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
■王偉海
內容提要
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彰顯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旋律,符合黨心民心,符合時代潮流,符合現代化建設要求。我們要深刻認識這一主題的時代意義,準確把握其基本要求,切實把高質量發展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鮮明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彰顯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旋律,符合黨心民心,符合時代潮流,符合現代化建設要求,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和長遠指導性。
深刻認識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時代意義
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國發展的國內外環境面臨深刻復雜變化,確立“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這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發展環境、發展條件變化作出的科學判斷,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客觀要求。黨的十九大作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重大論斷。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轉化,是影響全局的重大變化,必然對經濟社會發展提出新要求。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具備制度優勢顯著、治理效能提升、經濟長期向好、物質基礎雄厚、社會大局穩定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同時也存在不少短板和弱項,比如,創新能力不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農業基礎還不穩固,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生態環保任重道遠,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會治理還有弱項等。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集中體現在發展質量上,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追求更優質的發展,從“數量追趕”轉向“質量追趕”;追求更優結構的發展,從“規模擴張”轉向“結構升級”;追求更有效率的發展,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追求更加公平的發展,從“分配失衡”轉向“普惠包容”;追求更可持續的發展,從“高消耗高排放增長”轉向“綠色發展”,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煥發新活力、邁上新臺階。
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必然要求。從現在起到本世紀中葉,是我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30年。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必須是經濟強國。我國從經濟大國邁向經濟強國,面臨著一系列新的挑戰和約束,諸如,低成本優勢逐漸喪失、人口快速老齡化、能源資源和生態環境對經濟發展的約束持續強化,等等。破解強國道路上的瓶頸制約,必須牢牢扭住高質量發展這個主題,構建新發展格局,開辟新的發展路徑,實現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確保如期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
應對國際環境不穩定性不確定性的根本出路。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雖然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但國際環境日趨復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特別是一段時間以來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國家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盛行,地緣政治風險上升,我國發展的外部環境日趨復雜。“十四五”時期,要有效應對各種不穩定性不確定性,防范化解各類風險隱患,積極應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沖擊挑戰,關鍵在于辦好自己的事,提高發展質量,提高國際競爭力,增強國家綜合實力和抵御風險能力,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實現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和諧安定。
準確把握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基本要求
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需要把準高質量發展的深刻內涵和核心要義,使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各領域都體現高質量發展的要求。
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發展理念是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為內容的新發展理念,五年來已經深入人心。“十四五”時期,要把新發展理念一以貫之地貫穿到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各領域,貫穿到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國內市場、深化改革、鄉村振興、區域發展、文化建設、綠色發展、對外開放、社會建設、安全發展、國防建設等12個方面的工作中,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發展的主題和主線緊密相聯,是發展的“魂”和“綱”。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明確了“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靈魂”和主旋律;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明確了經濟社會發展的“綱”,“綱舉”才能“目張”,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通向高質量發展的根本途徑。供給側是生產要素一側,結構性改革是制度性變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就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最終實現并形成供求結構的高效動態對接、生產力得到解放、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統籌好安全和發展。安全和發展是一體之兩翼、驅動之雙輪,安全是發展的保障,發展是安全的目的。實現高質量發展,前提是國家安全,要更加重視統籌發展與安全。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面臨的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因素明顯增多,必須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樹立底線思維,注重堵漏洞、強弱項,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有效防范化解各類風險挑戰,把安全發展貫穿國家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加強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建設,確保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順利推進。
使發展成果更好惠及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我們追求的發展是造福人民的發展,我們追求的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自覺主動地解決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分配差距,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堅決防止兩極分化。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扎實推動共同富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切實把高質量發展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
推動高質量發展,需要切實提高發展的質量、效率和動力,努力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這是“十四五”時期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基本路徑。
加快推動質量變革。推動質量變革,就是要在質量效益明顯提升的基礎上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這是一場從理念、目標、制度到具體工作細節的全方位變革。要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通過充分有效的市場競爭,推動企業和產品的優勝劣汰。推動產業鏈供應鏈的高質量發展,強固和穩定產業鏈,既拉長長板,也補齊短板,著力保持產業鏈協調穩定,實現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高人民收入水平,提升和改善人民生活品質,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使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
加快推動效率變革。推動效率變革,就是要找出并填平以往高速增長階段被掩蓋或忽視的各種效率洼地,為高質量發展打下效率和競爭力的穩固基礎。“十四五”時期,要堅定不移推進改革,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強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強化有利于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調動全社會積極性的重大改革開放舉措,持續增強發展動力和活力。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破除制約民營企業發展的各種壁壘。加快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高標準市場體系,繼續放寬準入限制,實現生產要素價格市場決定、流動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
加快推動動力變革。推動動力變革,就是要在要素成本優勢逐步減弱后,適應高質量、高效率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的需要,加快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發展的轉換,實現新舊動能轉換,進入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的創新發展道路。“十四五”時期,要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強化基礎研究,增強創新的源頭供給。加快構建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把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我國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同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結合起來,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開展大團隊協作、跨領域協作攻關,著力解決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強化創新生態培育,著力優化創新環境,完善創新政策體系,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營造支持創新、追求卓越的社會氛圍,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和潛力。
(作者單位:國防大學軍事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