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貧困是國際社會亟須正視的嚴峻挑戰,更是各國人民孜孜以求的共同夢想。作為曾擁有世界上最多貧困人口的國家和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現已成為最早在全球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中的減貧目標的發展中國家,這一減貧奇跡不僅惠及中國人民,對促進世界人權進步、提升全球減貧治理效能、推動世界減貧進程也具有重要意義。
按照世界銀行每人每天1.9美元的國際貧困標準,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有8億多人脫貧,占同期全球減貧人口總數的70%以上。世界銀行原行長金墉曾在華盛頓召開的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17年秋季年會上表示,中國解決了8億人口的貧困問題,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成就之一。
中國減貧促進世界人權事業發展
中國減貧成就具有不可估量的人權意義。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對全球減貧貢獻率超過70%,創造了人類有史以來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惠及人口最多的減貧奇跡。中國在扶貧脫困工作方面取得的顯著成績,對世界人權保障工作具有重大意義。
其一,世界人權進步得益于中國減貧探索和實踐。中國減貧既使全社會的平等和公平正義得以維護,也使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明顯增強;既是中國人權事業進步的最顯著標志,也是中國對世界人權事業的務實貢獻。特別是精準扶貧以來,中國政府在扶貧過程中將少數民族、殘疾人、老年人、兒童、婦女等作為重點對象予以保障,注重維護弱勢群體權利。同時,為了實現公民基本生存權并以此為基礎實現貧困人口發展的權利,政府采取了超常規的力度與更精準的舉措,采用了生態扶貧、健康扶貧、教育扶貧、產業扶貧等方式。中國通過連續70多年扶貧開發實踐,使群眾的醫療水平、教育、住房質量大幅提高,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貧困地區的公共服務水平與基礎設施條件大幅提升,體現了保障貧困人口生存權與發展權的主旨,展現了世界人權事業有力推動者與忠實實踐者的形象。
其二,精準扶貧助力開辟人權保障有效路徑。精準扶貧方略既為中國人權事業的進步提供了強大動力,也為世界人權事業的發展貢獻了有效路徑。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稱贊:“精準減貧方略是幫助最貧困人口、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宏偉目標的唯一途徑……中國的經驗可以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有益借鑒。”實現貧困人口個體的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是對共同富裕理論原則的發展與延伸,不僅體現人權保障中的持續性發展原則、協調性原則、自主性發展原則、問題導向原則、人民至上原則等鮮明特征,而且還彰顯受助者的個體訴求和自主意愿等本質意涵。精準扶貧幫助每一位貧困人口根據自身現實狀況探索脫貧之路,強調從個體訴求的角度保障貧困人口的生存權與發展權。
中國經驗助力提高全球減貧治理成效
中國的獨特減貧經驗、貧困治理智慧以及制度探索,伴隨著世界各國人民走向更美好未來的步伐。
其一,為世界減貧提供生動樣板。中國減貧模式既是中國減貧成功的重要保障,也是中國許多地區有效且經過驗證的減貧方案,可為其他國家減貧提供參考與借鑒。當前,技術手段發展催生的扶貧模式取得了良好成效,包括大數據驅動下的光伏扶貧、電商扶貧、反貧困治理等減貧模式都深度嵌入脫貧攻堅全過程。生態扶貧出現了生態補償、鄉村生態旅游扶貧、特色生態產業扶貧等多種模式。金融扶貧既為貧困地區涉農企業上市開通綠色通道,也為貧困農戶量身定制扶貧小額信貸產品。產業扶貧強調產業發展的益貧性,同時注重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促進“三產融合”和發展特色產業。中國各地涌現出大量生動的減貧案例與各具特色的減貧方式,為其他國家的減貧事業提供了生動樣板,彰顯了基于實踐創新的中國減貧模式的魅力。
其二,為世界減貧探索有效方案。為解決各自不同程度貧困問題,許多國家在制定科學扶貧開發策略時,都樂于借鑒中國反貧困經驗。中國改革友誼獎章獲得者、美國庫恩基金會主席羅伯特·勞倫斯·庫恩指出,中國的扶貧行動使數以億計的人口擺脫了貧困,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成就,值得永遠銘記。世界能從中國的扶貧工作中學到什么呢?雖然每個國家情況都不同,不能把一個國家的做法強加給另一個國家,但中國扶貧的一些經驗,仍然非常值得借鑒。中國減貧經驗包含著普適性的方法與普遍性的真理,把住了時代脈搏,同時也符合中國國情,不僅讓世界看到“另一種方式是可能的”,回應著普遍性發展困境與世界性發展難題,而且也印證了自身選擇的正確性。習近平總書記把中國脫貧攻堅實踐中形成的不少有益經驗概括為:加強領導是根本、把握精準是要義、增加投入是保障、各方參與是合力、群眾參與是基礎。全球減貧治理需要凝聚著東方哲學智慧與傳統文化的中國方案,彰顯中國特色減貧道路所蘊藏的減貧方略、發展理念、價值指向。
