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 責任編輯:張碩 發布:2024-06-28 07:19:53
7月1日,是黨的生日。
103載歲月崢嶸,中國共產黨已跨過了一個多世紀的風雨歷程。
我們感懷來路之不易——103年前,在上海的石庫門樓房里,在南湖氤氳的雨霧中,中共一大代表以先進的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在風雨如晦的中國帶領新青年苦苦探尋民族復興的前途。烽火連天的年代,年輕的共產黨人以生命為燃料,前赴后繼、不懈奮斗,為飽經風霜的中華民族撥開陰霾、開辟新天。
我們憧憬前路之光明——103年后,中國共產黨已經擁有9800多萬名共產黨員。許許多多新時代的年輕共產黨員,接過從歷史中傳遞而來的火炬,以同樣的青春芳華投身于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事業,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夢想奮斗不息。青春的力量,始終熔鑄于我們這個百年大黨的血脈之中。
時光荏苒,那面鮮紅灼目的黨旗始終高高飄揚,在新的時代、新的征程指引著人民軍隊繼續向強國夢、強軍夢堅定前行。
從硝煙彌漫的訓練場,到洪流涌動的救災一線;從冰封雪裹的高原邊關,到云飛浪卷的蔚藍海疆……中國軍人始終堅定追隨黨的腳步,堅決踐行黨賦予的使命。黨旗引領下,一代代青年官兵在嶄新的強軍征程上接力沖鋒,用青春熱血書寫著新時代共產黨員的昂揚風采。
又逢“七一”,我們將目光投向來自不同軍種、不同戰位的中國軍人,講述新時代軍隊青年共產黨員的奮斗故事。
一名陸軍教練員的沖鋒姿態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廖曉彬 特約通訊員 池俊成
第73集團軍某旅三級軍士長聞金州(中)為戰友進行課目示范。周雙慶攝
黨員心語
是黨員,就要時刻當先鋒、做表率。
——聞金州
“回來了!”
初夏,一輛軍車緩緩駛入第73集團軍某旅營區。主干道兩旁,官兵們整齊列隊,目光中滿是期待與景仰。
三級軍士長聞金州邁出車門那一刻,掌聲、歡呼聲瞬間如潮水般涌來。鮮花簇擁,身披綬帶……熱烈的氛圍中,聞金州鄭重舉起右手,向兩側官兵敬禮致意。
聞金州是指揮通信連一名通信技師,也是官兵們廣為認可的“金牌教練員”。前不久,他剛剛參加了陸軍組織的新時代“郭興福式教學法”研討觀摩活動。“課目很基礎,講解很透徹,教學方式很靈活。”觀摩會上,上級首長對聞金州給予了高度評價。
今年初,正在休假的聞金州得知旅隊要選派教練員參與這場活動,立即打電話向指導員請戰。“這個任務很艱巨,挑戰很大。”電話中,指導員有些憂慮。聞金州的回答卻擲地有聲:“我是老黨員了,越困難越不能退縮!”
歸隊后,聞金州夜以繼日地鉚在訓練場,編教案、研教法,求教軍校專家,鉆研國內外戰例,精心打磨出一套5萬字的施教筆記和戰訓實用手冊。最終,他的教學內容脫穎而出,成功登上研討觀摩會舞臺,贏得現場官兵一致好評。
“關鍵時刻,他總是會挺身而出。”熟悉聞金州的人都知道,“金牌教練員”這一稱號,正是源于他敢于沖鋒的戰斗姿態。
2018年,聞金州臨危受命,參加集團軍優秀“四會”教練員比武。為了不給單位丟臉,他白天帶著示范人員練協同,晚上鉆研教材筆記找思路,時刻琢磨著如何改進教學方法,就連吃飯睡覺都在腦海中模擬示教過程。
“教學和打仗一樣,都講究一個‘活’字。”比武現場,聞金州將鮮活戰例引入教學情景,借助演訓經驗針對性提出問題、作出解答,創新的教學方法得到主考官稱贊。他也因此取得最高分,被集團軍評為優秀“四會”教練員。2021年,聞金州再度憑借過硬的教學內容,榮獲優秀“四會”教練員稱號。
聞金州身上永遠昂揚的沖鋒姿態,無時無刻不在帶動著身邊的人。二級上士周雙慶就經常主動找聞金州“取經”。從編寫教案到講解示范,聞金州將自己的心得體會傾囊相授,帶著他查閱資料、完善教學設計。通過日復一日的努力,去年12月,周雙慶在比武場上大放光彩,同樣成為一名優秀“四會”教練員。
入伍20年來,聞金州帶教了百余名官兵——他們有的成長為專業骨干和訓練尖子,有的在各級比武競賽中名列前茅,還有的考學提干,成為帶兵人。
