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艦共建”:延拓軍地結合部新聞品牌價值——央視國防軍事頻道“我的家鄉我的艦”系列報道的實踐與思考
摘?要:央視國防軍事頻道推出的“我的家鄉我的艦”系列報道緊扣“愛我人民愛我軍”主題核心,聚焦“城艦共建”精神內核,通過創新影像敘事表達策略、“聯合+融合”式宣推等方式,構建了全媒體傳播場域,多維度拓展了傳播質效,有效延拓了軍地結合部新聞品牌價值,對全媒體時代軍隊主流媒體講好軍地結合部故事具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城艦共建”;共情賦能;全媒體傳播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加強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塑造主流輿論新格局”“鞏固發展軍政軍民團結”。2023年是延安雙擁運動80周年,為展示新時代雙擁工作新成就,央視國防軍事頻道推出年度重點節目“我的家鄉我的艦”系列報道(以下簡稱“該系列報道”),第一季和第二季共13期在“軍事報道”等三檔軍事新聞欄目持續熱播,并在相關省、市電視臺及各大新媒體平臺推出,掀起了一股“家鄉與戰艦”共建熱潮。“我的家鄉我的艦”也因此被業界稱為軍地結合部的一大新聞品牌,節目獲評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優秀網絡視聽作品獎。
從軍事新聞傳播的角度來審視該系列報道,其緊扣“愛我人民愛我軍”主題核心,聚焦“城艦共建”精神內核,通過創新影像敘事表達策略、“聯合+融合”式宣推等方式,構建了全媒體傳播場域,多維度拓展了傳播質效,有效延拓了軍地結合部新聞品牌價值,成為推動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一次有益嘗試,對全媒體時代軍隊主流媒體講好軍地結合部故事具有借鑒意義。
一、以“愛我人民愛我軍”為主旨建構,展現雙向奔赴的軍民深情
該系列報道聚焦“愛我人民愛我軍”這一核心要義,選擇的報道對象都是雙擁共建中經驗做法突出的戰艦與城市。采訪組先后前往延安、成都等10多個軍地單位采訪拍攝,多維度展現新時代雙擁工作的高質量發展。
以“家鄉”共情賦能,強化貼近性凸顯家國情懷。千百年來,中國人對于“家鄉”都有著獨特的情結,它不只是地理坐標的簡單概念,更是人與人血脈相連的地方,是心靈深處始終牽掛的那片熱土。軍艦是移動的國土,以家鄉命名的戰艦,不僅是一座城市的榮光,更成為一城百姓的牽掛,承載著深深的家國情懷。讓更多“家鄉艦”走進大眾視野,不僅可呈現出一幅幅“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的壯美畫卷,還能體現“一城一艦”命運與共、血脈相連的軍民魚水深情和獨特政治優勢。
該系列報道正是基于這一共情點,激活雙向流動的共鳴力量和情感張力,通過“家鄉人、家鄉話、家鄉艦”的視角,集中展示山東艦、延安艦、南昌艦、成都艦等13艘主戰艦艇與命名城市雙向奔赴、同向奮斗的感人故事。節目將時代、海軍、戰艦融入大美家鄉,讓硝煙炮火與人間煙火交錯,戰艦航跡與城市軌跡交融,讓廣大群眾在走進海軍、了解海軍建設發展的同時,發自內心的關心海軍、支持海軍,營造了關心國防、熱愛國防、建設國防、保衛國防的濃厚氛圍。先后播出的《南昌艦:同根同源 血脈相連共鍛青春之艦》《泰州艦:同袍同澤 心手相連共鑄夢想之艦》《山東艦:齊魯兒女情系家鄉戰艦 大國航母肩負強軍重任》等,注重將戰艦艦型特點、使命任務、官兵風采、勝戰能力,與城市歷史底蘊、發展特點、區域特征、民族特色、文化特質相結合。一個個家鄉熟悉場景的再現,一個個家鄉官兵的動情講述,喚起觀眾更多記憶和情懷,產生更多想象和期待,激發了軍民團結打勝仗的內生動力,凸顯了全媒體時代軍地結合部新聞的特殊功能。
以“我”為主體表達,凸顯軍民共同責任擔當。該系列報道突出“我”作為第一人稱的主體表達,而不是“你”或“他”,“我們感”是認同感、凝聚力和歸屬感的體現,更加突出“熱愛人民軍隊、支持國防建設”是全體人民的共同責任。
