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與中國式現代化——王蒙王學典對談錄》:王蒙、王學典著;人民出版社出版。
面向當代詮釋傳統
■遠方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怎樣正確認識傳統文化與中國式現代化的關系,怎樣有效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充分發揮文化賦能作用,是需要持續深化思考的重要課題。《傳統文化與中國式現代化》一書是學習領會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心得,兩位文化學者在較為宏闊的時空背景中深入交流、務實探討,開闊了視野,深化了認識,給讀者以啟發。
兩位作者一為有多年實際工作經驗、擔任過文化部門領導職務的作家王蒙,一為在高校多年從事文化理論研究、曾擔任《文史哲》雜志主編的學者王學典。他們對“傳統文化與中國式現代化”的思考闡釋各有所悟、互為補充。比如,在理解“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時,兩位作者以《禮記》中“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闡釋中華文明突出的創新性。5000多年中華文明,有太多應對預案和靈感淵藪,這使得我們這個民族能夠在艱難困苦中百折不撓、興旺連連。作者還從人類古老文明興衰中進行總結,提出中國文化講究“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通變思想是中國智慧的重要體現。我們的文明隨時代發展而不斷自我更新,因而有能力持續回應新挑戰,有能力不斷成長、永葆青春。
又比如,在論述如何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時,王蒙認為剛健有為、積極作為是傳統文化的主要方面,這是促使一代代中國的“脊梁”充滿家國使命感的精神源泉,并提出自己判斷傳統文化精華的幾個依據:有利于人與社會的發展,有利于和諧穩定,符合人類文明共識。王蒙認為文化要傳承創新,載體尤為重要。傳統建筑、文物、遺址、典籍等是無與倫比的寶藏。同時,文化的載體更是人民的生活與實踐。中國人的文化傳統至今活在重德、尚勤、厚道、重視家庭、珍視和諧等生活觀念與實踐中,因而我們的文化自信是來源于與現代結合的、生機勃勃的中華文化。王學典也談道,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融入生活”很關鍵。文化藝術工作者有責任發揮好自己的作用,讓傳統文化精髓對接當代語境,給今天的人們帶來精神滋養。
對談錄也探討“推動文明交流互鑒”的內涵與啟示。作者認為不同文明之間加強對話交流,求同存異,相互學習,相互理解,才能共同發展進步。中國人歷來重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重視“推己及人”“天下為公”,重視“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文明交流互鑒的觀念流淌在我們的血脈里,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提出是重要的里程碑,正在成為全人類的共同追求。文明對話的出發點應該是美人之美、美美與共,求同存異、相互理解,未來才會更美好。兩位作者共同認為,包容性、和平性和多元一體的特點,使中華文明在文明交流互鑒中歷久彌新、生機勃勃。我們今天倡導的文明對話與我們的文化傳統一脈相承,體現出中國氣度。
該書在對宏大問題的探討中,精到的觀點和獨到的論述俯拾皆是。比如,強調通用語言文字對中華文明統一性的重要意義,以法國思想家伏爾泰之語論述孔子思想的世界意義,從《紅樓夢》看封建社會的危機和社會進步的大勢所趨,通過傳統思想精髓的“社會科學化”推動“兩創”……有思想的火花,也有鮮明的主張,平實自然,有益有趣。
時至今日,回望歷史,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文化自信,更加珍視我們的文明傳承,更加自覺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希望該書的出版,能夠幫助讀者更加深入理解“兩個結合”的重要意義和深刻內涵,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增添思想文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