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不停追問:“解放軍的戰斗力究竟如何?”
摘 要:改革開放40年來,西方媒體總是在不停追問:“解放軍的戰斗力究竟如何?”透過外媒40年間對中國軍隊報道趨勢的此起彼伏,恰能從一個側面感受中國軍隊40年來成長發展的巨大變化。
關鍵詞:改革開放40年;外媒報道;中國軍隊
“解放軍戰斗力究竟如何?”
40年前,從中國開啟國防現代化建設新征程那一刻起,西方媒體就開始不停地追問。
40年后,就在2018年12月,美國多家媒體還在先后發文糾結類似的問題。
一個問題貫穿40年甚至更久,西方似乎至今沒有找到一個明確的答案;或者說,管他答案是什么,寧肯就這么樂此不疲地找下去。
借助外媒40年來樂此不疲的追問,透過其對中國軍隊報道趨勢的此起彼伏,恰能從一個側面感受中國軍隊40年來成長發展的巨大變化……
20世紀70年代末:“最落后的軍隊之一”
1980年1月,時任美國防部長哈羅德·布朗博士率美軍代表團對中國進行了為期9天的訪問。美國《國家利益》雜志駐五角大樓記者馬丁,在一篇題為《一窺中國軍隊》的報道中詳記了陪布朗訪問的所見所聞。報道一開篇,馬丁就用“最落后的軍隊之一”描述他所看到的中國軍隊。
對什么是落后,馬丁如此敘述:“中國空軍當時最先進的導彈是美國人20年前就用過的;4100架截擊機竟連空對空導彈都不帶,只配備了機炮。”布朗也表示:“此時的解放軍,無論作戰理念還是裝備水平,都仿佛停留在50年代……”以至于在談到中國剛起步的軍隊現代化時,馬丁稱,“據美方估計,解放軍現代化面臨的困難太多,沒幾十年根本形不成有效戰斗力。”
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堅定地走上了經濟迅猛發展和軍事自信的道路”
20世紀80年代末,隨著冷戰結束和蘇聯解體,國際形勢發生重大變化,人民軍隊開始從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1991年海灣戰爭爆發后,中國加速了進行新軍事變革的步伐。外媒對中國軍隊這一動向倍加關注。
1992年9月17日,冷戰結束后,美國記者芒羅在美國傳統基金會刊物《政策研究》上發表題為《正在覺醒的龍—亞洲的真正危險來自中國》的長文稱,“自拿破侖以來,西方人一直預言,一旦中國龍醒來,世界將會為之震動。終于,一個世紀之后,中國堅定地走上了經濟迅猛發展和軍事自信的道路,引發亞洲乃至全世界的關注。近年來,無論是中國軍隊的相對實力還是絕對實力都快速增長,對美國經濟和安全利益構成巨大威脅”。
一時間,持類似觀點的美、英、德、法等西方國家其他報刊甚至日本、印度的一些報刊都緊隨其后大做文章。日本《朝日新聞》就在同期報道中宣稱,“崛起的中國正成為破壞亞洲地區軍事均勢的不穩定因素”“中國威脅論” 開始形成和蔓延。
20世紀90年代末:“不應過高估計中國軍力”
20世紀90年代末,盡管“中國軍事威脅論”甚囂塵上,但面對中國軍隊的加速現代化,一些西方軍事觀察家提出了相反觀點—中國軍隊“外強中干、依然落后”。部分專家認為, 不應過高估計中國軍力。這種觀點得到不少外媒認同。
《紐約時報》駐華記者泰勒1996年發表題為《中國軍事發展:步履維艱》的報道,提到:“盡管解放軍擁有全球最大規模的常備軍,但其裝備仍然落后,尤其是弱小的海空軍。”
華盛頓政策研究協會曾發文《中國軍力:表象與實際》稱,“解放軍基本只是一支地面力量, 武器裝備處于 30年前水平;大部分裝甲部隊仍以50年代蘇式裝備為基礎;空軍的殲-6、殲-7等老舊裝備可追溯到五六十年代;中國只有數艘驅逐艦,海軍也很落后”。
美國布魯金斯研究院外交政策高級研究員漢倫1999年發表長文《外強中干的中國軍隊》,將我軍的軍費、裝備訓練、海外力量投送等同美軍一一對比,得出結論:中國軍隊目前仍有巨大弱點和缺陷,還需至少二十年才能對美國及其東亞盟國構成威脅。
21世紀第一個十年:“用軍事力量維護其自身安全利益越來越堅定”
歷史眨眼的瞬間,權力從西方移向東方成了新世紀之初地緣政治生活的核心和“令人不安的事實”,西方對中國軍力發展的嫉妒和不安逐漸強烈。
2005年,美國著名地緣政治專家卡普蘭在《外交政策》上發表轟動一時的長文《我們如何應戰中國》。文中宣稱,“中國這只‘噴火的龍’或成為比俄羅斯更可怕的對手。21世紀的主場,將是美國同中國在太平洋地區的軍力競爭”。他評價中國軍隊說,“其官兵學習新本領‘如饑似渴’,適應能力很強”。
