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 責任編輯:李佳琦 發布:2024-06-24 07:25:36
紅星楊
■曹蒙潔
插圖:陳 磊
從成都出發,沿318國道一路向西,穿過二郎山的蜿蜒隧道,巍峨神秘的雅拉雪山便逐漸出現在眼前了。沿著山腰向上攀爬,登上海拔4298米的高山埡口,一路向西,傍晚時分,車子終于在一座軍營門前停下。
結束了一路的顛簸,我迫不及待地從車上跳了下來。陪同的干事周高恒趕忙拉住我,叮囑我要慢慢走,不要跑,因為高原反應產生的頭痛和頭暈并不好受。
這里是位于川西高原的甘孜,“獻身使命模范營”的官兵常年戍守在這里,守護著這片熱土。
營區坐落在山巒間,抬眼望去,遠處的雪山在落日映襯下顯出金黃的顏色,近處山頂的冰雪已經消融,山上白色靶標清晰可見。
道路兩側,楊樹枝隨風搖曳?!斑@種楊樹叫紅星楊,它的特別之處在于沿紋理將樹枝輕輕掰開,橫斷面上會有一個端端正正的紅色五角星圖案?!敝芨吆銚炱鹨桓鶚渲Ω嬖V我,“這些樹在單位移防到此之前就有了,是紀念紅軍長征栽種的。數十年來,它們在這片土地深深扎下了根?!?/p>
“嘀嘀嘀!嘀嘀嘀!”突然,一陣急促的警鈴聲打斷了我們的交談,也打破了營區原有的平靜。
“附近山林突發大火,風力4級,目前已造成3人受傷,各應急組立即展開滅火救援工作!”一名干部手持對講機匆匆跑過。
剛來就碰到火災?我正想開口詢問,周高恒解釋道:“這不是真正的火災,而是營區組織的經常性消防演練。駐地附近山林較多,地形復雜,有時遇到重大火情單靠消防的力量遠遠不夠。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必須頂得上、靠得住。”
我向著人群走去,果然看到在演練現場,官兵正緊張有序地進行火勢控制和火場救援工作。
演練場上,我注意到一位個子不高、皮膚黝黑的老軍士。只見他抱著消防水管沖向一處火勢猛烈的區域,示意戰友開閘放水。澆滅大火后,他又快速卸下裝具,跑去抬擔架、救護“傷員”,同時還向身邊的新戰士講解技巧方法。
周高恒告訴我,他叫張立志,守在這里已經19年了。14年前,正是他和戰友們一起撲滅了那場大火。
第二天,我找到張立志,想跟他多聊聊。他提著水果、拿著抹布正準備前往烈士陵園,我急忙跟上去。
張立志告訴我,10多年來,每個月月底,他都會到烈士陵園陪老戰友聊聊天。
2010年12月5日,駐地突發山林大火,時任營教導員李列等15名官兵在撲滅山火時為救群眾英勇犧牲,長眠在他們守護的這片土地上。為表彰他們的突出貢獻,該營被中央軍委授予“獻身使命模范營”榮譽稱號。
犧牲的人里,有和張立志是同年兵的老戰友,有曾經一起談天說地一起踢球的好兄弟,還有張立志手把手帶過的新兵,最小的一名戰士才17歲,而他們的生命永遠停留在那天下午。
隨著時間的流逝,其他參與救火的戰友們陸續退役離開,而張立志選擇延長年限,繼續服役。
“老戰友用生命踐行使命,現在我想做的就是繼續替他們守護這片土地?!睆埩⒅居媚ú疾潦弥贡?,輕聲說。
微風吹過,陵園內紅星楊的枝葉沙沙作響,好似戰友的回應,清脆有力。
長期的高原工作,讓這名36歲的老兵看上去比同齡人要滄桑許多。
“其實是有些猶豫的。”張立志坦誠地告訴我,身體一年不如一年了,也想過回家好好陪伴妻兒,彌補這十幾年的虧欠,但每次面臨走與留的選擇時,總覺得這里有東西牽絆著自己。“離開的理由有無數個,而留下的理由只有一個——繼續守護。”
川西高原很苦,高寒缺氧,普通人連快走都會感到頭暈;但高原也很美,在這里,有一群可愛的戰士,如同高原上的樹,默默扎根,頑強生長。
道路兩旁,紅星楊靜靜矗立,樹干挺直,枝葉茂密。我彎腰撿起一根樹枝,掰開,紅色五角星映入眼簾,也照進我的心里。
記者心語 心懷熱忱,記錄每一個平凡而偉大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