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戰區空軍“模范地空導彈營”——
科技動能托舉防空利箭
■高思峰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張 雷 記者 李建文
9月下旬,一陣急促的警報聲穿透夜幕。官兵們聞令而動,火速奔赴戰位……在一次緊急戰備拉動演練中,中部戰區空軍地導某營運用自主研發的技術創新成果,有效提高了抗擊命中率。
不久前,該營被中央軍委授予“模范地空導彈營”榮譽稱號,習主席為該營頒授榮譽獎旗。
連日來,在喜迎黨的二十大的熱烈氛圍中,全營官兵將統帥關懷轉化為不竭動力,在練兵備戰中深挖武器裝備潛能,為防空利箭加注科技動能。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也是核心戰斗力,這是我們營組建60多年來一代代官兵的共識共為。”該營教導員袁天姣說。
1978年,在被譽為“科學的春天”的全國科學大會上,“英雄營”官兵創造的“近快戰法”榮獲科研成果一等獎。一項由基層官兵創新的戰法,獲得國家級獎項,不僅為這支部隊帶來榮譽,更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近快戰法”蘊含的科學思維和創新品質,至今被官兵作為法寶沿用。
科技強軍的步伐助推武器裝備快速發展。進入新時代,這支英雄部隊迎來跨越式發展,再次換裝國產新型地空導彈武器系統。該營營長文曉亮深刻認識到:“信息化裝備雖已配發,但信息化素養配發不了,裝備加速換代,打贏能力需要同步升級。” 接裝培訓期間,該營官兵自我加壓、主動學習,白天學理論、練操作,晚上記數據、研戰法,努力縮短新裝備戰斗力生成周期。
“一次聯合訓練,由于對組網作戰研究不深,我們精心布置的防空火力網被撕開一道口子。”這次失利,給文曉亮敲響警鐘,“過去是千里走單騎就能獵狼,如今攥指才能成拳。我們不僅要摸透武器裝備性能,更要研究透戰爭規律。”
為提升組網作戰能力,該營官兵利用演習駐訓時機,主動邀請友鄰航空兵部隊開展對抗演練,圍繞地域通信組網、戰術戰法研究等方面展開專攻精練,從人員到單元進行深度組網融合。通過一次次演練,他們逐步實現從“全營一桿槍”向“全局一張網”的轉型。
“過去的戰爭是大吃小、多吃少,現代戰爭已經轉變為快制慢、準制偏。”該營官兵深刻理解這一作戰規律,為了搶奪防空戰場“制時間權”,近年來,他們大膽革新:導彈吊裝操作需要多人多車協同配合,通過作戰力量模塊化編組、優化操作流程,不僅把號手人數減少了,也縮短了整體吊裝時間,實現人與武器系統的更好結合。
2016年,該營抽組高學歷技術骨干組建了某型號裝備“教研室”,聚焦理論實踐教學、裝備挖潛、戰法訓法抓技術儲備。該營副連長潘子鑫結合訓練實際,從細節處進行創新,帶領連隊技術骨干研發的一鍵開關機系統,大幅縮減了雷達開機時間;軍士宋縣賓鉆研裝備維修疑難雜癥,將維護經驗梳理成冊,被列入該營帶教新員的教材目錄……
持之以恒搞創新、謀打贏,是該營官兵的奮進姿態。黨的二十大即將召開,官兵們練兵熱情高漲,他們一致表示:作為一支流淌英雄血脈、傳承創新基因的部隊,在實現強軍興軍的新征程中,我們將不斷提升打贏信息化戰爭能力,在實踐中繼承優良傳統,在創新中搶抓歷史機遇,努力創造更多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