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心動情講好強軍故事
摘 要:新聞報道最鮮明的特征是用事實說話,用故事說話。當前,無論是回擊西方“中國威脅論”,還是回應人民群眾對反腐、軍隊改革和涉軍輿情的關切,以及表現(xiàn)新時代強軍興軍的偉大實踐和官兵風采,講好強軍故事無疑都是實在管用的招法。軍報人要把講好強軍故事作為主責主業(yè),拓一片新天地,開一代新文風,塑造軍報新時代新形象。
關鍵詞:講故事;強“四力”;改文風
在2018年8月召開的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diào)要講好中國故事。在2015年12月視察解放軍報時,他面對面教導我們要講好強軍故事。我感到,學習領悟習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軍報人要把講好強軍故事作為主責主業(yè),拓一片新天地,開一代新文風,重塑軍報新時代新形象。
一、講好強軍故事,要作為新聞職業(yè)的核心素質(zhì)來提升培養(yǎng)
新聞報道最鮮明的特征是用事實說話,用故事說話。為什么我們的報道中有時會違背新聞常識,往往只有工作做法、思想認識、概念原則,不見人不見事。第一個原因是作者不想講故事,把現(xiàn)成的材料,隨便湊成一篇稿件。第二個原因是不會講故事,看到什么寫什么、采訪對象說什么就錄什么,一堆流水賬。還有一個原因也是一個誤區(qū),覺得軍報是黨報,講故事會沖淡、削弱宣傳的主題和分量。我們知道,新聞報道講故事是一門學問,它與文學中的故事相比,突出的是真實性;它與機關材料中的故事相比,突出的是滿足大眾的興趣、關切。《華爾街日報》內(nèi)部新聞教材題目就叫《華爾街日報是如何講故事的》。新聞史上的名篇佳作,沒有哪一篇不是由好故事構成的。《人類簡史》一書的作者有個著名觀點:人類創(chuàng)造了故事,故事養(yǎng)育了人類,講故事的獨特能力才使人類成為地球之主、站上食物鏈的頂端。他將講故事的意義推向了極致,為新聞報道提供了新的啟示。
當前,無論是回擊西方“中國威脅論”,還是回應人民群眾對反腐、軍隊改革和涉軍輿情的關切,以及表現(xiàn)新時代強軍興軍的偉大實踐和官兵風采,講好強軍故事無疑都是實在管用的招法。我們急需樹立新觀念,把講好強軍故事作為好記者、好編輯的重要評判標準,領導帶頭作示范,版面強化作牽引,表彰先進樹榜樣,加大培訓強能力,營造比新聞業(yè)務首先要比講好強軍故事的濃厚氛圍。
二、講好強軍故事, 要唱響主旋律壯大正能量
新聞報道講故事,不能簡單地等同于一般的好人好事,不能就事論事游離于軍隊建設重大現(xiàn)實問題,更不能單純?yōu)榱碎喿x量而搞些娛樂化、庸俗化的東西。講好強軍故事,要緊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宣傳黨的主張,反映官兵心聲,為實現(xiàn)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建成世界一流軍隊匯聚強大正能量。
關鍵要講好習主席領航強軍興軍的故事。這方面,軍報走在了全國新聞界前列。比如2015年推出的“習主席接見過的基層官兵”“習主席視察過的基層部隊”“向習主席報告—老紅軍老八路的心里話”等系列報道,2017年組織的9篇宣傳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和推進強軍興軍紀實報道,這些報道在宣傳核心方面都開了先河、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和深度。當然,我們要保持清醒頭腦,維護核心的宣傳不能一勞永逸,要抓住有利時機運用多種方式手段,進行立體的、多維度宣傳,形成強大聲勢,產(chǎn)生持續(xù)影響。
