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銘記偉大勝利的英雄贊歌
摘 要:《為了和平》電視紀錄片以抗美援朝戰爭歷程為敘事主線,采取史論結合、電影化故事表達的方式,使觀眾從生動的故事敘述中感受抗美援朝精神的豐富內涵和時代價值,讓主旋律紀錄片更加吸引人感染人打動人。
關鍵詞:紀錄片;國際視野;電影化;情景重現
2020年10月19日,適逢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的重要宣傳時間節點。由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出品,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廣播電視部承制,全面展現中國共產黨領導抗美援朝戰爭的光輝歷程和寶貴經驗的大型紀錄片《為了和平》, 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晚黃金時間首播,每晚連播兩集,次日開始在中央電視臺國防軍事頻道等其他頻道重播,部分省、區、市衛視跟進播出,中央主要新聞網站、重點門戶網站和“學習強國”新媒體平臺等同步推出。該片播出以來,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觀眾人數達3億人,形成現象級收看高潮。這一極具震撼力、沖擊力,全景式展示偉大抗美援朝精神與強軍風采的精品力作,堪稱一首生動闡釋戰爭與和平的“英雄贊歌”。
該紀錄片以抗美援朝戰爭歷程為敘事主線,采用電影化的故事表達手法,從小切口切入,通過一幕幕讓人信服的講述和感人至深的故事,深入呈現中國人民志愿軍保家衛國的壯烈歷史畫卷,串接歷史背景和思想點,以主題式敘事的形式,凸顯大視野大格局,讓廣大官兵全面了解那段氣壯山河的歷史,更加深刻感悟到黨領導抗美援朝戰爭的光輝歷程和偉大實踐。
國際視野,多維呈現凸顯宏大主題
抗美援朝戰爭70年后的今天,我們該如何去評價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這場在改變了世界政治、軍事、外交格局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的戰爭?該如何去紀念和學習那些為了祖國和人民、為了世界和平而英勇獻身的勇士?今天在奪取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而不懈努力的奮斗中,我們該如何發揚和光大抗美援朝精神?對此,《為了和平》這部紀錄片給出了深刻的回答。它承載著充分發掘抗美援朝戰爭的精神寶庫,真實再現歷史史實的社會責任。
該片充分貫徹習主席關于抗美援朝有關重要論述,以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為主題,采取史論結合、故事表達的方式,以國際視野、時代視角,回顧呈現黨領導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實踐,深刻揭示抗美援朝戰爭的正義性質、重大貢獻和中國必勝的內在邏輯,集中展示中國人民志愿軍保家衛國、不畏強敵、舍生忘死的英雄事跡和革命精神,對于引導激勵廣大官兵和人民群眾大力弘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和民族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具有重要意義。
《為了和平》通過多維度的表達、對比手法構建敘事模式,充分體現了故事張力,高度還原并全面回顧了抗美援朝戰爭歷程,詳細講述了黨中央英明決策、志愿軍秘密赴朝、歷次重大戰役、朝鮮停戰談判、志愿軍凱旋歸國等重大歷史事件的全過程,以及部分志愿軍英模、戰斗集體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充分展現了毛澤東同志與黨中央高瞻遠矚的政治智慧和戰略眼光,高超卓越的軍事謀略和指揮藝術。通過大量史實和細節,再現了歷史史實,增強了表現力。
任何重大的歷史事件,只有采用多維度呈現,才能客觀解讀、全面詮釋。《為了和平》在制作過程中,為此做了諸多嘗試與努力。紀錄片由志愿軍烈士陳曾吉的弟弟陳虎山的故事切入,以第七批在韓志愿軍烈士遺骸中陳曾吉烈士遺骸回國拉開序幕,通過朝鮮戰爭爆發前后的國際背景,以及中美兩國最高決策層得知戰爭爆發后的反應和應對,站在國際視角剖析了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的前瞻性與必要性。為確保節目內容權威翔實、史實嚴謹準確,視角國際化,節目攝制組還采訪了國內外權威專家、大量參戰美國老兵,對抗美援朝戰爭的國際背景、戰役經過和歷史細節進行權威解讀和深度剖析,這些美國老兵由衷地贊美中國軍人的戰斗精神和犧牲精神,從多元視角表現了中國軍人為了祖國和人民,拋頭顱灑熱血的崇高境界。這種努力讓歷史情境更加詳盡地呈現在觀眾面前,使觀眾對這段歷史的理解更加深刻。
創新呈現,電影化表達強化感染力