聞金州的床頭,貼著一句座右銘:“是黨員,就要時刻當先鋒、做表率。”這是他始終恪守的黨性原則。
隨著年齡增長,聞金州發現自己的體能素質逐漸下滑。一次5000米跑訓練,他還沒跑完半程就感到喘不上氣。有人勸他:“干了那么多年,就別太拼了。”這句話反而激起聞金州的斗志,讓他暗下決心:不能停下步伐,必須對自己更“狠”一點,才能保持住沖鋒的姿態。
從那開始,聞金州給自己制訂了加訓計劃,每天都要在增加負重的情況下長跑。隨著不斷堅持,他的體能水平漸漸恢復,在營連組織的考核中多次拔得頭籌,連續4年獲評軍事訓練“特三級”,成為官兵心中名副其實的模范。
對聞金州而言,沖鋒更像是一種人生選擇。“只有保持沖鋒的姿態,我才能跑得更遠,腳步才能更堅定。”他感慨地說。
一名海軍雷達技師的無言堅守
■解放軍報記者 陳曉杰 特約通訊員 吳 強
海軍某雷達站三級軍士長何端科進行雷達配件登記。包一鳴攝
黨員心語
當兵就要戰斗在最前沿。
——何端科
“雷達報告,目標持續向我抵近……”“收到!”
對海軍某雷達站三級軍士長何端科來說,這是一次尋常又不尋常的“戰斗”。及時發現情況、遏止風險,是一名雷達技師的基本使命任務。結束值班后,來接班的雷達操縱員已經就位,何端科的眼睛卻沒有離開雷達屏幕,繼續在現場轉入指揮。
在站里,何端科既是某分隊分隊長,也是雷達技師,肩負著雷達部門指揮員和操縱員的雙重職責。遇上緊急任務,他往往會從雷達操縱員崗位直接轉入指揮,甚至在雷達屏幕前一待就是20多個小時,連吃飯都是讓戰友幫忙帶個饅頭或雞蛋。
“這就是平常的工作,不值得拿出來講。”何端科卻說。
在周圍人看來,何端科是個“自討苦吃”的人。新兵下連,他被分配到一個風景秀麗的海島。那里一年四季氣候宜人。在這座島上,何端科很快掌握了專業技能,作為雷達兵值班上崗,還光榮入黨。但是沒多久,他就開始感到不安。
“太平靜、太安逸了!”年輕的何端科渴望挑戰,渴望那種讓人熱血沸騰的軍旅生活。終于有一天,他鼓起勇氣向指導員打聽:“有沒有去南沙島礁駐守的機會?”那時,大家都知道南沙島礁的遠與苦,但何端科沒有絲毫退縮。經過一年年的爭取和等待,入伍第6年,他成功通過選調,達成所愿。
一路向南,再向南。乘船航行3天4夜后,何端科來到了現在駐守的南沙島礁。
這里的環境比想象中還艱苦:因為缺乏淡水,每次洗完澡,皮膚上都會留下白色的鹽漬;碰上臺風,窗戶都在震動,營房還會漏水……日子苦,何端科的心卻安定了。“當兵就要戰斗在最前沿。”這是他從軍的初衷,也是最初的夢想。
守衛在祖國海疆前沿,何端科接觸到許多以前未曾接觸的情況,經歷了許多以前未曾經歷的挑戰。每次成功掌握目標、上報、處置,都會讓他感到強烈的成就感。值班時間越來越長,何端科處置情況的經驗也越來越豐富。
入伍多年,何端科經歷了4型雷達裝備。隨著裝備更新迭代、可協同力量不斷增多,他能感到自己看得越來越遠,守在值班席位上的底氣也越來越足。如今,何端科已成為單位最資深的雷達兵。“作為分隊長,也是一名老黨員,我必須帶頭干、往前沖,給年輕同志打好樣。”他認真地說。
守礁多年,沒有磨滅何端科的熱情。不知多少個深夜值班歸來,他來不及休息就又接到電話,再次匆匆趕回陣地。年輕的下士李浩嵐曾經疑惑:這個老兵哪來這么大干勁?后來,他也像何端科一樣,決定扎根在這里。
“守礁就是守陣地!”相同的選擇背后,是共通的情懷。
如今,島礁上生活條件越來越好,“老南沙”們住過的營房已然成為教育點。從窗戶望出去,碧藍的海水波濤涌動,天和海的界限在濃霧中分辨不清。就是在這里,一代代守礁衛士堅守著祖國海疆,以青春迎接風浪,用熱血澆筑夢想,寫就了一段段無悔的軍旅詩篇。
帶記者參觀雷達站時,何端科每到一處,都不忘細細檢查裝備。由于近期雨水多,看到漏水的地方,他就立即記下來,對執勤的哨兵提醒一遍又一遍。“并非每分每秒都能看見,但無時無刻不在我心中。”執勤點位上,這句銘刻著家國之思的標語,或許正是這段堅守歲月的最好注解。
一名空軍機長的追夢航跡
■葉榮彬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朱姜海 高思峰
中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師少校機長魏星。楊田星宇攝
黨員心語
理想信念無比堅定,方能矢志向戰奮飛!
