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代表風采丨王愛國:把光和熱灑向祖國海疆
入伍26年,王愛國始終扎根任務一線,堅守艦艇雷達戰位,苦練打贏本領,成長為官兵眼中的“兵專家”。
入伍26年,王愛國始終扎根任務一線,堅守艦艇雷達戰位,苦練打贏本領,成長為官兵眼中的“兵專家”。
先后參加國際偵察兵比武、全軍特種部隊比武等國內外比武競賽40余次,奪得20余枚獎牌,打破多項紀錄,探索出多種訓練方法……從軍18載,侯國領苦練精訓,成長為一名特戰尖兵。
用忠誠護衛香江藍天,這是黨的二十大代表、駐香港部隊某團防空營營長王海旭最大的心愿。
清晨,換上整潔的灰色工服,穿過“風淋房”除塵,來到工位拿起扁嘴鉗,調整繼電器上每個微小零件……這是繼電器調試員柯曉賓日復一日的工作內容。
我只是干了自己該干的事。立足本職崗位鑄忠誠擔使命,就要從高標準完成每一項工作做起。
在黨的誕生地講黨史,是一件無比光榮的事。
無悔追夢,放手一搏!徐夢桃果斷選擇將最后一跳難度拉滿。那一天,又是大風、低溫,但她最終完美落地,不負期望,為中國女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實現了冬奧金牌“零”的突破!
她扎根基層銀行網點30多年,用心用情為群眾服務;她言傳身教、先后帶徒近50人,為優質服務隊伍補充“新鮮血液”。她是中國工商銀行新疆烏魯木齊新民路支行副行長李鵬。
作為中國首位進駐空間站的女航天員、中國首位進行出艙活動的女航天員,她不僅邁出了中國女性艙外太空行走第一步,還成為目前在軌時間最長的中國女航天員。
從事護理工作19載,唐麗娜不僅熟練掌握了多項技能,還主動帶教年輕人,先后培養出近百名戰傷救護骨干。
先后兩次深入武漢抗疫前線累計工作102天,有超過380天身處疫情防控一線,這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李群的抗疫時間表。
黨的二十大代表、64歲的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金風科技”)黨委書記、董事長武鋼,談起30多年前的“追夢之旅”仍然意氣風發。
這不僅是一份榮譽,更是沉甸甸的責任。我將帶領團隊在科技強軍道路上繼續探索前進,用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服務備戰打仗、支撐打贏制勝。
很難想到,何賢達的軍旅人生是從炊事員開始的。
走進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的吳忠儀表有限責任公司,在生產車間,一眼就看到擺放著的一個直徑長達3米的白色三偏心蝶閥展示樣品,這是馬玉山最近帶領團隊夜以繼日進行技術創新的成果。
胡楊是張錦梅目前攻關繁育的樹種之一,也是這位和林業打了大半輩子交道的林業科技工作者實現“讓高原綠起來”的最新研究。
作為一名軍校政治理論教員,俞紅還把目光投向部隊一線官兵,主動沉到營連班排、走進艙室陣地、深入執勤一線,提供跟進式、伴隨式理論服務,積極探索理論服務官兵、服務基層、服務戰斗力的新路子。
作為新時代革命軍人,必須堅決聽黨話、跟黨走,立足崗位實踐,不斷提升實戰硬功。唯有如此,才能不辱使命、制勝戰場。
路生梅說,當選黨的二十大代表,自己在激動之余還有一絲忐忑,“我會以此次使命為一個新的起點,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更好地為患者服務,回報社會,回報大家對我的認可。”
26年來,他埋首貴金屬提純工藝提升,不僅開創全新工藝流程和技術標準,還填補國內外復雜銠銥物料綜合利用技術空白。
談起當選黨的二十大代表,安瑋說,這不僅是一份至高無上的榮譽,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一名軍人,我將始終不渝聽黨話跟黨走,不斷向科研戰場新高地發起沖鋒。”
22年間,旦增頓珠從一名一線工人成長為“技術大拿”、管理高層。他說,只要在一個崗位上刻苦鉆研、辛勤耕耘,就一定能挖掘出一片“新天地”。
張桂梅說,“我們要堅持做高山峽谷里的‘燈盞’,照亮孩子們前行的路,為黨和國家培養更多人才,讓黨放心,讓老百姓滿意。”
他始終牢記作為理論“播火者”的初心,深耕馬克思主義教研領域,把學習研究傳播經典作為精神追求,把教書育人和執筆立言作為傳播黨的科學理論的實踐舞臺。26年辛勤耕耘,姜延軍的腳步從未停止。
“當選黨的二十大代表,意味著沉甸甸的責任。”陳望慧說,“我要不斷加強自身學習,補齊短板,更好地帶動更多老百姓種好玫瑰,發展玫瑰產業,當好百姓的‘貼心人’。”
