要目標。(4)每戰集中絕對優勢兵力,四面包圍敵人,力求全殲,不使漏網。(5)不打無準備之仗,不打無把握之仗,每戰都應力求有準備,力求在敵我條件對比下有勝利的把握。(6)發揚勇敢戰斗、不怕犧牲、不怕疲勞和連續作戰的作風。(7)力求在運動中殲滅敵人。同時,注重陣地攻擊戰術,奪取敵人的據點和城市。(8)在攻城問題上,一切敵人守備薄弱的據點和城市,堅決奪取之。一切敵人有中等程度的守備、而環境又許可加以奪取的據點和城市,相機奪取之。一切敵人守備強固的據點和城市,則等候條件成熟時然后奪取之。(9)以俘獲敵人的全部武器和大部人員,補充自己。(10)善于利用兩個戰役之間的間隙,休息和整訓部隊。
新的軍事實踐呼喚新的軍事理論。理論來源于實踐,實踐是推動理論發展的動力,軍事理論只有跟上時代、回應實踐,才能保持強大生命力。近年來,新興領域和戰場空間不斷拓展,高新技術多方位向軍事領域滲透,戰爭形態和作戰方式加速演變,新的戰爭和作戰理論層出不窮。美軍提出“網絡中心戰”、“全球快速打擊”、“全域戰”,俄軍提出“非核遏制戰略”、“戰略性空天戰役”,日本自衛隊提出“跨域防衛”理論等,都是要通過理論創新贏得新的軍事優勢。世界新軍事革命迅猛發展,我軍強軍興軍實踐深入推進,對軍事理論創新提出了迫切要求,也提供了廣闊空間。我軍建設發展面臨著大量新情況新問題,亟須從理論上作出回答。軍事戰略創新也好,軍事科技創新也好,其他方面軍事創新也好,都離不開理論指導。加快軍事理論現代化勢在必行、迫在眉睫,必須以更寬廣的視野、更長遠的眼光,緊緊扭住戰爭和作戰問題推進軍事理論創新,不斷開辟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發展新境界。
41.為什么說科學技術是核心戰斗力?
2018年2月,中國軍隊中一個嶄新的機構——中央軍委軍事科學研究指導委員會正式成立,連同此前成立的中央軍委科學技術委員會,立起了軍事科研工作的全新頂層架構。軍事科學院重新調整組建,以軍事科學院為龍頭、軍兵種科研機構為骨干、院校和部隊科研力量為輔助,我軍全新的科研體系正在加速形成。這一系列重大舉措,標志著我軍在科技強軍道路上邁出了新步伐,表明我們黨對科學技術在國防和軍隊建設中戰略地位的認識上升到新高度。習主席深刻指出,科學技術是核心戰斗力,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必須把科技創新這個強大引擎發動起來。
科學技術是軍事發展中最活躍、最具革命性的因素。馬克思主義認為,科學是“歷史的有力的杠桿”,是“最高意義上的革命力量”。科技進步不僅深刻改變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也深刻影響著世界軍事發展走向,全方位根本性地推動著軍事發展進程。恩格斯指出:“一旦技術上的進步可以用于軍事目的并且已經用于軍事目的,它們便立刻幾乎強制地,而且往往是違反指揮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戰方式上的改變甚至變革。”縱觀世界軍事發展史,支撐軍事斗爭的主要科技,冷兵器時代是青銅冶煉、鐵器鑄造,熱兵器時代是火藥、火器制造,機械化時代是內燃機、電力,信息化時代是計算機、通信。科學技術在軍事領域的廣泛應用,必然引起戰爭形態和作戰方式的深刻變化。歷史上每一次重大科學技術創新,都開啟了一場新的軍事變革,而每一場軍事變革都把軍事發展推向一個新的時代。
科學技術是生成和提高戰斗力的重要基礎。戰斗力的基本構成要素是人、武器裝備以及人與武器裝備的結合方式。科學技術不是戰斗力構成的獨立要素,但它始終以各種方式和形態融入并凝結在戰斗力各要素中,極大地促進戰斗力的生成和提高。從人的方面看,在軍人“體能-技能-智能”的發展鏈中,科技素質越來越構成其整體素質中最重要的因素,沒有較高的科技素養和軍事技能,連武器裝備也操作不了,更別說能打仗、打勝仗了。從武器裝備方面看,其本身就是科學技術在軍事領域的物化表現,科學技術已成為武器裝備作戰效能的“倍增器”。從人與武器裝備的結合方面看,科學技術催生新的軍事理論,促使軍隊體制編制不斷調整變革,是實現人與武器裝備最佳結合的“催化劑”。總的來看,科學技術的發展進步,是推動舊戰斗力體系要素消亡和新戰斗力體系要素構建的主要力量,大大縮短戰斗力生成和提高的周期,促進新質戰斗力的飛躍。
科學技術對現代戰爭勝負的影響日益上升。當前,科學技術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全球科技創新空前活躍,主要大國都把奪取科技優勢作為謀求軍事優勢的戰略舉措。大國軍事博弈很大程度上體現為技術上的顛覆和反顛覆、突襲和反突襲、抵消和反抵消。有些技術一旦取得突破,影響將是顛覆性的,甚至可能從根本上改變戰爭形態和作戰方式,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戰爭攻防格局。我們正處在世界科技革命和軍事革命迅猛發展、強軍興軍事業深入推進的歷史交匯期。科技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國家安全和軍事戰略全局,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我軍建設發展。必須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充分發揮科技對我軍建設戰略支撐作用,把國防科技創新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持自主創新這個戰略基點,增強科技認知力、創新力、運用力,努力把握軍事發展主動權、未來戰爭制勝權。
習言習語
?我們這樣一個大國、這樣一支軍隊,必須通過自主創新掌握主動。
?真正的核心關鍵技術是花錢買不來的,靠進口武器裝備是靠不住的,走引進仿制的路子是走不遠的。
?自主創新這口氣一定要爭,這場仗一定要打贏。
42.如何理解推進以效能為核心的軍事管理革命?
