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征程的一年,今年召開的全國兩會起到了承前啟后、謀篇布局的重要樞紐作用。2021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推動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取得新的重大成就,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這為2022年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當前,世紀疫情沖擊下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和不確定,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同時,盡管存在風險挑戰,但我國經濟韌性強、基本面長期向好并沒有發生改變。“兩會”秉持著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黨的基本路線,繼續把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減法”和“加法”兩本賬放在一起算好、算精準,將穩中求進的總基調貫徹到謀劃經濟發展全局中,為當前實現經濟質的穩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指明了方向。
著力穩定經濟大盤,亮出高質量發展底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經濟發展全年目標任務,明確“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5%左右”,這綜合考量了中國經濟當前實際的多方面因素,是在高基數上的中高速增長。2019年我國經濟實際增長6.1%,受疫情影響的過去兩年平均增長為5.1%。在GDP達到114.4萬億元的基礎上實現5.5%的增長,是將經濟發展目標實際設定在市場預期的上沿,這與疫情以來的經濟實際增速、“十四五”規劃目標相銜接,既考慮了穩就業保民生防風險的需要,又符合現階段我國潛在增長水平,是對內外部環境變化的積極回應,有助于我們應對新變化新挑戰,牢牢把握發展主動權。同時,這一清晰明確的目標也是對宏觀調控平衡能力的重要考驗,制定科學的經濟政策體系是做好經濟工作的重要抓手和引擎。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明確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要擔負起穩定宏觀經濟的責任,各方面要積極推出有利于經濟穩定的政策。
總體來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必須保持經濟長期穩定增長,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是完成既定目標任務的重要保證。面對國際國內經濟環境新的壓力,“5.5%左右”的GDP增速體現了我國將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堅持穩是主基調、穩是大局,推出更多提振有效需求、加強供給保障、穩定市場預期的實招硬招,為促轉型、保民生奠定好堅實的物質基礎。
堅持改革創新提效,夯實高質量發展后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我國經濟有“穩”的基礎,更有“進”的力量。“穩”的重點主要放在營造健康的經濟環境上,“進”的重點則著重放在深化改革、調整經濟結構上,“穩”中求“進”,實際上就是不斷拓寬、拓深我國經濟增長空間。其中,改革創新是不斷釋放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勢能、提高發展質量的關鍵之道。當前,我國比較迫切的是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在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的基礎上,依托改革創新不斷突破核心技術的“卡脖子”難題,在一些關鍵點上發力見效,解決好關系經濟運行和人民生活的突出問題。如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農業界、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委員時強調,解決吃飯問題,根本出路在科技。種源安全關系到國家安全,要積極推進種業領域國家重大創新平臺建設,深化農業科技體制改革,以創新鏈建設為抓手推動我國種業高質量發展,從而能夠裝滿“米袋子”、充實“菜籃子”,把14億多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真正把“藏糧于地、藏糧于技”落實到位,守好糧食安全這一“國之大者”。再如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更大激發市場活力和發展內生動力。以深化改革創新為穩住經濟基本盤聚合力,就要堅持在“兩個毫不動搖”的基礎上弘揚企業家精神,通過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培育壯大新動能,抓住當前數字中國建設機遇,釋放數據要素潛力、更好賦能經濟發展,從而更好實現我國產業創新能力從點的突破向系統能力提升轉變,形成未來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韌后勁。
總體來看,在一系列推動改革創新的措施中,有的聚焦當前我國經濟運行中的關鍵問題與重點領域,有的著眼全局、立足長遠,共同形成了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內我國穩中求進、行穩致遠的經濟發展全景圖。持續推進科技創新、促進產業優化升級,有利于不斷突破供給約束堵點,為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了動力源泉與保障,助力我國經濟邁上新臺階。
聚焦民生保障工作,鞏固高質量發展的底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2022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關鍵一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后,我國進入扎實推進共同富裕的歷史階段。如何有效規劃并探索路徑,是當前我國經濟社會面臨的關鍵課題,也是“兩會”接續討論的重要問題,“糧食”“社會保障”“安全”等熱議話題都突出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的農業界、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委員時強調,把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也明確了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這兩條底線任務,指出了包括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這三方面重點工作,要求推動實現鄉村振興取得新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邁出新步伐。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在延續中央一號文件基本要求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系列部署,包括“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堅決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切實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新建1億畝高標準農田”等內容,彰顯了我國端穩飯碗、兜牢民生底線的定力與恒心。在社會保障問題上,習近平總書記則強調,要在推動社會保障事業高質量發展上持續用力,增強制度的統一性和規范性,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把更多人納入社會保障體系。安全穩定是增進民生福祉的先決條件,在世紀疫情和百年變局交織的背景下,要更加重視發展的不確定性,加大發展的安全風險防范。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就內蒙古地區對于國家安全的重要性作出了重要講話,他指出內蒙古是邊疆民族地區,在維護民族團結和邊疆安寧上擔負著重大責任。要見微知著,增強憂患意識,提高戰略思維,有效防范民族工作領域的各種風險隱患,切實筑牢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持續聚焦當前重要的民生保障工作,強調通過集中力量打好經濟政策組合拳,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打開新的空間,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一系列民生舉措為增強廣大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今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是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重要一年。“兩會”所聚焦的社會熱點問題、所傳遞的群眾的聲音、所凝聚和反映出的信心和決心,都將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現實力量,鍛造成為承上啟下的關鍵紐帶,續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嶄新篇章。我國將在統籌研究部署、協同推進改革發展各項工作的基礎上,通過做好理念政策的“加法”、實現好能力水平的“加法”,不斷推動轉方式、調結構、增動力,在新征程上創造“十四五”的新輝煌,以經濟社會發展的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作者:常慶欣(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