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鄉村建設是為農民而建,要因地制宜、穩扎穩打,不刮風搞運動。這是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重要體現,是開展鄉村建設行動必須堅持的一個基本原則。“鄉村建設是為農民而建”,包含多層含義,在實際工作中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鄉村建設要為農民的生活而建。村莊是農民生活的場所,體現著鄉村特有的生活習俗,體現著農民生存和發展的功能性要求。長期以來,村莊以其綜合性結構承載著鄉村穩定和發展功能,與農民生活密不可分。因而,鄉村建設與農民生活息息相關,必須堅持為農民而建,充分尊重農民生活習慣,讓農民覺得舒服,避免為農民做主,更不能強迫農民上樓。保持鄉村生活風貌,促進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的融合,無疑是實施鄉村建設行動的一個重要原則。
鄉村建設要為農民的生產而建。村莊不僅是農民生活的場所,也承載著一定的生產功能,與農業生產密不可分,這就要求鄉村建設不能簡單等同于一般性城市建設,而要尊重鄉村生產傳統和生產方式,綜合考慮鄉村建設的混合功能和特殊要求,并顧及未來鄉村產業發展趨勢。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背景下,居住、經營相互融合,是未來的鄉村功能發育健全的一種趨勢。以現代民宿業為代表的鄉村旅游產業的興起,打破了傳統意義上的村莊單一居住功能,城市消費者的涌入打破了鄉村的原有格局,鄉村民居的綜合功能日益顯現,催生出越來越多的鄉村發展新業態。
鄉村建設要為農民的意愿而建。“民以居為安”,鄉村建設事關農民切身利益,要充分尊重農民意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出發點和根本目的,是為了讓農民住得更好,是要讓農民更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不是一味追求脫離農民意愿的“政績”。因此,各地實施鄉村建設行動,要有足夠的歷史耐心,不要做過分超越認識階段和發展階段的蠢事,推動鄉村建設行動健康發展。
鄉村建設要為農民的發展而建。尊重農民意愿,因勢利導,不斷促進農民的全面發展,加快鄉村建設行動。要通過人居環境的改造提升,培育先進的生活方式;要通過公共服務水平提升,提高農民的公共意識和社會責任;要通過鄉風文明建設,提高農民的精神風貌。
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要緊緊依靠億萬農民。只有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激活鄉村發展的內生動力,鄉村建設行動才能后勁充足、行穩致遠。因此,鄉村建設要堅持“兩手抓”,開展扎實有效的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既要通過村莊硬化、美化、綠化、亮化等具體行動,不斷提升農民的審美趣味,又要通過愛綠、護美、建村等行為引導,不斷提升農民的內在素質,為鄉村建設提供深厚的道德文明支撐。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山東社會科學院鄉村振興研究院院長、研究員 周其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