同時,要以習近平強軍思想為主線主調(diào),講好我軍備戰(zhàn)打仗的故事,增強廣大官兵敢打必勝的血性膽氣;講好新時代“四有”革命軍人的英模故事,營造崇尚英雄、學習英雄的濃厚氛圍;要講好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故事,堅定鳳凰涅磐、破繭成蝶的必勝信念;講好從嚴治軍、正風肅紀的故事,展示人民軍隊自我革命的新風新貌;講好“關鍵少數(shù)”忠誠、干凈、擔當?shù)墓适拢⑵稹按蜩F還須自身硬”的時代標桿;講好軍民團結共筑“中國夢”的故事,傳承血肉相連、生死與共的制勝基因,為匯聚強軍興軍強大正能量作出新貢獻。
三、講好強軍故事,要堅持問題導向搞好問題報道
問題是實踐的起點、創(chuàng)新的起點。讀懂一個時代需要讀懂這個時代的問題,改變一個時代需要解決這個時代的問題。黨的新聞輿論工作說到底,最終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凝聚人心、推動實際工作。講好強軍故事,要堅持問題導向,樹立問題意識,做好問題報道,把問題寓于故事中,通過故事來發(fā)現(xiàn)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
翻開我們的報紙,有時候好人好事類的表揚稿還是偏多,個別報道還有助長形式主義、表面文章之嫌。有人譏諷說像連隊的黑板報,干巴巴的,小兒科似的,與黨報、大報應有的水準和風范不相匹配。當下,我們正處在一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軍隊改革成就輝煌,但發(fā)展中的矛盾問題也不少。問題擺在面前,回避問題更是問題。迎著問題上,是軍報義不容辭的責任和擔當。我們要樹立發(fā)現(xiàn)問題是成績、解決問題是能力的工作導向,切實把講故事與抓問題結合起來,進一步提高新聞報道的針對性、指導性、實效性。
首先要敢于直面問題。軍報歷史上有個報道絕招叫“抓問題”,在新聞界曾廣受好評。具體做法是,針對一個普遍性問題,抓住一個典型案例,進行解剖式報道,引起上下的關注,推動實際工作。比如《萬斤白萊“賣”了7元錢》等問題報道,在部隊產(chǎn)生了強烈的心靈沖擊,對于解放思想、正風肅紀起到了良好導向作用。但是,像這樣的報道只能是個例,不是常態(tài),一是因為事例太典型,可遇不可求;二是這樣的故事能報道出來,要突破不少阻力,牽扯許多精力,甚至冒風險。
問題報道要慎之又慎。部隊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矛盾問題時時發(fā)生、處處可見,如果不加選擇地照搬實錄,都登到報紙上去,讓人讀了灰心喪氣,既不利于實際問題的解決,還對軍隊的形象造成損傷,這與堅持正面宣傳為主的原則是相悖的。當然,堅持正面宣傳不是不要輿論監(jiān)督。輿論監(jiān)督和正面宣傳是統(tǒng)一的,都要有利于疏導情緒、化解矛盾、促進和諧。軍報發(fā)揮輿論監(jiān)督的作用,不能忽視軍隊的特殊性,務必在事實準確、科學理性的基礎上,著眼于推動問題的妥善解決,否則再生動的故事也不適宜宣傳。實踐經(jīng)驗表明,一些基層關心的、司空見慣的、花點功夫能夠解決的具體事件,是問題報道的突破口。去年以來,《解放軍報》“基層傳真”版刊發(fā)的《作戰(zhàn)靴,請快點“升級”吧》《可樂刷輪胎,叫停!》《“吃碰飯”也需有講究》等報道,講的都是連隊官兵身邊事,針對的問題具體可感,篇幅都在幾百字以內(nèi),表述也客觀冷靜,受到了上至軍委領導下至機關業(yè)務部門以及基層官兵的好評。
搞好問題報道,要樹立大問題觀。大問題觀,就是不要眼里只盯著熱點、焦點、痛點,把眼光局限在暴露具體問題上,而是將部隊建設的重大問題和官兵關注的敏感問題,體現(xiàn)到重大主題、重大典型和重大活動宣傳中去。換句話說就是,明線講的是成績、經(jīng)驗和做法,暗線卻是為解決矛盾問題提供正面樣本。最近,軍委領導表揚了解放軍報“軍營觀察”版刊發(fā)的兩篇報道,即《跳出“三個自我”立起“三面鏡子”—西部戰(zhàn)區(qū)空軍破除政治工作領域和平積弊新聞觀察》《破除積弊需要“鏡鑒”意識》,這兩篇深度報道針對一些部隊開展政治工作存在的“自我設計、自我循環(huán)、自我檢驗”問題,提出照好“初心之鏡、基層之鏡、戰(zhàn)爭之鏡”,給人諸多啟示。一位軍委領導批示要求所屬機關每名干部都看看這兩篇文章,從“三面鏡子”中看差距,從部隊工作中受教育。可見這類問題報道對機關和部隊建設是大有益處的。