類似觀點的文章不在少數。英國《金融時報》2008年發文稱,過去30年,中國一直奉行“韜光養晦”的政策。但近年來,中國軍方變得高調,用軍事力量維護其自身安全利益越來越堅定。
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2009年發布《經濟危機及其對解放軍的影響》一文,評述說:“中國已開啟廣泛參與地區事務、全球事務的新時代……這使解放軍逐步走出以前的舒適圈,更多地參與到國內外更復雜、更具挑戰性的安全事務中,如亞丁灣護航,非洲維和,以及國際救援等等。”
21世紀第二個十年:“這是中國60年來最大一次軍事改革”
21世紀第二個十年,尤其是最近幾年,中國軍事現代化高速發展。亮點之一就是眾多先進武器的陸續亮相及列裝:第一艘航母遼寧艦交付海軍、運-20大型運輸機試飛、殲-20亮相、1.2萬噸055大驅下水、首艘國產航母下水……加上海外撤僑等不斷拓展的使命任務,讓一些西方媒體驚嘆之余,愈發擔憂。
2015年中國啟動新一輪軍改后,新加坡《聯合早報》刊文《中國的軍改和“強軍夢”》評論稱,中國正在推進的軍改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很可能是一次“脫胎換骨”的軍改。彭博社發文稱,“這是中國60年來最大一次軍事改革”。
2017年8月初,針對剛剛舉行的朱日和閱兵,路透社評論說,閱兵展示了改革成果,現在的解放軍規模更精干,結構更優化,編成更科學,以精銳作戰力量為主體的聯合作戰力量體系正在形成。英國廣播公司則發文指出,這次閱兵是中國重申其“大國地位的一刻”,向世界展示了自信。
美國蘭德公司2015年2月在一篇《中國未完成的軍隊轉型》的報告中稱,“雖然解放軍能力已大幅上升,但仍有潛在的嚴重弱點。”彭博社引述這份報告說,“中國軍隊的缺點可分為兩大類:一是重大制度性弱點,包括過時的指揮結構。另一個弱點是作戰能力,包括戰略空運能力不足,艦隊防空以及反潛戰能力不足” 。
美國《國家利益》網站2018年12月16日發表題為《中國軍隊有一個無法彌補的致命缺陷:缺乏作戰經驗》的報道稱,分析人士蒂莫西·希斯認為,“中國軍隊如今擁有令人印象深刻的高技術武器,但其使用這些武器的能力如何,外界依然不清楚,有理由持懷疑態度……且中國軍隊中少數有作戰經驗的老兵將在未來幾年內全部退役,這意味著中國軍隊很快將不再有具備實戰經驗的人員”。
小結:問個不休并不全是壞事
改革開放40年,世界在變,中國在變,中國軍隊也在變,從上述歷年外媒對我軍的報道可以看出,世界對中國軍隊的關注和觀察從來就沒有停止,且一直在加強。只不過,眾多外媒分析報道中國軍隊的角度,來來回回都繞不開想揭掉中國軍隊“神秘面紗”的目的。盡管中國早已不需要再靠“神秘感”來威懾任何對手,自信的中國軍隊已經愈發開放、透明。
“解放軍戰斗力究竟如何?”其實外媒的這個追問,就像一個天平或蹺蹺板,一端指向“中國落后”,一端指向“中國威脅”。從上述報道就能看出,40年來,追問無非是圍繞“落后”還是“威脅”延續:1980年美國國防部長布朗訪華時,“中國落后”這一端簡直可謂低入塵埃,那時的中國軍隊,其未來似乎只能寄希望于記者馬丁口中那個“總有一天”。總的來說,大概在2012年前后,天平再度出現了明顯的變化,“威脅”一端“完勝”“落后”一端,開始長期占據上風。
分析外媒報道,凡認為“威脅”的,大抵講的都是中國軍隊強勢的一面;凡表示“落后”的,大多指出中國軍隊的弱點和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講,外媒對“解放軍戰斗力究竟如何?”這個問題的樂此不疲,并不全是壞事。一些外媒的挑刺和質疑,不妨來得再仔細一些,再尖銳一點,以便讓我們保持頭腦清醒,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哪里不行補哪里”,向著革命化、現代化、信息化的世界一流軍隊加速邁進。
(作者分別系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網絡部國際傳播室主任、編輯)
責任編輯:姜興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