精準施策,補齊貧困地區教育發展短板;“智志雙扶”讓建檔立卡貧困學生接受高等教育……近年來,許多像劉秀祥一樣的教育工作者,成為山鄉學子背后的堅強支撐。
軍事科研是我摯愛的事業,科技報國是我堅守的初心,它已經和我的人生緊緊融合在一起、不可分割。
他說:“沒有黨、沒有南海就沒有我今天,我將繼續帶領鄉親們保護好我們的‘祖宗海’,發展產業,共同致富。”
“我愿一直都做少年們心中值得信任的‘莎姐’檢察官,守護他們向陽而生……”梅玫說。
“軍人生來為打贏。”葛晶晶告訴記者,未來,她希望從“氣象通”成長為“作戰通”,讓自己的專業知識跟軍事行動結合得更緊密,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村里哪塊‘骨頭’最硬,我就從哪里入手,我希望自己成為村民遇到困難時第一個想到的人。”她說。
自家炒茶的小平房成了“教室”,祝雪蘭辦起了“茶園講堂”。山坪村和鄰近村鎮的民眾都慕名前來討教,近千名茶產業從業者掌握了傳統制茶工藝,村落里六堡茶的茶香愈發醇厚。
金秋時節,筆者來到重慶警備區渝中第三離職干部休養所時,黨的二十大代表、該所護師萬芝利正在與同事分享自己的感悟,“老干部用熱血和忠誠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我要用青春和汗水守護他們的幸福晚年。”
他是黨的二十大代表,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湖北省博物館館長方勤,一位常年活躍在田野的考古工作者,一位武漢戰“疫”期間的國寶“守門人”,一位介紹中國禮樂文明的文化使者。
“滴滴滴……”在湖南省人民醫院ICU病房里,心電監護設備不停傳出緊張的聲音,醫院急診三部ICU護士長徐芙蓉正緊張忙碌著。14年來,她精心護理危重病人,用自己的專長和愛心創造了一個個生命奇跡。
“能付出是一種幸福,被需要是一種價值。”談到自己當選黨的二十大代表,布哈堅定地說:“我愿肩扛使命、心懷人民,永遠做黨和人民的忠誠衛士。”
河南省輝縣市張村鄉裴寨村,從人均年收入不到千元的省級貧困村,發展成為人均年收入超2萬元的新型城鎮化社區。十幾年來,裴寨村黨支部書記裴春亮與鄉親們一道,用勤勞和智慧創造太行山下的美好生活。今年,裴春亮光榮當選為黨的二十大代表。
如今,年逾六旬的張連鋼仍奮戰在碼頭建設第一線,向著全自動化碼頭三期關鍵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奮力攻關。 “我們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應該樹起‘中國樣本’。這是我作為一個港口科技工作者的理想。”張連鋼說。
30多年奮戰在險象環生的消防救援一線,是一種什么樣的精神支撐? “只要把群眾當親人,就敢于赴湯蹈火。”李勝利這樣回答。
“一老一小”群體,涉及千家萬戶,關乎民生福祉。林丹整合各方資源,建起了長者食堂、托管中心、養老照料中心,把社區打造成溫暖的家。
入伍以來,從教練班長到警勤分隊長,再到重裝班長,向躍東刻苦鉆研、不斷提高,以忠誠獻身使命,用奮斗點亮青春。
翁春芳堅定地說:“我們只有堅定不移地聽黨話跟黨走,才能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從教30年,路丙輝從不照本宣科,而是從學生思想特點和實際需要出發,將分享、互動、情景模擬等融入教學中。
從新疆庫車到貴州晴隆,從吉林安圖到河北阜平……傅平均走向更遠處樹“致富之志”、傳“脫貧之智”。
我是大涼山的兒子,帶著扎根深山的信念走進導彈工程兵行列,沐浴黨的恩情一路成長。在強軍興軍偉大征程中,我要和戰友們一道,用如磐信念照亮前行道路,努力把一項項精品國防工程留在祖國大地上。
安全著陸,戰鷹歸巢。邱麟輝走下戰機,邊走邊同戰友探討:任務規劃能不能更全面、臨機判斷怎樣才能更準確……這樣直面問題、精益求精的總結反思,是邱麟輝的工作常態。
劉伯鳴,是共產黨員,是打鐵的人,更是“鐵打的”人。
為學生指導實驗、修改論文、授課,和團隊成員討論項目進展,主持和參加學術會議,作為國際學術期刊的編輯處理稿件……對于中國科學院院士、吉林大學化學學院教授于吉紅而言,每天從早到晚忙碌工作,是一種常態。
朝陽升起,潛艇浮出水面,紅方潛艇艇長張曉鵬站上指揮臺,深吸了一口新鮮空氣,臉上露出笑容。
他常年身穿工作服,工友們笑稱那是洪家光的“第二層皮膚”,在這層“皮膚”下面,是洪家光為航空發動機研制專用工裝工具所傾注的心血,是一顆為鑄就中國“機”心而跳動的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