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現代戰爭制勝機理搞清搞透
——充分解放和發展新質戰斗力②
■張西成
“庖丁解牛”的故事,我們耳熟能詳。庖丁的過人之處就在于,能夠準確掌握牛的肌體組織結構及肌理,知道在何處走直刀、何處走偏刀。從哲學角度講,就是把握住了事物的規律,并經過長期摸索達到了一種游刃有余、出神入化的境地。
生活處處有哲理,戰爭場場有機理。現代戰爭的變化看上去眼花繚亂,實則亦有規律可循,最根本的是戰爭的制勝機理變了。作為反映戰爭運行規則與原理的核心要素,戰爭制勝機理是蘊藏于戰爭迷霧之中、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深層取勝之道,是戰爭準備的邏輯基點,往往標定著平時練兵備戰尤其是戰斗力建設的方式和演進的方向。歷史經驗表明,人類以什么方式生產就會以什么方式打仗,有什么樣的戰爭制勝機理,就會孕育出什么樣的戰爭形態、催生出什么樣的戰斗力狀態。現代作戰區別于傳統作戰最大的變化就在于制勝機理,制勝的天平必然向著擁有新質戰斗力的一方傾斜。誰能在新質戰斗力建設上領先一步,誰就能贏得制勝先機;誰能把現代戰爭制勝機理搞清楚弄明白,誰就能把贏得現代戰爭的主動權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
察勢者智,馭勢者贏。觀察人類發展史,可以說每一次科技進步不僅從根本上改變著我們的生產方式,也改變和重塑著戰爭博弈的制勝機理、制勝要素、制勝概率。尤其是當今時代,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的快速發展,信息化戰爭形態經歷了數字化、網絡化階段之后,正朝著智能化方向發展,“三無戰爭”正加速向我們走來,制網權、制天權、制腦權將成為掌握戰爭主動的新型制權。面對這樣的新形勢新挑戰,我們只有密切關注科技領域的新動向,緊緊跟上戰斗力轉變的新步伐,只爭朝夕拿出研究戰爭制勝機理的新成果,才能在未來戰場上立于不敗之地。
探索戰爭制勝機理不是目的,但只有掌握了制勝機理,才能看清戰爭、打贏戰爭。抗日戰爭時期,劉伯承同志就曾親自組織翻譯日軍的《刺殺教令》等教材,引導官兵悉心研究日軍的訓法戰法,從中找到克敵制勝之道。應時而生的制勝機理,既有其內在屬性,也有其客觀標準。就前者而言,它是新的技術裝備、新的人才群體、新的結構編成等有機結合的天然稟賦。而對于后者,則必須具備可承受、可操作、可應用三大基礎條件。換言之,戰爭制勝機理的有效研析和實現途徑,不能“老虎吃天”,一方面無從下口,一方面又感到咬哪兒都對。
制勝機理關乎未來戰爭主動權,它受制于物質基礎,更受限于理論思維,理論研究短板就是戰爭制勝短板。工作中,我們雖然強調非對稱作戰,但有時仍不自覺陷入到對手的打仗套路之中;雖然經常呼喊改革創新,但實踐中又常常把過去的優勢、過時的技術、過期的經驗貼上新時代的標簽。軍事實踐告誡我們,理論研究與時代發展相脫節,戰爭設計與制勝機理相背離,到了戰場上非吃敗仗不可。當前,研究現實軍事斗爭的制勝策略,亟待注入科學精神、獨創元素,急需以苦干實干的勁頭深耕細作、刨根問底。戰爭是善變的,我們必須要有先見之明;戰爭是殘酷的,我們必須要有真招實招。
把戰爭制勝機理弄明白,只是找到了通往戰場勝利的一把鑰匙,并不一定就能保證打開勝利之門。像趙括、馬謖之輩,問起他們的韜略戰策、排兵布陣來,個個對答如流,可惜一上戰場就找不著北。這警示我們,真正管用的制勝機理,大都是在理論與實踐的反復磨合中提煉出來的。實踐出真知,也出戰斗力。應針對當前部分官兵對現代戰爭特點規律和制勝機理認識不深不透、訓練水平與未來作戰差距較大等問題,不斷加大實戰化訓練力度,讓廣大官兵在感受實戰氛圍、承受實戰壓力中,感知制勝機理的威力、檢驗制勝機理的成效。
人是軍事活動的主體,現代戰爭的神奇都蘊含在人腦之中。恩格斯曾指出:“在目前軍事公開的情況下,只有多動腦筋,在軍事領域和國家資源的利用方面不斷地改進和發明創造,以及發展本民族特有的軍事素質,才能在一個時期內使一個國家的軍隊在競爭中間躍居首位。”這也啟示我們,搞清搞透現代戰爭制勝機理,有形的東西易得,無形的東西難求,非大智慧者無以把握,非新思維者無以開拓。當前,各級正積極探索現代戰爭制勝機理、打造新質戰斗力增長極,我們應當提醒自己,對“器物層”的深究不可或缺,但對“腦皮層”的挖掘尤為關鍵,努力實現“人腦”的“刷新和升級”甚為迫切。
“守不忘戰,將之任也;訓練有備,兵之事也。”充分解放和發展新質戰斗力,搞清搞透現代戰爭制勝機理是關鍵一環。廣大官兵特別是各級指揮員,應緊緊抓住和用好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歷史機遇,大興謀戰研戰之風,掌握現代戰爭制勝機理,點燃戰斗力躍升的新引擎,為實現打勝仗夯基壘臺、積厚成勢。
(作者單位:陸軍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