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 責任編輯:尚曉敏 發布:2024-08-26 07:12:22
寄自海拔3980米的“云端書信”
■李向陽 晏子祎
見字如晤,一封封書信,承載著思念,寄托著希望。
紙短情長,一封封書信,訴說著關懷,飽含著深情。
時至初秋,新兵剛下連,老兵將離隊,正在高原駐訓的新疆軍區某連開展了一項別開生面的“云端寄錦書”活動。連隊主官動員平時用慣微信、QQ的戰友,給遠方的親友寫一封“家書”,把心頭的幸福與快樂、煩惱與困惑、期待與夢想訴諸筆端,化為流淌的文字,投遞給最關心自己的“家人”們。
一封封書信,映照著官兵豐富的內心世界。官兵競相鋪陳筆墨,有的向父母報告喜訊,有的向老班長傾訴感激之情。一句句純真質樸的語言,一段段真情流露的心聲,既道出成長的喜悅,又浸潤著對親人的思念。
“開拆遠書何事喜,數行家信抵千金。”今天,讓我們透過一封封書信,品讀來自邊關戰友字里行間的家國深情。
——編 者
開心的瞬間。
想家的時候。
有夢想追求人都了不起,但能在平凡崗位上堅持夢想的人更了不起
立秋之夜,風中透著涼意。海拔3980米的駐訓地,上等兵張澤澤迎來了換防以來的第一次夜哨執勤。此刻,手握鋼槍站在高原哨位上,張澤澤腦海里思緒翻涌,記憶中的畫面如電影鏡頭般次第浮現。
“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應該選擇怎樣的人生?是享受當下時光,還是為明天而奮斗?”大一那年的五四青年節,一位學長在臺上激情澎湃的演講,讓初為大學生的張澤澤內心深受震撼。
那時,18歲的張澤澤朝氣蓬勃又有些懵懵懂懂,心中并沒有對人生理想準確的描摹和定義。
和許多同齡人一樣,他喜歡上網、酷愛追星,習慣了城市的煙火與繁華,日子過得漫無目的。很快,張澤澤迎來了他人生的“轉折點”。
大二學期末,一則征兵公益視頻在網上廣泛傳播,張澤澤看了一遍又一遍。緊接著他又聽說了那位“偶像學長”報名參軍的消息,便再也按捺不住從軍報國的激動心情。
“爸,我也想像那位學長一樣成為一名軍人,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張澤澤至今還記得,在電話中和父親聊起當兵夢想時胸口涌動的那一股熱血,更無法忘記父親那發人深省的提問:“當兵是要吃苦的,你準備好了嗎?”
“我不怕吃苦,我要成為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張澤澤最終說服了父母,如愿穿上軍裝。剛剛入伍的他,還將這句話寫在自己的戍邊申請書中。在張澤澤看來,青春只有一次,當兵是他的理想,也是他對未來人生發起的一次挑戰。
下連不久的除夕夜,張澤澤和家人視頻通話,看著鏡頭中全家歡聚一堂聚餐的情景,他心中的思念逐漸蔓延。回到宿舍,他默默展開信紙,第一次給父母寫信。那段日子也是張澤澤入伍以來最艱難的時刻:體能素質一般,訓練跟不上節奏,難以適應孤寂的環境……他仿佛與軍營“格格不入”,內心充滿挫敗感。
“男子漢要敢于直面挫折,更要具備應對困難、適應環境的能力。這是你青春路上必須翻越的一座山頭,我和媽媽永遠是你堅強的后盾。”父親的鼓勵就像一縷春風,給張澤澤的世界送去溫暖,而家人的陪伴也給了他抵御寒冷的力量。
這次到高原駐訓,連隊組織官兵開展“云端寄錦書”活動,張澤澤提筆瞬間眼睛竟然有些潮濕。回想起當年第一次寫家信時的情景,回望一路走來的艱辛與不易,他不禁慶幸當初選擇了這條奮進之路:“爸媽,如今再次提筆寫信,我自信多了。曾經,我懼怕這里的艱苦;如今,我的自信恰恰源于吃苦能力更強了、堅持夢想的信念更堅定了。”
夢想在腳下延伸,人生漸漸有了奮斗的方向。今年張澤澤各項成績再上新臺階,還登上了連隊榮譽榜。他在家信中向家人報喜:“吃苦就是吃補,沒有一滴汗水是白流的,吃得了苦中苦,才更懂得人生的甘甜滋味。”
今年面臨進退走留的張澤澤,在征得父母同意后選擇繼續留隊。在這條承載夢想的從軍之路上,張澤澤和自己約定要一直堅持下去,就像當初和父母承諾的那樣。
有夢想追求人都了不起,但能在平凡崗位上堅持夢想的人更了不起。戍邊官兵內心最柔軟的地方,總是珍藏著他們難以割舍的熾熱情感,潛藏著他們堅持下去的動力。
來到高原駐訓,二級上士張新山時刻牽掛著遠方的妻女。去年,張新山和妻子迎來了他們的寶貝女兒。一年來,妻子獨自在家照顧女兒,與妻女視頻成了他雷打不動的“習慣”,每次在手機鏡頭中看到女兒,聽著妻子介紹女兒成長的點滴,初為人父的他內心滿是幸福。
