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傳】陳憲偉,青海省西寧市城東區人武部副部長,先后被軍委國防動員部表彰為首屆“最美國動人”,被青海省軍區表彰為“優秀共產黨員”,被玉樹軍分區表彰為“‘四有’優秀軍官”,榮立三等功2次。
陳憲偉(前排右2)被軍委國防動員部表彰為首屆“最美國動人”。朱婷婷 攝
“草甸快返青了吧?‘牧民之家’書屋里應該熱鬧起來了吧?”初夏五月,望著窗外的婆娑綠意,正在學習《習近平著作選讀》的西寧市城東區人武部副部長陳憲偉萌生了回“第二故鄉”——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傳經送寶”的想法。恰逢周末,筆者跟隨他一同前往,探尋那個令陳憲偉魂牽夢繞的“詩和遠方”。
有那么一種情不變——
“我愿做風雪中的紅柳”
“回娘家,總要準備些‘見面禮’!”臨行前,陳憲偉專程去書店購買了30套主題教育學習書籍。
汽車一路向南,疾馳在高原上。望著影影綽綽迅速后移的群山,陳憲偉的思緒也跟著退回到18年前,向筆者講述了自己的“從軍行”。2005年7月,軍校畢業的陳憲偉毅然選擇到“雪域高原邊關一線”。同年8月,他第一次踏上青藏高原,盡管坐在車里,但頭痛依然陣陣襲來,還夾雜著強烈的眩暈感。
“這是連接‘老高原精神’發祥地的英雄路。”從進藏的第一天起,陳憲偉就把自己當作“老高原”的一員,不到一年時間,他就學會了說藏語,習慣了吃糌粑、喝酥油茶。閑談中,陳憲偉聊起了在曲麻萊縣打井、種樹的往事。
“守著源頭沒水吃,住在源頭買水吃。”一座盤亙著長江、黃河源頭兩大水系的江源小城,卻因“吃水難”成為困擾人武部多年的“頑疾”。“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地區打井,困難重重。以前有人嘗試過,但都因種種原因只能作罷。”陳憲偉回憶說。
軍醫出身的陳憲偉習慣于對一切未知事物進行挑戰,到任曲麻萊縣人武部的第三天便主動請纓,聯合縣水源勘察工作人員在人武部周邊尋找可用水源。那段時間,他白天黑夜連軸轉,不是在“惡補”有關水文知識,就是在營區四周尋找水源點。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大家期盼的眼神中,陳憲偉終于在距離人武部辦公區不到100米的職工家屬院內找到了可用水源。經過施工隊近一個月時間的緊張施工,人武部簡易水井終于挖掘成功。經過取樣化驗,水質達到飲用水標準。正式出水那天,喝著久違的甘泉,干部職工們個個都樂開了花。
水養樹,樹護水。有了穩定水源,一舉解決了人武部干部職工及周邊群眾的飲水問題,綠化營區緊接著提上了議事日程。
曲麻萊縣土壤層薄弱,一年到頭少有綠色。陳憲偉和戰友們反復試驗,決定在營區栽種耐旱抗風并且相對容易成活的紅柳。然而,已經生根長葉的紅柳在經過嚴冬后,不是曬死就是凍死。
困難和挫折并沒有讓陳憲偉灰心,他又想出夏天定時澆水,冬天用牛糞壓根、草繩或棉被纏裹樹身,大風前用木竿固定樹身減少搖動等辦法,成功使上百棵紅柳扎根雪域高原,成為曲麻萊縣乃至玉樹州遠近聞名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一次次的挑戰突破,更加堅定了陳憲偉和戰友們爭創一流的信心,人武部的各項建設也隨之突飛猛進。2019年,省軍區在曲麻萊縣人武部舉行正規化試點觀摩。從平房到樓房、從棲身到宜居,陳憲偉參與和見證了高原人武部正規化建設的“曲麻萊樣板”。
“堅守高原18載,我早已如同紅柳一般,將根深深扎進了青藏高原。”路過玉樹州,望著路邊幾棵迎風挺立的紅柳,陳憲偉感慨道。
陳憲偉在民兵軍事訓練動員大會上部署訓練任務。王硯思 攝
陳憲偉向適齡青年宣傳征兵政策。麻占彪 攝
有那么一股勁不減——
“我愿做高原上的雪蓮”
“‘漢扎西’回家了!”經過10多個小時的顛簸,黃昏時分,汽車才駛入曲麻萊縣人武部營區大門,聞訊而來的牧民們早已擠滿了大院。藏語“扎西”的意思是成年男子。在牧民們心中,“漢扎西”就是陳憲偉的樣子。
在和眾人問候致意之后,陳憲偉一把拉住了人群中一位藏族青年的手,激動地說:“格求,這次給你們民兵排帶來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學習書籍,回去以后要組織民兵認真學習。”
陳憲偉面前的格求是一位藏族牧民,也是一位民兵生態巡護員。陳憲偉介紹,曲麻萊縣地處康巴藏區,長江、黃河的源頭,生態環境保護尤為重要。如何在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的前提下,將無數與格求情況相同的牧民納入民兵隊伍,走好生態文明建設時代背景下的發展之路,是陳憲偉和戰友們思考最深的問題。
