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 責任編輯:孫智英 發布:2024-06-07 07:06:14
從一名普通士兵成長為院校特聘專家——
掃雷艦班長的“領跑意識”
■王棟 黃文洲 解放軍報記者 陳典宏
起跑、加速、沖刺……每次沖過馬拉松比賽終點,王利總有一種享受奔跑的成就感。
腳步丈量夢想,足跡見證成長。作為一名馬拉松運動業余愛好者,王利始終堅信“有了腳板下的步步堅持,就一定會有久久為功的收獲”。在他心里,奮力奔跑一段旅程,領略不同風景,是一件特別有意義的事。
“跑步,能教會一個人自律。”在王利看來,踏上馬拉松的賽道,在揮灑汗水的同時,收獲的不僅是健碩的身體,還有敢于挑戰極限的勇氣。
奔跑中,每超越一個選手,都會給王利帶來更多的信心與動力。
這種堅持,也投射到王利的軍旅生涯,激勵他無論是在順境還是逆境,始終保持著斗志昂揚的精神面貌。
作為南部戰區海軍某基地掃雷艦大隊區隊長、一級軍士長,王利如今又添加了一個響亮的頭銜:“部隊專家”。
去年,“海上工兵”王利被海軍士官學校正式聘為“部隊專家”。這是一名士兵的榮耀,也是該大隊深入貫徹新時代人才強軍戰略取得扎實成效的一個縮影。在成長為“專家型”技術骨干的路上,王利就像參加馬拉松比賽一樣,一直在不斷加速奔跑。
沿著奮斗足跡,站上新的起點,王利一次次見證部隊的快速轉型,聽見夢想花開的聲音。
南部戰區海軍某基地掃雷艦大隊組織海上訓練,這是軍艦在海上航行。
一級軍士長王利在調試設備。
“只有踩實每一步,才能跑得更快、更遠”
“學校的聘請,是對我最大的肯定和褒獎,我一定積極發揮所長,不斷提高本領,不辜負學校的期望。”去年,王利被海軍士官學校正式聘為“部隊專家”。
受到軍校的青睞,成為專業領域的“領跑者”,一時間,各方贊譽紛至沓來,王利迎來了軍旅生涯的“高光時刻”。
作為馬拉松運動業余愛好者,在王利看來,自己20多年的掃雷工作,就像在馬拉松賽場上不斷奔跑。
第一次接觸水雷的場景,王利至今歷歷在目。
2001年,在海軍士官學校水雷掃雷專業學習的王利,初次聽教員介紹水雷,就被那黑乎乎的“鐵家伙”勾起了濃厚興趣,“這個‘鐵疙瘩’能輕而易舉地將千噸戰艦炸成兩截,太不可思議了!”
反水雷是世界海軍公認的難題之一,是各國海軍想要尋求突破的領域。王利的夢想,就是把自己打造成破解反水雷難題的一把“鑰匙”。在興趣和夢想的驅使下,他以優異成績完成學業。
學成歸來,王利迫切想要在基層舞臺上大展拳腳,現實卻給他潑了一盆冷水。第一次參加掃雷訓練,缺乏操作經驗的他手忙腳亂,差點損壞掃雷裝備。“初戰”失利讓王利十分沮喪。
“戰斗英雄郭玉東用身體堵住艦艇漏洞,直至犧牲都未挪動一步,被譽為‘海上黃繼光’……”在大隊海戰文化園,聽到老班長講述先輩英勇戰斗的故事,王利突然明白:“掃雷,得有一股啃硬骨頭的勁頭!”