戰艦是城市靚麗的名片,城市是戰艦堅強的后盾。該系列報道既展示出“我”作為家鄉艦官兵的勠力拼搏,用一場場遠海實戰化戰備訓練,回報家鄉人民期盼;用一張張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靚麗名片傳播家鄉美名;用一次次教育扶貧、消費扶貧助力家鄉振興。同樣,也讓觀眾看到了“我”作為家鄉父老,對家鄉艦的大力支持。如江蘇泰州積極塑造“海軍母親城”相關品牌,推出一批冠名“海軍”的中小學校、團隊組織和道路場館,開展了以海軍為主題的系列文化活動;江蘇揚州不斷創新教育擁軍模式,為107名揚州艦官兵量身定做免費學歷升級項目,為官兵投身強軍事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廣東深圳發揮先行示范區資源優勢,持續開展科技、文化、智力等擁軍活動,讓“戰艦與城市”共建品牌成為深圳的另一張名片,正如深圳市退役軍人事務局領導在采訪中說:“深圳一直是深圳艦的‘大后方’,我們也永遠是官兵的‘娘家人’”。
二、聚焦“城艦共建”精神內核,創新影像敘事表達策略
該系列報道采用雙時空敘述手法,聚焦“城艦共建”精神內核,將戰艦與城市中特定人與物結合,讓觀眾在時空交錯中體悟歷史縱深感,在物換星移中感受戰艦與城市的新風新貌。
凝練一脈相承的共同特質,展現戰艦與城市同向發力的深層意蘊。在延安艦、山東艦、南昌艦等戰艦報道中,戰艦艦訓與革命老區精神特質一脈相承。其中,延安艦注重提煉革命圣地的信仰偉力,助力年輕戰艦劈波斬浪一往無前;山東艦注重提煉山東兵員大省、擁軍大省的支前情懷,億萬齊魯百姓支持下,艦上近300名山東子弟肩扛強軍重任,勇闖深藍;南昌艦注重提煉精神內涵,激勵官兵矢志強軍不斷提升戰斗能力。在廣西艦、烏魯木齊艦的報道中,艦上形成的一條艦、一條心、一家人的理念,與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的理念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在成都艦的報道中,大運會的拼搏精神與戰艦的奮進精神、大運之城的青春活力與戰艦官兵的戰斗活力巧妙相連,創意新穎。青春、夢想、團結、創新、責任、活力等關鍵詞,成為戰艦與城市發展的精神符號和共同紐帶。
創新運用多元媒介技術,營造沉浸式影像傳播效果。報道還注重創新影像表達策略,打破軍事題材報道“臉譜化”模式,按照“思想+藝術+技術”的思路,從腳本構思到視頻拍攝,再到后期特效、音樂制作,都努力呈現出新的表現形式、新的內容架構、新的語態風格。在長沙艦報道中,運用5G技術實現單場景拍攝與線上多場景交互;報道深圳艦時,將深圳市城市標志之一“拓荒牛”與深圳艦會議室“拓荒牛”油畫做特殊轉場,實現了巧妙場景轉換。此外,還運用第一視角、特殊運鏡、一鏡到底等創意拍攝手法,將家鄉艦與家鄉城打破時空和地理概念緊密聯系起來。在后期制作方面,充分運用3D建模、三維運動等包裝效果,以極具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水墨風格呈現大美戰艦和大美河山的完美交融,使節目有溫度、有情懷、有美感,給觀眾一種沉浸式視覺和情感體驗。該系列報道主題曲,采用多聲部清唱的形式,展現新時代海軍官兵青春、朝氣、活力。
三、“聯合+融合”式宣推,拓展多維度傳播效力
該系列報道采用“聯合+融合”的宣推模式。聯合就是將大屏制作的精品節目在央視國防軍事頻道三檔軍事新聞欄目播出的基礎上,聯動地方省、市電視臺同步播發相關節目;融合是在大屏節目基礎上,制作小屏爆款產品,使電視節目和短視頻在內容、渠道等方面“同頻共振”,在社會上形成了廣泛持續的影響力。
最大化整合傳統媒體優勢資源,助力塑造主流輿論格局。電視媒介以其高品質內容資源仍是主流媒體的優勢平臺,該系列報道不僅在“軍事報道”“國防軍事早報”“正午國防軍事”三檔新聞欄目以不同節目樣態進行呈現,還聯動相關省、市電視臺同步播發。山東衛視、湖北廣播電視臺、湖南教育電視臺、成都廣播電視臺、烏魯木齊廣播電視臺等都在頻道重要時段報道了相關節目內容,如《湘江奔流向大海 英雄戰艦揚美名》《敢為人先追求卓越 城艦攜手共赴未來》等等。隨后,各電視臺還派出多路記者采訪家鄉艦官兵的親人,報道城市特色雙擁活動,進一步豐富了節目內容,掀起了收視熱潮。