其三,為世界減貧開創新機遇。中國減貧和發展提供的廣闊機遇串聯起各國人民謀求發展的夢想,喚起世界各地正在沉睡的市場。中國有具體的行動,也有真誠的態度。共建“一帶一路”正是中國同合作伙伴一道打造團結應對挑戰的合作之路、維護人民健康安全的健康之路、促進經濟社會恢復的復蘇之路、釋放發展潛力的增長之路。世界銀行的《“一帶一路”經濟學》報告顯示,“一帶一路”倡議在交通領域的全面實施將使有關經濟走廊沿線的經濟體貿易增長2.8%~9.7%,將使相關國家760萬人擺脫極端貧困、3200萬人擺脫中度貧困。中國減貧為全球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為其他國家與地區提供了投資機遇、市場機遇和增長機遇。從中國減貧發展歷程中,我們深刻體會到,世界好,中國才能好;中國好,世界才更好。
中國擔當推動世界減貧事業進程
多年來,中國不僅以自身的減貧成就直接貢獻于世界減貧事業,同時也積極助力其他國家加快減貧步伐。
其一,國際減貧交流與合作具體實踐活躍著中國身影。中國參與全球貧困治理的方式現已變為支持專項減貧交流合作和廣泛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一方面,中國重視加強減貧交流與合作、分享減貧經驗。目前,120多個發展中國家實施的千年發展目標得到了中國在雙邊項目及與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南南合作項目中的協助。中國與糧農組織密切合作,持續向其他發展中國家分享減貧方面的知識和經驗,提供資金和技術援助。截至目前,聯合國糧農組織-中國南南合作計劃的投資總額已超過8000萬美元。為了促進發展中國家減貧,中國因地制宜轉化扶貧經驗,從提供人才、技術、資金與知識到支持教育、健康發展,從推動建立扶貧示范項目到積極參與基礎設施建設。另一方面,中國倡導建立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與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倡導各國攜手共建“一帶一路”,推動更深層次、更高水平、更大范圍的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合作。為了給發展中國家減貧和發展營造良好外部環境,使其更好融入全球價值鏈、產業鏈、供應鏈,幫助其增強自身發展能力,支持其開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中國切實采取了一系列舉措。
其二,構建國際減貧合作新型機制得益于中國方案。中國目前倡導的國際減貧合作新機制,諸如“著力實現多元自主可持續發展”“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減貧交流合作關系”“設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和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等,有別于西方國家設立的援助機制,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而且充分考慮受援國基層社區百姓的需求。聯合國糧農組織農村減貧計劃管理團隊戰略計劃負責人本杰明·戴維斯指出,聯合國糧農組織與中國國際扶貧中心、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以及國際農業發展基金和世界糧食計劃署等共同建立了兩個重要機制,一個是在意大利羅馬舉辦的全球減貧伙伴研討會;另一個是在北京舉辦的中國扶貧國際論壇,二者都為促進國際減貧經驗分享與合作發揮了重要作用。須知,為了對世界減貧事業作出貢獻,中國早在2004年就成立了中國國際扶貧中心。中國政府積極為世界減貧事業貢獻中國方案,彰顯了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
中國的減貧探索和實踐對世界減貧與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為世界減貧事業作出了看得見、摸得著的貢獻,為世界人權事業交出了一份成功的答卷。展望未來,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引領下,新時代的中國將為增進各國民生福祉作出新貢獻,為國際減貧交流與合作拓展新途徑,為世界經濟發展開辟新空間。
《光明日報》( 2020年10月11日 08版)
作者:王進(華東師范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