2020年6月,經中央軍委批準,全軍舉行戰略管理集訓,這是我軍首次以戰略管理為專題組織的高層次、大范圍集訓活動。一個多月后,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習主席明確指出,要更新管理理念,提高戰略素養,健全制度機制,暢通戰略管理鏈路,實質性推進軍事管理革命。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中央軍委把加強軍事管理擺在戰略位置,積極構建新型軍事管理體系,開啟新時代我軍管理革命新進程。
軍隊能不能打仗、打勝仗,管理往往起著關鍵作用。一支軍隊,理論指導再好,武器裝備再好,戰斗人員再多,如果管理一團糟,各項要素不能集成發揮作用,也是打不了勝仗的,甚至可能是打不了仗的。科學高效的管理,對于降低軍隊建設成本、提高軍事系統運行效率、增強戰斗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海灣戰爭中,美國國防部給前線陸軍運送的約4萬個集裝箱,由于管理不精細、保障不精準,許多物資類別、收件信息不明,只得將其中2萬多個重新打開清點,直到戰爭結束還有8000多個集裝箱沒有打開。現代戰爭實踐充分證明,隨著軍隊組織結構日益復雜,專業分工更加精細,軍事行動的系統性大大增強,這就要求我們更加注重發揮管理在軍隊作戰、建設中的作用,提高軍事管理的專業化、精細化、科學化水平。
軍事管理革命的目的是提升軍事系統運行效能和國防資源使用效益。軍事管理是國防和軍隊建設的全局性、基礎性工作,其實質就是要把所有軍事單元和要素有機整合起來,從根本上提高戰斗力的生成效能。管理粗放是長期制約我軍建設發展的一個突出問題,特別是我軍建設正處在換擋加速、提質增效的關鍵階段,加上改革后建設管理模式發生很大變化,推進以效能為核心的軍事管理革命,健全以精準為導向的管理體系,是加強軍隊科學管理的必然選擇。以效能為核心,內在要求一切管理實踐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著力增加戰斗力有效供給。以精準為導向,就是要做到精準謀劃、精準規劃、精準部署、精準落實、精準檢驗,把精準原則貫穿管理各方面全過程。我軍在推進軍事政策制度改革中,對傳統管理方式實行根本性變革,從戰略管理、軍費管理、組織編制管理、裝備管理、物資管理、部隊教育管理等方面提出改革舉措,目的就是要形成精準高效、全面規范、剛性約束的軍事管理政策制度,提高軍事系統運行效率、國防資源使用效益和軍事力量建設運用效能。
軍事管理必須緊緊扭住戰略管理這個樞紐。戰略管理作為國防和軍隊建設最高層次的管理,是管全局、管長遠、管大事的宏觀管理活動,從頂層上規劃和設計軍事資源的投向投量。戰略管理是否科學,直接影響國防和軍隊建設質量效益。當年我們在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搞成了“兩彈一星”,花的錢比外國少得多,效率卻很高,很重要的原因是充分發揮我國的制度優勢,用系統工程的方法組織了這項工作,探索了一套獨具特色的戰略管理機制。今天加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需要進一步加強戰略管理。新的戰略管理體制立起來了,但相關制度機制還不完善,必須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結果導向,進一步打通“需求-規劃-預算-執行-評估”的戰略管理鏈路。其中,需求是牽引,明確作戰能力指向和要求;規劃是主導,決定建設目標任務和資源配置;預算是關鍵,是規劃計劃的“經費版”;執行是重心,是建設項目的實施和對資源投入的運用;評估是支撐,是對建設質量效益的衡量。通過完善戰略管理鏈路,使需求牽引規劃、規劃主導資源配置成為我軍建設的剛性約束,形成順暢高效的戰略管理閉合回路,推動我軍建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