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樹軍分區運用“紅藍融合”理念創新政治工作。(攝影/才旺拉毛)
玉樹軍分區組織民兵軍事訓練工作調研座談會。(攝影/扎西佳哇)
玉樹軍分區組織民兵開展自救互救課目訓練。(攝影/胡曉歡)
“民兵編訓用不一致、動員潛力調查不精準”、“必須提升與職能使命相匹配、與執行任務相適應的應急應戰能力”……近日,一場“民兵軍事訓練工作調研座談會”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民兵訓練基地舉行。作為玉樹軍分區開展主題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這個座談會由該軍分區領導主持,軍分區機關處領導、人武部主官、參謀干事、民兵骨干等不同類型人員,圍繞應急應戰能力、動員潛力調查、民兵政治工作、裝備物資保障等內容暢所欲言,一條條反思深挖思想根源、一件件事例直面問題矛盾、一個個建議聚焦應急應戰,梳理形成了解決制約民兵軍事訓練質效等7個方面11個具體問題的措施辦法。
增強教育實效前提是找準問題、立起靶標。在第二批主題教育中,玉樹軍分區堅持問題導向和實踐導向相統一,按照“黨委統領、精準統籌,任務牽引、貫通推進,問題導向、實干作為,整治整改、建章立制”的思路,采取學習交流、研究論證、檢視反思、成效評估等方式方法,對軍事訓練、政治工作、兵員征集、民兵整組等存在的問題進行梳理盤點,聚焦制約部隊建設發展和戰斗力生成的重難點問題對癥施策、重點發力,以“問題不解決不放手,解決不徹底不收兵”的勁頭,積極推動高水平建設、高效能備戰、高質量發展。
“主題教育展開以來,我們先后召開了5次常委會、4次主題教育推進會,一開始就瞄著問題去、對著問題改,做到全面‘體檢’查問題、持續整改補短板。”該軍分區領導介紹,他們針對民兵編組不實、鄉鎮武裝陣地建設質量不高的情況,由軍分區機關處以上領導帶隊,深入鄉鎮街道、編兵企事業單位組織座談調研,深挖問題根源、集智解決問題,匯總形成13條具體改進措施;針對所屬部分單位和人員聚焦備戰打仗不夠的情況,廣泛開展“和平積弊大起底大掃除”活動,通過個人對照、小組討論、評比競賽等形式,破除思想上的“和平侵蝕”、工作上的“和平套路”、能力上的“和平功夫”,提升政治工作對戰斗力生成的“貢獻率”和“推動力”。
此外,該軍分區還結合新時代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積極探索“紅藍融合”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路子,建強用好“老高原”微信公眾號、強軍網、地方融媒體等線上平臺,培養塑造“四會”教練員、網絡評論員、新聞骨干等線下隊伍,讓“藍”的信息特色融入“紅”的傳統底色,有效解決了開展學習教育方式單一的問題,為政治工作插上信息化“翅膀”,滋潤更多官兵的心田。同時,他們積極整合駐地紅色資源,打造民兵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廣泛開展緬懷革命烈士、慰問英模典型、學習黨史軍史等活動,通過“小故事”闡釋“大道理”、借用“小角度”破解“大課題”。
主題教育成效如何,歸根結底要看在提升應急應戰能力、推動國防動員高質量發展上有沒有新貢獻。為切實讓教育成果融入戰位、服務中心工作,該軍分區聚焦“戰備物資編配與作戰能力生成需求對接不力、兵員征集質量不高、組織生活制度落實不嚴、后勤保障與任務需求不適應”等方面問題,采取上下聯動、集智攻關的方式,擬制整改措施、細化整改責任、明確整改目標、下達整改時限,形成以“應戰牽引應急、實戰牽動實訓”為基本原則,以“預編整組扎實、訓練演練真實、檢驗考評嚴實”為評價標準,以“強軍責任促動、創新發展驅動、軍民一體推動”為建設手段的規劃藍圖,建立常態化研究、實案化推演、模塊化儲備的備戰準備機制,不斷強固應急應戰能力建設基礎。
地震引發次生災害,救援隊伍中有數名民兵“負傷”,民兵排排長桑丁扎巴立即帶隊對“傷員”頭部和胸部進行止血包扎后轉送至安全地帶……這是近期玉樹軍分區組織民兵應急分隊比武競賽時的一幕。主題教育中,該軍分區聚焦民兵應急分隊訓練與實戰貼得不緊等問題,在抓好基礎訓練的基礎上,突出突發情況處置、經典案例分析、戰場自救互救等課目演訓,全方位錘煉民兵分隊應急應戰能力。此外,他們還積極探索實踐民兵分隊參與生態保護、搶險救災、軍民一體發展新路子,主動與地方應急、公安、氣象、水文等相關單位對接完善軍地應急處突協作機制,構建軍地聯合指揮平臺,進一步提升民兵遂行多樣化任務能力;指導各人武部購置儲備民兵戰備物資器材,加強鄉鎮基層武裝部和民兵營連部基礎設施建設,全州縣級人武部、基層武裝部建設全部達標;協調投入經費,對綜合訓練場、實彈射擊場等進行正規化整治,進一步完善訓練設施、正規戰備秩序。
隨著主題教育的深入開展,玉樹軍分區黨委還結合“學習強軍思想、建功強軍事業”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了“高原地區民兵力量應急應戰能力建設”大討論,有針對性研究出臺《關于聚力推進軍分區應急應戰能力建設實施意見》,進一步立起戰斗力標準、強化戰斗隊職能,引導各級各類人員把全部心思和精力放在備戰打仗上,不斷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