祛除浮躁,王利靜下心來踏踏實實打基礎,一絲不茍地學習操縱裝備。不久后,王利順利完成海上訓練操縱科目,在同年兵里第一個通過獨立值更考核。
2008年,上級舉辦專業比武。與以往不同的是,此次比武新增了拆卸組裝爆破割刀項目,這是一道難題,好多尖子選手都犯了怵。
經過反復練習摸索,王利發現,只要把擊發機構里的鋼球穩定好,就能省去好幾個拆卸組裝步驟,大大縮短操作時間。
“爆破割刀損耗,請拆解更換!”比武當天,考核組一聲令下,王利迅速調整呼吸,刻苦訓練形成的肌肉記憶讓他手隨心動,拆解組裝動作一氣呵成。
“拆解組裝完畢!”王利率先報告完成考核,遙遙領先的成績讓考官對這名新人刮目相看。
最終,王利比武綜合成績第一,并將比賽紀錄定格到一個新的高度。
比武歸來,王利沒有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他第一時間將訓練和比武心得整理出來。經過論證后,這些經驗在基地推廣。
“如果前面跑得太急,后面就跑不了多遠。”從“初戰”受挫到比武奪冠,王利深有感悟,“如果軍旅是一次長跑,只有踩實每一步,才能跑得更快、更遠。”
“抓住一切機會‘充電’,努力追趕,不能掉隊”
那年,部隊換裝新型掃雷艦進行海上訓練。準備、投放、通電……王利按照以往熟練的掃雷工作模式,對目標水雷發起攻勢。不料,經過多次試招,水雷依舊紋絲不動。
換了新裝備,卻得不了好成績。新艦入列后掃雷“首秀”的失敗經歷,王利至今難忘。近年來,部隊轉型建設進入“快車道”,艦艇升級換代,裝備科技含量越來越高,王利和戰友們感到前所未有的本領恐慌。王利清楚,面對新軍事變革浪潮,一刻也不能懈怠,必須爭分奪秒迎頭趕上。
按照大隊軍士成長規劃路徑和軍士“育才工程”,包括王利在內的軍士骨干,多次被選送到裝備生產廠家、院校培訓,讓他們努力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方法、新技能,推動軍士人才隊伍建設加速轉型。
“抓住一切機會‘充電’,努力追趕,不能掉隊。”培訓期間,王利向工廠專家們虛心請教,記錄筆記厚厚一摞。
回到單位,觀念一新的王利明白,“揣著新瓶裝舊酒”的方法行不通。從那時起,在艦長的帶領下,王利針對新裝備特點不斷摸索新的掃雷戰法。
一次掃雷訓練,隨著雷位點越來越近,王利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兒。
不料,水雷巋然不動。就在大家質疑新戰法是否有效時,王利卻堅信掃雷方法沒有問題。駛出雷區,經過細致檢查,王利很快發現是裝備設置上的原因。
重新設置后艦艇再次進入雷區,隨著一道巨大的水柱從海面升騰而起,水雷被成功掃爆,新裝備的掃雷方法得到實戰檢驗。現場頓時響起陣陣歡呼聲。
這些年,王利帶領戰友們一次次攻堅克難,將一個個技術“堵點”順利打通。
2020年,大隊某型掃雷具被送往科研院所進行升級改造。在信號調試階段,一個分系統工作異常,技術人員打電話到大隊,請部隊派出一名技術骨干協助他們,大隊領導立即推薦了王利。
該型掃雷具信號從哪里傳輸到哪里,再轉接到哪里,不用看圖紙,王利都了然于胸。經過現場仔細排查,憑借對裝備了解,他僅用半個小時就判明了故障原因,并迅速排除故障。王利的表現贏得了現場技術人員的肯定與點贊。他說,“在不斷更新觀念、升級能力中奮力爭先,才能跑出戰斗力迭代升級的加速度。”
“咬緊牙關、堅持到底,才能品嘗到勝利的味道”
2020年8月,某海域,一枚新型水雷被成功掃爆。
“新家伙果然不同凡響,動靜都大一些。”消息傳來,官兵們興奮激動的同時,紛紛為王利點贊。
這是一次艱難的技術攻關。時間撥回幾個月前,大隊組織艦艇對該新型水雷展開攻關,變換搜索方式、更換掃雷裝備、改變掃雷工作模式……訓練中,王利帶領班員使盡渾身解數,依然無法掃爆水雷。
訓練復盤會上,有人認為,當前掃雷裝備達不到相關技術條件。會上,王利沒有表態,但他暗自發誓,“要啃下這塊硬骨頭”。
“攻關方向得由研究掃雷轉向研究水雷。”一次夜跑后,王利有了思路,“要想破‘盾’,得把‘盾’的底細研究透。”
在大隊多方協調下,王利利用在院校、科研院所、工廠出差和參加會議時機,向院校教授討教、向工廠專家學習,抓緊一切時間收集新型水雷資料。
回到部隊,大隊成立了以王利為骨干的課題組進行攻關。在他帶領下,經過3個多月的整理研究和實布水雷檢驗,大隊官兵進一步摸清了新型水雷的性能。
最難的時候,咬緊牙關、堅持到底,是王利跑馬拉松的成功秘訣。為了找到破解良方,王利結合本單位掃雷具的現狀,進行大量的數據分析,反復探索,最終調試開發出一種合適的掃雷方式。
“能不能掃動,有沒有效果,最終還是要通過實戰檢驗。”演訓當天,經過全艦官兵的周密協作,期待已久的那一聲巨響如期而至。
那一幕場景,王利至今難忘:隨著一聲巨響,巨大的沖擊波在海里震蕩開來,海面上先是涌出一個白色的“小山包”,緊接著升騰起30多米的水柱,像一朵潔白的“水蓮花”在海天之間綻放。
“咬緊牙關、堅持到底,才能品嘗到勝利的味道。”望著浪花涌動的海面,王利享受著這種苦盡甘來的勝利快感。
返航途中,按照海軍禮節,迎面駛來的驅逐艦向王利所在掃雷艦鳴笛致敬。這一特殊的“禮遇”,讓王利感受到了掃雷兵崗位的榮光,也堅定了在部隊建功立業的決心。
“將自己擺上領跑位置,是最有力的動員”
前不久,大隊組織教學法集訓,下士劉盛龍以專業導師的身份走上教研室講臺,向官兵傳授專業知識。劉盛龍的專業授課得到官兵的贊賞:“王利帶出來的徒弟,專業素質就是過硬!”
