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70年前,美帝國主義武裝干涉朝鮮內戰,支援南朝鮮軍隊作戰。與此同時,美海軍第七艦隊侵入臺灣海峽,侵占我國領土臺灣,并把戰火燒向我國東北邊境。面對強敵的侵略行徑和戰爭威脅,中國要不要出兵參戰,要不要同美國進行戰爭較量,這在政治、軍事和外交上都是至關重要的戰略問題。黨中央和毛主席高瞻遠矚,審時度勢,毅然決然地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歷史性決策,中國人民志愿軍歷經兩年九個月的浴血奮戰,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
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打出了新中國的國威和人民軍隊的軍威,打出了人民共和國真正的世界大國地位,打出了中華民族的自尊和自信,打出了中國較長時期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也創造了以弱勝強、以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之敵的世界戰爭史奇跡,粉碎了美帝國主義不可戰勝的神話。實踐雄辯地證明,出兵抗美援朝的戰略決策是偉大、英明、正確的。
70年后的今天,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特別是受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國際戰略格局發生重大變化,我國安全面臨嚴峻挑戰,重溫抗美援朝戰爭戰略決策的精髓要義,從中汲取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敢于勝利的戰略藝術與精神力量,不斷奪取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新勝利,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面對復雜形勢 慎重戰略決策
1950年6月,朝鮮內戰爆發后,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入侵朝鮮、欲將戰爭強加給中國人民的時候,我國解放戰爭剛剛結束,新中國成立不到一年,國家處于滿目瘡痍、百廢待興的極端困難復雜狀況。而美國工業發達,技術先進,經濟實力雄厚,軍事力量強大。當時,中美兩國的綜合國力相差懸殊,美國鋼產量是中國的144倍、工農業總產值是中國的28倍。志愿軍入朝作戰前,美軍即在朝鮮戰場投入了1100多架作戰飛機、近300艘海軍艦船和大量陸軍精銳部隊。面對世界上頭號資本主義國家,面對世界上最強大、武器裝備最現代化而且還擁有原子彈的美軍,中國敢不敢出兵、能不能應戰?這是擺在黨中央和毛主席面前異常艱難的重大戰略抉擇問題。
戰略上藐視敵人,不畏強敵,敢于斗爭,堅決維護國家利益和爭取長期和平環境,是黨中央和毛主席作出出兵參戰戰略決策的基本出發點。毛主席多次發表講話,表明嚴正立場:中國人民“既不受帝國主義的利誘,也不怕帝國主義的威脅”。“我們是不讓你打的,你一定要打,就讓你打。”“現在中國人民組織起來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辦的。”“美國人要打多久就打多久,一直打到完全勝利為止。”
黨中央和毛主席分析認為,美國雖有強大的經濟力量和軍事力量,但其侵略行徑遍及五大洲,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反對,在政治上是孤立的,本質是虛弱的,是外強中干的“紙老虎”;美國內部爭吵,與其同盟者也不一致,在軍事上也有它不可克服的弱點。同時指出,對于戰爭,我們是不怕的,因為我們有進行了20多年武裝斗爭經驗的黨和軍隊。因此,貌似強大的美帝國主義并不可怕,我們完全有理由在戰略上藐視它、最后戰勝它。“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以一時的犧牲代價,換取長期的和平環境。
新時代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敢于斗爭的精神是我們必須賡續傳承的寶貴財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在前進道路上面臨的各種斗爭必將是長期復雜的。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對國際戰略格局產生深刻影響,使我國安全形勢更加復雜嚴峻,特別是中美關系正處于建交40多年來最嚴峻的局面,迫切需要我們發揚抗美援朝戰爭不畏強敵、敢于斗爭的精神,堅定斗爭意志、激揚斗爭精神,迎接新的挑戰。凡是危害我國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各種風險挑戰,凡是遏止破壞我國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的各種艱難險阻,我們都必須直面應對,進行堅決斗爭,毫不動搖,毫不退縮,直至勝利。
從敵我實際出發 爭取戰略主動
黨中央和毛主席站在國際戰略全局的高度,從敵我雙方實際情況出發,全面分析戰爭雙方的優劣條件,極其慎重地作出抗美援朝的戰略決策,這一決策是無產階級革命家偉大膽略和馬克思主義科學態度相結合的產物。毛主席深刻指出,美國“在軍事上只有一個長處,就是鐵多,另外卻有三個弱點,合起來就是一長三短。三個弱點是:第一,戰線太長,從德國柏林到朝鮮;第二,運輸線太遠,隔著兩個大洋;第三,戰斗力太弱”。中國雖弱,但也有有利條件:我軍不僅占有數量上的優勢,而且經過20多年革命戰爭的鍛煉,具有以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之敵的豐富經驗。毛主席認為,與解放臺灣需要渡海作戰相比,選擇在朝鮮與美國較量,擁有最有利的地形、最便利的交通、最便利的物質支援、最便利的人力支援、最便利的政治動員,還有最便利我們取得蘇聯間接的幫助。因而,盡管面臨重大困難,但也有打的條件。