“民兵是群眾中最富有行動力和執行力的生力軍。只有充分發掘和依靠這支力量,才能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發揮出應有的作用。”經過深入調研和思考,陳憲偉提出將民兵隊伍與生態巡護員隊伍有機融合的編建思路,將民兵隊伍建設納入生態文明建設統籌謀劃,按照“一種編成多種任務、一種任務多種力量、一種力量多種用途”的編組模式,構建起“點成線、網成面”的動態管護體系,實現生態管護員組織管理和民兵隊伍建設雙促共贏。
2018年8月,青海省組織“民兵+”實踐探索現地觀摩活動,曲麻萊縣民兵摩托車巡護分隊作匯報演示。為了高標準完成這次演示任務,陳憲偉帶領60名民兵生態巡護員從雪山到草原、從城鎮到郊野摸爬滾打整整訓練了近兩個月時間。當這支民兵摩托車巡護分隊英姿勃發通過觀摩區時,現場長時間響起雷鳴般的掌聲。
多年的軍旅生涯,錘煉了陳憲偉堅毅不屈的意志和永不服輸的性格,每次遇到急難險重任務,他總是沖鋒在第一線、戰斗在最前沿。在曲麻萊縣人武部工作期間,陳憲偉組織民兵遂行玉樹地震救援、特大雪災等急難險重任務40余次,指揮運送救災物資3000多噸。2022年西寧市大通縣發生“8·18”山洪災害后,已調任西寧市城東區人武部的陳憲偉第一時間領隊趕赴一線參加救援。在近期西寧警備區組織的專武干部集訓中,又看到陳憲偉組織課題演練、理論講授的身影。
陳憲偉說:“高原氣壓雖低,但工作標準不能降低;民族地區情況特殊,但自我要求不能搞特殊。”像陳憲偉一樣扎根高原、燃燒青春的人,猶如雪蓮花凌風傲雪,盛開在高山之巔。
陳憲偉進村入戶了解群眾受災情況。王硯思 攝
陳憲偉到基層武裝部檢查疫情防控工作。王硯思 攝
陳憲偉帶領曲麻萊縣民兵分隊參加“民兵+”建設探索實踐活動。麻占彪 攝
有那么一束光不滅——
“我愿做夜空里的星月”
入夜,高原上空,繁星點點,星光璀璨。談起家人,鐵血漢子陳憲偉沉默良久。
“父母是老實憨厚的農村人,對我的工作一直都是默默支持。”陳憲偉說,戰友曾經提醒過他,世間萬事皆可待,唯有盡孝不能等,應該常回家看看。但時至今日,陳憲偉自入伍后僅陪伴父母過了2個春節。
堅守高原藏區近18載,最令陳憲偉后怕的還是妻子朱婷婷的兩次“高山之旅”。
2007年5月,妻子朱婷婷獨自踏上前往曲麻萊縣探親的旅程,坐車行駛到海拔5000多米的巴顏喀拉山時,因為沒有有效證明無法通過生態環境保護檢查點位。第一次上高原的朱婷婷高原反應強烈,加之沒有通信信號無法與陳憲偉聯系,萬般無奈之下只得攔下一輛貨車原路折返,經過近3個小時顛簸,才在100公里以外的地方找到公用電話向丈夫求助,等陳憲偉找到妻子時已是次日中午時分。見到自己丈夫的那一刻,極度虛弱的妻子抱著陳憲偉竟然一下子昏厥了過去。
2017年暑假,妻子朱婷婷帶著年幼的兒子來曲麻萊縣人武部探親,之后懷上了二胎,陳憲偉滿心歡喜。
一天后半夜,天空中下起了大雨,高原小城還沉浸在寧靜的夢鄉之中。負責民兵集訓的陳憲偉被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驚醒,“憲偉,我妊娠出血較多,怎么辦?”接到妻子的電話,陳憲偉心急如焚,交接工作后及時趕回人武部。
“部長,集訓工作還沒完成,我把家屬送到縣醫院看看就回來。”陳憲偉說。
“工作離了你有人頂上,家屬離了你就沒人照顧。趕快送你妻子下山看病,縣醫院條件有限,不能誤事!”人武部部長劉春延語氣堅決。
“那真是一次‘生死時速’。”陳憲偉回憶說,在縣醫院簡單治療后,他驅車1500多公里歷經20多個小時才將妻子送到老家吳忠市婦幼保健醫院。到醫院后,疲勞過度的陳憲偉已近癱軟,醫院同時對陳憲偉和已陷入昏迷的妻子進行救治。兩天后,尚未完全恢復的陳憲偉又出現在了民兵集訓基地。
“不敢回想,只能說太幸運了!”提起這事,陳憲偉至今仍心有余悸。
2018年夏天,小兒子順利出生,陳憲偉有了一個幸福的四口之家,但這幸福的背后飽含著艱辛與付出。16年的分居生活,他陪伴愛人的時間加起來也不過短短的3年。
生命有禁區,奉獻無止境。正如“最美國動人”頒獎詞寫的那樣,“寧可透支生命絕不虧欠使命,在‘生命禁區’書寫別樣的詩和遠方”。無論是在江源小城、還是在省會西寧,陳憲偉始終秉持信念,心無旁騖,以無限忠誠接續書寫著新時代國動人的奉獻與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