電視端與新媒體端形成“共振”,加速社交化傳播。電視媒體提供議題資源,社交媒體平臺構建交往空間、提供傳播渠道,大小屏聯結實現兩大媒介的優勢互補與雙向賦能,進一步擴大了新聞話題的觸達人群。業界專家稱,這是軍隊媒體塑造主流輿論新格局的一次有益嘗試。
經過各大媒體平臺二次傳播,產生了大量現象級宣傳產品。其中,《青島漁民打漁歸來偶遇山東艦激動歡呼,一段對話讓人安全感滿滿!》短視頻,這一極具感染力的畫面切片,先后在中國青年報、人民日報、人民網、新華網、環球網、光明網、央視頻等60余家媒體播發,僅中國青年報抖音號播放量就達到1.1億次,點贊量達418.1萬,評論10.2萬條,全網總累計播放量破2億次,成為現象級新媒體產品。網友紛紛留言“看得熱血沸騰、熱淚盈眶”“這大概就是國家給的安全感”“何其有幸生于中國”“莫名的激動、驕傲”,充滿了正能量。《帥!“萬噸大驅”00后戰士對海實彈射擊,首發試射即命中!》短視頻在人民日報、環球網、中國日報等新媒體平臺播發后,迅速登上微博、抖音、快手等熱搜榜,僅人民日報抖音平臺播放量就達3528萬,點贊量達104.9萬,評論2.4萬條。網友紛紛留言:“屬于‘00后’的時代來了,不負青春,不負夢想,才是最美的樣子”。結合成都大運會策劃制作的短視頻《“頂流”蓉寶登上成都艦啦!》,讓大國重器和青春賽場相互賦能,在央視軍事、“人民海軍”新媒體賬號發布后,迅速登上抖音熱搜榜。
四、創造性打造衍生節目樣態,持續延伸傳播效果
該系列報道既是雙擁共建宣傳的生動實踐,也是一次打造衍生節目樣態的深層策劃,拓展了視聽傳播空間。
跨區域協作,聯動多地開展線下國防教育活動。為進一步擴大傳播效果,策劃之初采訪組就加強與多地雙擁部門深層次溝通,聯合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線下活動。成都在舉辦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期間,運動健兒紛紛為成都艦官兵送上云祝福,在太古里商業大屏不斷播放《成都艦乘風破浪》裸眼3D震撼視頻,吸引大批游客駐足打卡拍照;青島海軍博物館開展主題參觀活動,多場次播放“我的家鄉我的艦”相關視頻;烏魯木齊“六館一心”文化廣場展出“城艦共建”展板和戰艦模型,舉行主題打卡活動;揚州在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科普海軍與揚州艦的知識,邀請游客參與互動。
“衍生+”理念,主題網絡直播進一步延展品牌價值。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國防教育示范基地。“軍事報道”欄目利用全民國防教育日的時機聯合軍事博物館,開展了一場主題為“踔厲奮發強國防勇毅前行向復興”的3小時全媒體網絡直播活動,將“我的家鄉我的艦”作為其中的重要板塊。活動在中國軍號、中國軍網、央視軍事、學習強國等30多家新媒體60多個平臺同步直播,總傳播和瀏覽量突破1000萬。
該系列報道板塊中,家鄉人、家鄉艦官兵來到活動現場進行分享,他們中既有代表人民海軍出訪歐洲展示大國形象的黃岡艦官兵,也有為建設強大人民海軍付出青春與汗水的退役老兵,以及中國船舶集團年輕的工程師和軍迷代表。他們分享了戰艦與家鄉雙向奔赴的魚水深情,講述了中國軍人守護世界和平的堅定信念,用忠誠與熱血鑄就的青春故事和一生榮光背后的家國情懷,深深感動著每一個人。
這次活動極大地激發了人們的愛國熱情,成都市贈送給成都艦的《筑夢遠航的成都艦》蜀繡作品,延安剪紙非遺傳承人創作的剪紙作品等,還被軍事博物館收藏。活動期間,軍事博物館海軍廳還設置了VR眼鏡體驗航母漫游、我與家鄉艦合影等互動環節,讓參觀者沉浸式體驗站在戰艦上的獨特視角,吸引了很多游客前來打卡留念。這些豐富的活動樣態,全方位、多維度發力,進一步強化傳播矩陣影響力,有效延拓了節目品牌價值。
(作者單位: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
責任編輯:張和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