和王利一樣,劉盛龍在同年兵里也是第一個通過獨立值更考核,逐步成長為艦上的技術骨干。看到徒弟的進步,王利很是欣慰,仿佛看到了年輕時候的自己。
“王班長是專業領域的‘領跑者’,還被海軍士官學校聘為‘部隊專家’,是我學習追趕的目標。”劉盛龍說,“希望早點跟上師傅的步伐,與他并肩‘領跑’。”
定深、入水、調整參數……2020年,第一次執行海上掃雷訓練,劉盛龍按照王利教的步驟認真操縱掃雷具,不料掃雷具入水后始終達不到設置深度,當時他誤以為自己操作不當損壞了掃雷裝備,瞬間慌了神。
“水平舵板姿態異常。”回收完掃雷具,王利馬上指出問題,并指導劉盛龍快速排除了故障。之后,針對劉盛龍專業理論方面的不足,王利進行細心指導幫帶,一段時間后,劉盛龍理論基礎更加扎實,排除故障能力日益提升。
王利編寫的多本新型掃雷艦裝備使用和保養規則,通俗易懂操作性強,得到有關專家的認可,為幫帶新戰友積累了豐富的素材。多年來,王利帶出15名專業能手,在不同崗位成為單位骨干力量。
一次演習,大隊獵雷艦聲吶突發故障,失去引導的掃雷機器人無法完成爆破任務。
“用掃雷艦的探測數據,引導掃雷機器人進行爆破。”關鍵時刻,專業骨干王雨龍向艦指揮員提出了自己的方案。經過編隊獵雷艦、掃雷艦協同配合,爆破任務順利完成。
經過幾次實戰檢驗,王雨龍的創新戰法被單位推廣。他坦言:“自己的創新靈感,得益于王利班長在專業集訓課上提出的編隊協同掃雷理念。”
“備戰打仗,需要更多的戰友將自己擺上領跑位置。”王利希望,有更多的軍士能夠成為各自專業領域的“領跑者”。令他欣慰的是,他的期望正在變成現實。
近幾年,隨著人才能量充分釋放,掃雷戰法訓法也有了更多創新。演訓場上,一批“兵教頭”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轉變,成為官兵身邊閃亮的“星”。
(董建華、黃文洲攝影)
銳視點
發揮高級軍士“頭雁”效應
■李勇
軍隊的基礎在基層,基層的主體在士兵,士兵的中堅在軍士。習主席對軍士隊伍高度重視,強調他們是“部隊中非常基礎的骨干力量”。因此,抓軍士隊伍就是抓戰斗力,提高軍士隊伍建設水平就是提高部隊戰斗力水平。
當前,我軍轉型建設深入推進,作為長期奮戰在戰斗力建設一線的專業骨干人才,高級軍士對武器裝備使用、戰法訓法創新最有發言權,是遂行使命任務、推動部隊全面建設的重要力量。發揮高級軍士的“頭雁”效應,為他們的成長搭橋鋪路,讓他們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對推動練兵備戰轉型升級具有重大意義。
鑄牢思想根基。政治標準是我軍軍士人才第一位的標準,政治要求是對我軍軍士人才最根本的要求。當前,我軍正向著如期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奮力前行,軍事斗爭準備任務艱巨、部隊轉型發展工作繁重,要堅持不懈用習近平強軍思想凝心聚魂,引導廣大軍士人才用信仰澆鑄血性,將血性融入靈魂,確保“槍聽我的話、我聽黨的話”,爭當強軍征程上的“領跑者”。
淬煉勝戰本領。隨著軍士制度發展,面對政策支持與崗位需求,高級軍士必須具備更高的能力標準。用好實戰化訓練這塊“磨刀石”,針對訓練中暴露的瓶頸短板,各級要敢于交任務、壓擔子、搭梯子,依托軍士隊伍推動戰法訓法創新和軍事技術革新,激勵軍士自我加壓、自我提升,真正把“手中活”練成“必殺技”。
激發內生動力。軍士人才是強軍興軍的戰略資源,加大軍士人才隊伍培養保留,既是適應軍隊轉型建設的需要,更是面向未來戰場提升打贏能力的基礎。如期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呼喚更多專家型軍士人才脫穎而出。各級要科學規劃、統籌建設,形成上下聯動、共同育才的培養體系,對接崗位需求選人育才,加強高素質軍士人才儲備,用好軍士指揮長、軍士參謀、軍士教練員等“軍士+”人才,發揮好軍士“大師傅”“領頭雁”“頂梁柱”作用,激勵更多軍士勇于擔當、敢于作為,鍛造制勝未來戰場的“尖刀利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