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泉城濟南,草木蔥蘢,生機勃勃。
在濟陽區新市鎮盛家村的肉兔養殖合作社,記者見到了濟南市紀委監委派駐該村第一書記、轉業軍人魏傳華。一身工作服、腳穿黃膠鞋的他指著剛挖好的地基說:“肉兔養殖基地馬上開工了,作為第一書記就得帶頭干,要是腳上不沾泥,就不像咱村的人。”
魏傳華從軍18年多次立功受獎,2012年轉業到濟南市紀委工作。去年6月,當得知單位要下派駐盛家村第一書記時,他第一時間遞交了申請書:“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對農村情況熟悉、對農民有感情!”
盛家村是一個典型的傳統農業村,位置偏、資源少、經濟基礎薄弱。駐村后,魏傳華用一個月時間挨家挨戶走訪了解情況,直到后來誰家有病人、誰家孩子多、誰家困難大等他都了如指掌。“從群眾的衣食住行抓起,盡心盡力為大伙排憂解難,就沒有過不去的坎。”在魏傳華的積極協調下,通過社會捐助、單位扶持,很快為村里籌措到50余萬元,用以資助困難學生、關愛留守老人,并修通一條1100米長的硬化路。在了解到村里很多70歲以上老人就餐困難后,魏傳華又協調市工商聯建筑產業發展促進會捐款辦起了“老年幸福食堂”,讓老人免費吃上了熱乎飯……一件件實事好事暖了村民的心、贏得了村民的信任。
“村子窮主要是發展思路不對頭,只要找對路子就不愁致富。”分析盛家村的狀況魏傳華如數家珍。前些年,盛家村部分村民養殖肉兔但收益不高、帶動力不強,沒有形成規模。針對這一現狀,魏傳華邀請農牧業10名專家、退休干部組成“鄉村振興顧問團”,對肉兔養殖逐項測算投入成本、預測市場前景,確立“小兔子大引擎”的發展思路,整合全村21戶養殖戶推行品種、籠具、飼料、技術、防疫、銷售“六統一”措施,村黨支部跟蹤指導、全程服務,形成了產業鏈條、提升了生產效益。
銷售是肉兔養殖產業鏈的關鍵一環。了解到活兔銷售價格受市場波動影響較大后,魏傳華與村“兩委”干部學習借鑒肉兔產業優秀企業通過深加工抵御市場風險、增加經濟效益的經驗做法,商議決定采取代加工方式上馬“兔肉熟食”項目,第一時間注冊商標和公司并申請服務咨詢電話和商品條形碼,依托新媒體短視頻、網紅直播帶貨等方式,打通電商宣傳、品牌推廣渠道。今年初,首批兔肉熟食上市,一個月時間銷售額達14.8萬元,今年預計收益達300萬元以上,村集體收入突破50萬元,戶均增收約2萬元。
為持續拓展銷售渠道、打造品牌優勢,魏傳華與其他村干部先后前往北京、內蒙古等地參加農產品推介會,多渠道宣傳推介盛家村兔肉熟食產品。今年3月份,由盛家村黨支部成立的兔業公司生產的烤兔、干煸兔肉絲等熟食產品榮獲第三十四屆內蒙古國際農業博覽會金獎,有效提升了品牌的影響力和產品競爭力。
盛家村不大,四周是一眼望不到邊的麥田,綠油油的小麥正處于灌漿期。“全村有耕地1800畝,人均約3畝地,但依靠糧食生產很難致富,只有打破單一的種植模式,實行片區化、特色化發展,村子才有致富的新路徑。”魏傳華介紹,他們與周邊6個村成立“跨村聯建”聯合黨委,統一制定綠色種植、特色養殖兩項產業規劃,把各村的優勢資源、農業人才整合起來使用,初步實現集約化、規模化生產。
記者跟隨魏傳華來到村南頭蔬菜園看到,無公害韭菜種植基地已經育完苗,自動控溫智能大棚正在籌建中。“預計國慶節完成移栽,明年春節前后110畝的頭茬韭菜就能上市,一畝地韭菜收入將超過萬元。肉兔養殖和韭菜種植這兩個項目可以就近實現近百人家門口就業。”盛家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盛承虎滿懷信心地說。
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魏傳華先后爭取各級扶持資金765萬元,為盛家村籌建種植養殖基地提供了資金支持。“村里沒錢沒人,魏書記自掏腰包11萬元發展肉兔養殖產業、打通銷售渠道,為俺村的發展真是操了心!”盛承虎說。
“在駐村第一書記這個崗位上,只有帶領大伙干出點名堂來,才不會給轉業軍人臉上抹黑。”今年2月19日,在濟南市委農村工作會議暨“萬人下鄉、千村提升”工程推進會上,魏傳華代表全市兩千多名駐村第一書記在大會上分享了自己的駐村工作體會和做法。
說起魏傳華,濟陽區人武部領導感慨道:“魏書記是轉業軍人的優秀代表,有思路、有遠見,更有切實的行動,他為盛家村的發展付出了很多,有這樣的好干部帶頭創業,相信盛家村很快就會成為鄉村振興示范村!”
魏傳華(左一)在肉兔養殖場查看商品兔生長情況。(攝影/劉明奎)
魏傳華(左一)到村民家中征求意見建議。(攝影/盛承虎)
魏傳華(右二)與村“兩委”班子成員在種植基地查看韭菜長勢。(攝影/盛承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