然而每次掛上電話,張新山的內心又會被愧疚籠罩。
一次執行緊急任務,全連連續多日與外界“失聯”。任務結束回到營區,張新山拿到手機就打給妻子,看到女兒咿呀學語的樣子,他臉上寫滿失落的神情。
妻子已然看出丈夫的心思,趕忙勸慰他說:“你有任務在身,家里有我,你就放心吧。我和孩子會和你視頻通話,我們一家人永遠在一起。”
上高原駐訓的首個周末,張新山坐在營房前的臺階上,抬頭仰望湛藍的天空。他用手機拍下這片湛藍,并將照片發給妻子:“今天是女兒的生日,祝福咱家寶貝健康成長,希望她就像這片藍天一樣澄澈而明媚。”
在家信中,張新山對女兒說:“親愛的寶貝,昨天我們視頻通話,你又長大了,這是我最高興的事;親愛的孩兒她媽,你辛苦了……”
張新山是全團出了名的“金牌班長”,會帶兵,帶兵嚴,對自己要求更嚴。自打女兒出生,張新山帶兵的風格有了微妙的變化,閑暇時間經常和戰友分享女兒的成長趣事,干工作也比以前更有勁頭。他常說,有了女兒心頭多了一份牽掛,肩頭也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責任、一份獨屬于軍人的深沉父愛。這次活動,他還專門給幾年后的女兒寫了一段話——
“女兒,請原諒爸爸不能陪在你身邊,希望有一天你會明白,軍人守國就是守家。”
一名戰士訓練間隙給家人寫信。蘇 洋攝
哨位上的堅守。蘇 洋攝
一個“家”字,讓官兵心連心,也讓一個連隊有了魂
夜深了。躺在帳篷內的小床上,副連長張小同翻來覆去睡不著,索性起床翻看自己隨身攜帶的日記本。今年是他第三次到高原駐訓,昔日與戰友一起經歷的戍邊點滴,他悉數記錄在日記本中。
那年剛上高原,連隊就接到搭設營指揮所的任務。夜幕低垂,天邊涌上烏云,剛建好的指揮所帳篷被狂風卷起,設備和桌椅被吹得七零八落。“時間緊迫!必須在最短時間內重建指揮所!”張小同召集戰友,喊出這句話。
戰友們迎著狂風投入戰斗,直至凌晨,指揮所終于恢復了原貌。張小同再次召集全連集合,站在隊伍前,他語重心長地說:“大家辛苦了,關鍵時刻體現了咱連的戰斗力!”
那天回到帳篷,張小同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他在日記本上感慨寫道:“一個人的戰斗力,靠的是拼搏的勇氣。一個集體的戰斗力,靠的是團結起來的凝聚力。今天,我們不僅重建了一個指揮所,更重建了我們的信心和勇氣。”
信心和勇氣,是戰勝困難的“金鑰匙”。以后每次翻閱日記,張小同都能從中獲得力量。他每天堅持記錄戰友拼搏的經歷,經常用典型蛻變成長的故事,去勉勵戰友。
張小同還發現,記錄的過程就是一個描摹夢想的過程。這本日記,也在潛移默化中成了他和戰友溝通的紐帶。
去年9月,一年一度的老兵退伍季。連隊多位老兵即將脫下軍裝,張小同和大家一樣內心充滿不舍。
老兵離隊前一晚,連隊舉辦送別會,讓大家講述老兵的故事。張小同拿出那本日記,與戰友一起回顧了老兵為連隊作出的貢獻,不少人紅了眼眶。
今年新兵下連,張小同為他們上入營第一課。他用老兵的故事激勵新戰友:“老兵走了,留下精神,我們要把精神傳承下去,讓連隊永葆戰斗力。”
連隊組織官兵開展“云端寄錦書”活動,張小同決定給剛剛退伍的老兵寫一封信。在信的結尾,他寫下這句話:“就算脫下軍裝,也別忘記一起堅守的日子。不管走到哪里,連隊都是永遠的家。”
一個“家”字,讓官兵心連心,也讓一個連隊有了魂。對新兵來說,連隊是溫暖的家;對老兵來說,連隊是難舍的家。
從小到大,下士楊哲對家的概念,始終模糊。楊哲的家鄉遠在黔東南,從小和弟弟一起跟著祖父母長大。高中畢業后,楊哲如愿考上大學,但他始終渴望穿上軍裝。大學畢業那年,他追尋理想報名參軍,踏上了離家的列車。
真正離開了家,楊哲才懂得了家的滋味。二級上士陳光榮也是貴州人,他濃濃的鄉音常讓楊哲感到親切。每次察覺到楊哲的思鄉情緒,陳光榮都會拉著小老鄉在營區跑步,一起閑聊些開心事。
楊哲的生日在7月,今年全連在高原駐訓,陳光榮帶領戰友在駐訓地為他過了一個集體生日。那天,弟弟還專程從老家打來視頻電話,這讓楊哲既驚喜又感動。
“哥,陳光榮班長專門給我打來電話,讓我鼓勵你在部隊安心服役……”那天晚上躺在床上,兄弟二人微信聊天,弟弟的這段話,讓楊哲感動極了。
于是在連隊活動中,楊哲決定把這封信寫給陳光榮班長。
那天打開櫥柜,陳光榮看到這封信。展開信箋,讀著信中文字,老兵淚流滿面:“光榮班長,謝謝您給了我親人般的照顧,讓我感受到連隊大家庭的溫暖……今后不論聚散離合,不論天南地北,我們永遠都是一家人!”
