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 責任編輯:于雅倩 發布:2024-08-23 06:43:01
浦江東岸:我為明珠添光彩
——探訪武警上海總隊執勤第二支隊某中隊巡邏哨
■解放軍報記者 黃昆侖 危喬巧 特約記者 馮來來
該中隊戰士在浦東新區陸家嘴環島巡邏。韓玉祥攝
三伏時節,暑氣蒸騰。頂著烈日,記者來到上海市浦東新區陸家嘴環島天橋,跟隨武警上海總隊執勤第二支隊某中隊官兵一起巡邏。
抬眼一看,天橋多媒體屏上顯示,此時氣溫已接近40℃。盡管酷熱難耐,班長李亞興和上等兵李禹巡邏的腳步卻絲毫沒有放慢。
浦東新區,因改革開放而起,隨改革開放而興。
發展滯后的年代,一條奔涌的黃浦江,曾把上海分割成截然不同的兩個世界。西岸高樓林立、霓虹璀璨,東岸則只有低矮平房、農田阡陌。
1990年,黨中央、國務院向全世界宣布開發、開放浦東。從此,這片潛力無限的土地上涌起滾滾春潮。歷經30多年滄桑巨變,浦東以全國1/8000的面積,創造了超全國1/80的國內生產總值,誕生了第一個金融貿易區、第一個保稅區等一系列“全國第一”。
站在天橋上,熱風撲面,汗水順著臉頰滴落到水泥地上,轉眼蒸發殆盡。環顧四周,不同膚色的外國游客三三兩兩在網紅打卡點拍照留念。抬頭遠望,“中國第一高樓”上海中心大廈聳入云端。數百米外,東方明珠塔巍然屹立,玻璃幕墻反射出耀眼的光暈,提醒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這里是中國對外開放的窗口之一。
迎著熱浪和人潮,走在隊伍里的李亞興衣服干了又濕,卻始終步伐堅定、目光警惕。這名2010年入伍的“世博兵”,親身經歷了浦東發生的一個個“春天的故事”,深知肩上責任之重。雖已數千次走過這條巡邏路線,但每一次執勤,他都不敢有絲毫懈怠,不停地在各個重要點位間來回巡查。
“走過爛泥渡路,行人沒有好衣褲。”巡邏至銀城中路時,李亞興講起早年流傳當地的一句民謠。他自豪地告訴記者,腳下這條寬闊的主干道,就是在當初的“爛泥渡路”上修建起來的。如今,道路兩側31.78平方公里的陸家嘴金融貿易區內,矗立著280多幢商務樓宇,活躍著4.5萬多家企業。
與浦東一起飛速向前的,還有該中隊的發展理念和建設水平。徒步巡邏結束,記者跟隨李亞興一同登上該中隊5G巡邏車。車載顯示屏上,數據滾動更新,清晰的視頻畫面和不斷變化的人流熱力圖,將巡邏區域社會面情況盡收眼底。
“幾年前,我們就開通了5G網絡,成為較早邁入‘5G時代’的武警中隊之一。”李亞興告訴記者,中隊借助駐地科技創新中心的區位優勢,研發車載5G巡邏管控系統,并引入消防、公安和城市運行綜合管理中心數據,利用科技手段提升任務完成質效。
“嘀、嘀……”說話間,預警聲忽然響起,車載顯示屏上自動彈出的地圖中,一個紅點不斷閃爍。“當任務區域某一地點的人流密度超過預設值時,系統就會自動發出提醒,哨兵收到后立即前出加強巡邏、疏導客流。”李亞興一邊命令駕駛員轉向,一邊對記者說,在信息數據支撐下,防范應對安全風險正由被動“遇到”向主動“預測”轉變,調整勤務部署更加高效精準。
科技賦能,讓官兵應對各種突發情況更加從容。一次,一名男子駕車途中突發心臟病,情況十分危急。收到求助信息,哨兵王洪明熟練操作5G巡邏管控系統,規劃出最優路線,很快就將這名男子送到醫院。
“只有發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精神,才能加速科技向戰斗力轉化,將信息優勢轉化為制勝優勢。”該中隊中隊長劉華昊告訴記者,他們深挖5G技術在巡邏任務中的場景運用,研發上線多個為巡邏執勤量身打造的系統應用。
“站在地球儀旁思考浦東開發。”這條浦東開發、開放之初廣為人知的標語,彰顯了浦東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的形象氣質。在舉世矚目的浦東陸家嘴金融貿易區巡邏執勤,聚光燈下的哨兵,一言一行都備受關注,時刻經受著考驗。記者跟隨哨兵巡邏時注意到,他們挺拔的身姿吸引著行人的目光,有的人還走上前來“求合影”。
路過陸家嘴地鐵站2號出口時,一名外籍游客前來問路。“自從實施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以來,外籍游客明顯多了。”劉華昊介紹,早在十幾年前,中隊便將執勤英語納入哨兵崗前培訓內容,每周都會專門拿出時間組織官兵練習英語口語,確保人人都能熟練應對游客問詢。
“‘低頭一族’常注意,如若跌倒快扶起;順勢引導疏人流,避免集中防踩踏”……該中隊還梳理執勤中常遇到的各類情況,總結出“執勤108句”口訣和“多點控流、警戒制流、分段引流、防止對流”等處置辦法。
夜幕降臨,暑氣漸消。站在陸家嘴環島天橋俯瞰,世紀大道車流如織,摩天建筑群燈光閃爍。結束采訪返程時,記者轉頭回望,燈火闌珊處,新時代“霓虹燈下的哨兵”仍精神抖擻地鉚在哨位上,觀浦江潮涌、護盛世繁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