——魏 星
“可以起飛。”“明白!”
伴隨著澎湃的發動機轟鳴,中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師90后機長魏星,率領著“戰神編隊”,如穿云之箭般直沖云霄。
“理想信念無比堅定,方能矢志向戰奮飛!”作為飛行大隊黨支部副書記,這是魏星始終堅持的戰斗準則。
兒時,魏星常聽爺爺講述東北抗聯和抗美援朝的歷史歲月。一個個熱血沸騰的英雄故事,讓年少的他心潮澎湃:“先輩們的足跡,點亮了我心中那顆‘星’。我希望自己也能成為一名優秀黨員、一名戰斗英雄。”
長大后,魏星追逐年少的夢想參軍入伍,成為一名飛行員,像他崇拜的王海、韓德彩等英雄先輩一樣奮飛在寥廓長空。剛畢業的他,就走進了聲名赫赫的“神威大隊”。
拉薩試航、航測珠峰、空投“兩彈”、國慶閱兵……這是一支榮光熠熠的英雄部隊,魏星心馳神往,想要盡快大展拳腳。然而,恰巧遇上機型改裝,新飛行員參訓機會較少。一段時間下來,他心中焦躁不已,考核成績也很不理想。
后來,一位老飛行員告訴魏星:“不論何時,不論進入什么階段,只有夯實基礎、充分準備,才能在挑戰來臨時從容應對。”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經歷了許多埋頭苦練的日與夜,3年前,魏星終于以副駕駛身份參與一次重大任務。也是那一年,他憑借過硬的能力素質,被破例選拔進考核預備隊。
“一不能拖后腿,二不能被淘汰!”為了達成目標,魏星不分晝夜地刷理論、練操控,利用一切時間攻體能、求突破。漸漸地,他從機組的“門外漢”成長為空中武器控制師的好搭檔。考核當天,魏星所在機組密切配合、穩定發揮,一舉奪得“金飛鏢”。
去年底,一場重要考核在大漠深處拉開戰幕,魏星首次作為機長率隊出征。
最終比拼那天,機組成員要面臨3種不同類型、3個不同難度的打擊目標組合。“戰爭不會給你挑選難度的機會。”基于長期積累的經驗和底氣,魏星最終決定,選擇對高難度目標進行打擊。最后,他們以微弱優勢獲得勝利,又一次斬獲“金飛鏢”,載譽歸來。
另一次任務,則讓魏星對戰斗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那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戰——目標超出攻擊范圍,根據數據計算,僅有微小概率能夠命中。但經過反復思索,魏星還是下定決心,請纓出戰。
“我們是共產黨員,也是空中戰斗員,關鍵時刻必須有敢于亮劍、挑戰極限的意志勇氣。”被批準“出戰”后,魏星經過千百次研究推演、一遍遍模擬打擊,最終成功命中目標。他的這次嘗試,不僅拓寬某型導彈的參數極限,也為實戰化戰術訓練提供了重要參考。
赴高原、飛遠海、越大漠……如今,魏星和戰友們駕駛戰機越飛越高、越飛越遠,航跡延伸向新的區域,能力拓展至新的邊界。駕馭國之重器,他時常在心中叩問自己:面對未知挑戰與強敵對手,面對重大責任與如山使命,自己是否已付出足夠的努力,是否還能讓步伐再快一點?
一次遠海飛行,抵達某海域上空時,魏星透過機窗向下俯瞰,時間仿佛在此刻靜止——一串串島礁如散落的晶瑩珠鏈,鑲嵌在蔚藍海疆。那一刻,他在心中默默許下誓言:“守護壯美河山,終身不悔;祖國利益所至,航跡必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