四、講好強軍故事,要增強“四力”創(chuàng)造軍報新文風
講好強軍故事,關鍵是要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持續(xù)轉作風改文風,形成新時代軍報新文風。概括起來講,就是要堅決摒棄“假、大、虛、空”,努力做到“真、實、新、活、短”。
2018年,有兩篇報道在讀者中產(chǎn)生強烈反響,并受到中央領導肯定表揚。一篇是刊登在《人民日報》2018年1月30日1版的通訊《梁家河村民說今昔》;另一篇是刊登在《光明日報》2018年7月30日4版的通訊《堅守32年,王繼才永遠留在了開山島》。細品這兩篇報道,為我們講好強軍故事提供了諸多啟示,主要說三點。
第一,好故事是“在現(xiàn)場”寫出來的。故事是由人物、情節(jié)、細節(jié)、對話等要素構成,記者不到現(xiàn)場不可能寫出真實動人的故事。到現(xiàn)場寫報道,是記者的職責,也是有別于其他職業(yè)的顯著特征。不到現(xiàn)場不寫稿,這應成為職業(yè)記者的工作習慣。《梁家河村民說今昔》一稿中,記者開篇寫道,“時逢寒冬,迎著冬日暖陽,出延安城,上高速路……”“……舉目四望,全是山,星星點點的窯洞依山而建。”《堅守32年,王繼才永遠留在了開山島》一稿,開頭同樣是記者得知王繼才走了,“驅車趕往連云港灌縣和老王道別,3個小時的路程,漫天的大雨隨著淚水一起滑下,想起和老王相識、相處的很多事。”受表揚的兩篇稿件從頭到尾,都是記者“在現(xiàn)場”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親切具體,真實可信。
第二,好故事都帶有真感情。我們所說的感情,不僅僅是指兒女情長、七情六欲,而是指民族復興、黨的事業(yè)、強軍夢想等家國情懷。《光明日報》記者鄭晉明4年前上開山島,和王繼才夫婦共處了5天,寫下了長篇通訊《兩個人的五星紅旗》,之后他又多次上島,與王繼才夫婦一起過年、過“五一,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正因為如此,記者才能在通訊《堅守32年,王繼才永遠留在了開山島》的結尾處,泣淚寫道:“海風吹過,苦楝樹嘩嘩作響,無花果樹已結了一樹的果子,兩只狗還在等主人回來,哨所里的望遠鏡正靜眺遠方,老王,礁石上的那4盞燈可還能照亮你回來的路?”讀到此處,令人潸然淚下。特別要提醒的是,網(wǎng)絡時代,受眾需求劇變,新聞報道即便書寫大情大愛,也要少一些高歌入云,多一些余音繚繞,少一些仰天長嘯,多一些淺吟低唱,少一些劍拔弩張,多一些潤物無聲,特別是要提倡多寫像王繼才那樣的“接地氣、有溫度”的平凡人。
第三,好故事離不開好細節(jié)。故事的情節(jié)是稿件的骨架,細節(jié)是報道的血肉,缺少血肉的稿件就容易顯得干巴沒有味道。《光明日報》記者報道王繼才的通訊中,細節(jié)連著細節(jié),撥動讀者的情感如浪花層層翻卷,讓人哀思綿綿、崇敬深深。比如,他寫道:整整32年,夫妻倆過了20多年沒有水沒有電,只有一盞煤油燈、一個煤炭爐、一臺收音機的日子。臺風大作,無船出海,島上的煤用光了只能吃生米;沒有人說話就在樹上刻字或是對著海、對著風唱歌;沒有人接生就只能丈夫自己接生;兒女在岸上無人照看,家中失火導致孩子差點丟命;大女兒結婚時,化了5次妝都被淚水打濕,進禮堂時,一步三回頭,可父母卻遲遲沒有來……”這些細節(jié),如電影畫面般生動感人,讓人過目難忘。
總之,我們有理由相信,軍報承載著60多年的厚重基因,憑借改革重塑的歷史機遇,緊緊依靠一批有理想、有追求、有才華的青年才俊,一定能夠把強軍故事講得越來越好,讓軍報這塊“金字招牌”更加光彩奪目。
(作者系解放軍報社副社長)
責任編輯:姜興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