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還來(1912—1945),福建省閩侯縣人。1912年5月出生在望族家庭。1933年,他從燕京大學畢業,獲法學士學位。接著,他又報考法國巴黎政治學校,以第一名的成績被錄取。在80余名報名者中,他是唯一的中國人。畢業時,又獲博士學位。之后,他又轉赴英國倫敦大學研究國際關系,為期兩年半。
1936年夏,卓還來學成回國,初任中國政府外交部一等科員。次年,出任中國駐越南西貢領事館副領事。1938年初,主持館務工作。他精通印度支那以及越南的政治、經濟、歷史、地理,尤為關注僑務,其政績深為當局嘉許。1940年7月,卓還來調任北婆羅洲山打根領事館領事,兼管沙撈越華人事務。次年4月29日至5月7日,卓還來第一次巡視沙撈越僑民,慰問華人,受到廣大僑民的熱烈歡迎。
1941年12月8日,日軍在偷襲珍珠港的同時,向東南亞各國大舉進攻。1942年1月19日,北婆羅洲山打根陷于日軍之手,中國領事館被包圍,日軍將刺刀擱在卓還來脖子上,逼他“合作”,遭嚴詞拒絕。日軍又索要領事館檔案材料,但他早已將重要文件付之一炬。他指著爐灰對日軍說:“全部在此,可以取去。”日軍大怒,當即抓捕了卓還來及其夫人和兩個小孩。在監禁最初的幾個月里,日軍強迫卓還來脫離中國政府,加入已經投降日本的汪精衛偽政府。在遭拒絕后,又以高官厚祿引誘,但均告失敗。同年9月,卓還來和家眷以及領事館人員共7人被押解至沙撈越首府古晉,囚禁于離市區約2里地的巴都林丹集中營。該集中營看守嚴密,囚室數十間,每間囚禁70余人。卓還來與夫人分開囚禁,獄方只允許他們每周會面一次,談話數分鐘。
卓還來在集中營中每天吃的僅有稀粥、番薯,還被驅趕到附近草場從事苦力勞動,身心備受摧殘,形容憔悴。古晉當地華人時常暗中接濟食物。此間,日軍仍然威脅利誘,逼其出面領導華僑與日軍“合作”,卓還來不為所動。他在給夫人的口信中說道:“我問心無愧回答了所有問題,我的人格沒有玷污,我是和光榮同在的。”
1944年9月,卓還來與8名英美俘虜一起由巴都林丹集中營遷禁到北婆羅洲的亞庇監獄。監房看守為他的愛國精神所感動,在牢中暗暗為他挪騰一個鋪位,以便讓他與當地華人囚犯交談。1945年初,日軍在太平洋戰爭中屢屢失手,英美盟軍接連反攻。為避空襲,日軍將卓還來以及另外4名英美俘虜遷往保佛監禁。易地之后,盟軍飛機繼續轟炸,看守人員及“犯人”時常到附近躲避,獄中一度顯得比較松散。這時,僑民們擬定了掩護卓還來逃離監獄的計劃。卓還來知道后,不同意實施。他勸慰大家說:“有你們幫助,我要逃走很容易。可是,日軍找不到我,全地區的華人可能因此遭殃。我在監獄受苦已近4年,艱苦的生活已過慣了,現已接近和平和世界停戰的時候,我不應該拋棄你們而逃走。”
1945年5月間,盟軍轟炸根地咬機場,日軍強迫卓還來連夜填補彈坑,遭卓還來嚴詞拒絕。他致書日本當局,陳述自己是拘留犯,而非戰俘,不應遭如此虐待。日軍當局不但不予理睬,反而對他進行辱罵。6月16日,盟軍轟炸越來越烈,日軍忙于疏散,卓還來由當地警察帶往附近山村躲避。從此,他與當地僑民接觸頻繁,有的僑領表示愿意帶他出走或暫時隱蔽。然而,卓還來心系僑民,牢記自己是中國政府的外交官,肩負10萬華僑的重托,置個人生死于度外。
1945年7月1日,卓還來苦役“期滿”,在“自由行動”幾天后,又被日軍拘禁于根地咬監獄附近的布魯西柳苦牢。7月6日凌晨,日本警察以轉移為借口,叫醒卓還來收拾行李。卓還來知道情勢不妙,仍鎮靜自若,臨行前對難友們說:“盟軍到,速將吾等行為報告,再會!”5時許,中國優秀的外交官卓還來被日軍槍殺于根地咬機場附近叢林,尸體復遭焚毀,時年33歲。
1989年1月,卓還來被追認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