抗美援朝戰略決策,是戰略上藐視敵人與戰術上重視敵人辯證統一的光輝典范。正如毛主席指出的:“我還是那句老話,在戰略上藐視他,當作紙老虎,在戰術上重視他,當作真老虎。”黨中央和毛主席對出兵參戰的戰略目標和戰爭前途作出三種設想和相應準備:一是在朝鮮境內殲滅和驅逐美軍,從根本上解決朝鮮問題;二是迫使美國知難而退,通過談判解決問題;三是美國對中國宣戰,使用其空軍轟炸我國大城市及工業基地,使用其海軍攻擊我國沿海地帶,并支持國民黨軍或蔣美聯軍進攻大陸。對于這三種可能,黨中央和毛主席的戰略期望是,以實現第二種可能為基點,力爭第一種可能,力避第三種可能。
實踐證明,抗美援朝戰略決策是善于斗爭的高超的戰略決策藝術的生動體現,使我在戰略上一開始便占據主動地位:政治上有理,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之舉,獲得全世界愛好和平國家和人民的同情、支持和援助;軍事上有利,避免了倉促應戰,取得戰略的隱蔽性和戰役戰斗的突然性。
新時代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善于斗爭,注重策略方法,講求斗爭藝術。強化底線思維,準確把握國際形勢和國家安全環境的時與勢、危與機,積極主動做好應對任何矛盾風險挑戰的準備,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保持戰略定力,在復雜形勢下始終做到“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不受一時一事的影響,更不能掉進別人設置的各種陷阱。講求斗爭藝術,堅持軍事斗爭與政治斗爭、外交斗爭、法理斗爭相協調,戰略判斷和戰術運用相結合,斗爭過程和斗爭實效相統一,確保戰略目標圓滿達成。
發揮政治優勢 把握勝利之本
抗美援朝偉大戰略決策,以敢于勝利為基礎,是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敢于勝利有機統一的結果。
中國共產黨卓越的政治領導力和正確的戰略策略,是敢于勝利的根本保證。正因為有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有全國各族人民對黨中央和毛主席戰略決策的堅決擁護與全力支持,中國人民志愿軍才創造出世所罕見的戰爭奇跡,才有了在美國歷史上第一個沒有取得勝利的停戰協定和第一位在沒有取得勝利的停戰協定上簽字的美國陸軍四星上將司令官。
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堅持人民戰爭思想,是敢于勝利的堅實基礎。抗美援朝戰爭期間,黨和政府在全國人民中進行了廣泛深入的政治動員與組織工作,以高度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教育人民、鼓舞人民,從而迸發出極大的支援戰爭的積極性。廣大青年踴躍參軍,成千上萬的民工、鐵路員工、汽車司機、醫務工作者奔赴朝鮮前線,擔任各種戰地勤務,各界人民捐獻了可購買3700架飛機的巨款,開展了全國規模的慰問志愿軍、優待志愿軍烈軍屬運動,為志愿軍提供所需人力、物力支援,極大地鼓舞激勵了前方官兵的軍心士氣。毛主席在總結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的經驗時深刻指出:“主要是因為我們的戰爭是人民戰爭,全國人民支援,中朝兩國人民并肩戰斗。”
中國人民志愿軍勇往直前的高昂士氣和不怕犧牲的頑強斗志,是敢于勝利的力量源泉。抗美援朝戰爭中,志愿軍“鋼少氣多”“骨頭比鋼鐵還硬”,以不畏艱險、不屈不撓、勇于犧牲的大無畏精神,前赴后繼,浴血奮戰,與朝鮮人民軍并肩協同作戰,戰勝了不可一世的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實現了朝鮮停戰的戰略預期。戰爭中,創造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涌現出楊根思、黃繼光、邱少云等30余萬英雄模范和近6000個功臣集體。戰爭實踐證明,中國人民志愿軍不愧為中華民族的英雄兒女,不愧為祖國安全與世界和平的堅強衛士,無愧于“最可愛的人”這個光榮稱號。
習近平主席在評價抗美援朝戰爭松骨峰戰斗時曾說:這一仗打得很激烈,官兵戰斗作風很頑強。我軍歷來是打精氣神的,過去鋼少氣多,現在鋼多了,氣要更多,骨頭要更硬。
新時代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具有敢于勝利的斗爭意志和勝利信心,始終牢記中國共產黨無比堅強的正確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新中國成立以來積累的堅實國力,正義戰爭、人民戰爭的偉大力量,中華民族和人民軍隊大無畏的英雄氣概,是我們從容應對和戰勝任何風險挑戰、驚濤駭浪的深厚底氣,是我們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敢于勝利的政治優勢。
抗美援朝戰爭的硝煙早已散去,但現代戰爭的根源還沒有消除。當今世界并不安寧,霸權主義、強權政治依然存在,局部戰爭和武裝沖突連綿不斷,我國安全形勢嚴峻復雜,面臨的戰爭威脅不能排除。我們必須認清形勢,丟掉幻想,強化憂患意識,破除和平積弊,牢固樹立永遠是一支戰斗隊的思想,始終堅持戰斗力這個唯一的根本的標準,繼承弘揚偉大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戰爭的斗爭精神和斗爭藝術,切實增強隨時準備打仗、打硬仗、打惡仗的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作者為軍事科學院特聘首席專家、研究員)
1958年10月27日,安東市(今遼寧丹東)各界人民舉行集會,慶祝中國人民志愿軍勝利回國。(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