拼搏的力量,有時來自身邊戰友的鼓勵,有時源于心底的思念
到高原駐訓不久,連隊指導員阿熱帕提就接到家在南疆的妻子發來的喜訊——他快要當爸爸了!
那天,阿熱帕提和戰友結束任務回到駐地,就迫不及待地撥通了妻子的電話。夫妻倆一邊聊天,一邊憧憬著這個小生命的到來。阿熱帕提還和妻子分享了另一個喜訊:“我收到一封全連戰友寫給我的信,每名戰友都在信上簽了名字……”
這一年,阿熱帕提憑借過硬的全面素質、踏實的工作作風,贏得了全連上下的信任。前不久,阿熱帕提被評為“四有”優秀軍官,他說這封信是自己收到的最好禮物。
一年前,阿熱帕提剛剛上任連隊指導員,面對全新崗位,他曾一度有些束手束腳,工作難以開展。那時每次站在訓練場的跑道起點,他常常為即將面對的挑戰而感到不安。
為了鼓勵“新搭檔”,朱連長經常找阿熱帕提談心。一天深夜查哨歸來的朱連長看到阿熱帕提還沒睡,便主動和他談心:“你是全團訓練尖子,如今當主官,更要帶出尖子中的尖子。”
朱連長還說,自己軍校畢業剛來連隊時,也有很長一段時間難以適應,當時的老連長對他說,作為一名基層干部,首先要學會傾聽,真正為戰友們著想,走進他們的內心,才能成為他們的同行者。
這句話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阿熱帕提前行的道路。那天起,阿熱帕提的心中有了一個新標準:與戰友同行。
課余時間,他主動和戰士交流,與大家一起娛樂。連隊組織籃球比賽,有個班連輸幾場士氣受挫,阿熱帕提主動上場,替換了腳踝受傷的前鋒,最終帶領該班拿下了全連亞軍。
一次備戰考核,由于剛從高原換防下山,戰友們訓練成績不理想,全連連夜召開骨干會,討論制訂訓練方案。
看著骨干們一副垂頭喪氣的樣子,阿熱帕提主動發言:“每個人都努力了,成績雖然有待提升,但大家的態度應該打滿分。”一番話給了大家勇氣,在兩名主官帶領下,全連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最終在考核中取得優異成績。
戰友們私下商量,給指導員寫封信。最終由連隊文書執筆,官兵們共同撰文:“一年來,感謝指導員與我們并肩戰斗,帶領我們奮勇向前,我們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官兵在山間巡邏。蘇 洋攝
走下訓練場,戰友們用特殊方式為一名戰士慶祝生日。蘇 洋攝
拼搏的力量,有時來自身邊戰友的鼓勵,有時源于心底的思念。
帳篷內的燈光下,中士馬異坐在桌前,展開信紙寫信,筆端的每一個字,都寄托著對爺爺的思念。
馬異的爺爺是一位共和國老兵。童年時,他常聽爺爺講述那段戰火紛飛的歲月,一顆衛國守防的種子深埋在心中。第一次執行高原任務,馬異高原反應嚴重,他差點堅持不下來。夜深人靜時,撥通家人的電話,聽到爺爺熟悉的聲音,他鼻子一酸淚水涌出。
電話那頭,爺爺的聲音平靜而有力:“保家衛國不是一句口號,而是需要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堅持。”這句話好似觸碰到了馬異倔強的神經,掛斷電話后,他擦干淚水,重新振作起來。
翌年一次執行任務期間,爺爺突發疾病生命垂危,家人一直瞞著馬異。直到任務結束,才將爺爺去世的噩耗告訴他,這也成為馬異心中無法彌補的遺憾。
任務結束后,連隊專門批假讓馬異回家祭拜爺爺,轟隆隆的火車上,馬異淚如雨下。如今馬異已成為連隊骨干,他經常對新兵說:“心里有了遠方,便不怕風雨兼程。”
周末,馬異和戰友一起攀登駐訓地附近的山。在一片山坡上,格桑花次第綻放,馬異想起爺爺曾說,再荒涼的地方也有鮮花盛開……如今他已然讀懂了爺爺的勉勵,他想對爺爺說:“小時候您是一片云,穩穩托舉我,呵護我長大。如今,您變成了一顆星,雖然遙不可及,卻將照亮我的前行之路。”
(應采訪對象要求,文中部分人物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