該片的創作人員,在把握宏大主題上思路清晰,定位準確。讓歷史告訴未來,用一個個真實的歷史細節和人物形象,感召觀眾。片中一位位志愿軍老戰士口述參戰經歷時聲情并茂,感人至深。相比之下較少出現學者和專家,因為親歷者追憶和感悟,比任何理論分析和學術講解都更具有感染力、影響力、傳播力。同時,編導人員使用視頻素材也很講究。片中對影視資料的使用十分慎重,通過調動各種資源、采用各種形式,盡可能多地使用真實畫面來還原歷史,很多畫面都是第一次與觀眾見面。比如毛岸英陪同外賓的場景,讓觀眾看到風華正茂的毛岸英的視頻影像,讓人對于國家主席的兒子主動請纓上戰場的大無畏精神肅然起敬。跟隨《為了和平》的鏡頭,無數珍貴的歷史畫面穿過歷史的長河,再次呈現在觀眾面前。
抗美援朝作為一場具有戰略眼光的勝利之戰,不僅粉碎了美國妄圖干涉朝鮮內政的企圖,保衛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獨立,還保障了新中國經濟恢復和建設工作的順利進行,極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威望,奠定了中國世界大國的地位,改變了世界政治格局。因此,作為一部面向全國乃至全世界觀眾呈現的紀錄片,《為了和平》對這一偉大歷史事件的影像化更極具挑戰。
為此,在視覺呈現上,該片在注重國際視野和創新表達方式的同時,采用了電影級拍攝的“情景重現”,通過電影化的演員扮演、動畫和數碼特技,大大增強了這部紀錄片鏡頭的故事味,畫面的視覺沖擊力。據了解,為了一比一還原當年抗美援朝戰場最真實的歷史環境,該主創團隊專門赴橫店拍攝了近一個月的情景再現鏡頭,在歷史專家的指導下,對細節的運用不斷推敲,力求準確無誤。在對血戰長津湖、激戰上甘嶺等一系列重要戰役、戰斗的再現中,欄目組注意在堅持真實性原則的基礎上,對小景別的處理,通過虛化處理環境和富有寓意的空鏡頭運用,很好地營造了一種特定的歷史氛圍,形成一種敘事的合力,增強了藝術感染力。
紀錄片里的“情景再現”有它的獨特性,雖然“寫實”能提高收視率,但一味“寫實”容易被人詬病,讓人感覺像是影視劇。一些紀錄片里演員扮演的歷史人物,容易讓觀眾“出戲”,會將演員與真實人物的長相、氣質進行比較,如此一來,紀錄片本身的嚴肅性也大打折扣。為了消除這一弊端,《為了和平》紀錄片在制作中,把這些演員扮演的歷史人物面部作暗光處理,或者對鏡頭進行虛化處理。如毛岸英奔赴前線前到醫院同剛做完手術的妻子劉思齊告別的場景;黃繼光堵槍眼的畫面等等。如此方法,既達到了紀錄片通過“情景再現”還原歷史故事的目的,同時也規避了紀錄片影視劇化的詬病。
同時,《為了和平》紀錄片充分利用拍攝素材和挖掘而來的大量珍貴歷史影像、文物、檔案,對節目內容進行忠實再現,既保證了節目內容的真實性與可視性,又可以讓觀眾感受到歷史的厚重感。
融合傳播,矩陣式播發提升宣傳效果
《為了和平》于10月19日起在央視一套綜合頻道黃金時段首播,在央視7套和央視紀錄以及數十家省級上星頻道首播。《為了和平》的播出時機準確把握了時間節點,在習主席出席“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前夕,處在抗美援朝紀念活動的輿論關注和大眾關切的最高點,可謂是借助熱點,營造看點,吸引了廣大受眾的關注點,大大提升了節目的傳播效果。
根據央視權威數據,截至《為了和平》最后一集播出的當天,共有1.83億觀眾觀看。《為了和平》以電視為首播平臺,選擇在央視綜合頻道晚間8點的黃金時段播出,保證了收視基礎,平均收視率為0.67%,單集最高收視率為0.79%,平均收視份額為3.35%,單集最高收視份額為4.35%。從觀眾規模比較看,《為了和平》每集有3568萬觀眾穩定收看。同時,經過新華社、《解放軍報》、中國軍網、中國軍視網等紙媒、廣播和移動終端聯合推送,從而形成了全覆蓋、廣角度、多層次的傳播矩陣。在電視播出的同時,人民網、新華網、央視網、中國新聞網、央廣網、中國軍網、國防部網等數十家中央主要新聞網站紛紛推出相關專題,在微博客戶端推廣方面,話題#紀錄片為了和平#閱讀量達4290.7萬次,大大拓展了收視群體。截至22日8時,專題片《為了和平》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平臺跨屏傳播總觸達人次為3.2億次。
整合央視力量,臺網同步發力。2020年10月19日至22日8時,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媒體平臺發布的紀錄片《為了和平》在國內新媒體平臺“二次傳播”發布放大倍率達141倍,在央視新聞客戶端、央視網多終端及總臺兩微平臺總閱讀瀏覽量達2693萬次,其中,在央視網多終端(網站PC端、移動端、手機電視、互聯網電視)直點播收視次數846萬次;央視新聞微博發布的《#紀錄片為了和平#今晚播出 銘記歷史,致敬英雄!》閱讀瀏覽量622萬次,展現了強勁的傳播力。
在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當我們通過《為了和平》這部電視紀錄片來重新審視那段歷史,更能深切感悟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是我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激勵廣大官兵大力弘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和民族精神,堅定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念。
(作者單位: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廣播電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