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軍網 發布:2022-08-24 07:02:28
要始終堅持戰斗力這個唯一的根本的標準,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項工作向打仗用勁。
——習近平
導彈勁旅解鎖勝戰密碼
■中國軍網記者 王昕娟 林琮軼 通訊員 徐健 宣澤輝 王杰
深冬的西北高原,寒風刺骨,滴水成冰。一輛導彈發射車停駐在戈壁中央,車上導彈巍峨聳立。
“1號,點火!”隨著指揮長何賢達一聲令下,發射號手按下發射鍵,導彈呼嘯著騰空而起,噴涌著火舌直刺蒼穹。
至今,一等功臣、一級軍士長何賢達仍對2015年的這次實彈發射記憶猶新,因為這是火箭軍某旅發射的第100枚導彈,同時也是他帶領的那群年輕號手們發射的第一枚導彈。
同年8月,習主席簽署通令,給該旅記集體二等功,成為該旅官兵引以為傲的榮耀時刻。
2015年12月31日,是該旅官兵永遠難忘的日子——習主席向火箭軍授予軍旗并致訓詞。“努力建設一支強大的現代化火箭軍”,統帥的殷切期望,從此成為這支部隊如山使命。
上世紀90年代,作為戰略導彈部隊“核常兼備、全域懾戰”戰略規劃中一支重要的作戰力量,這支導彈部隊應時而生。20多年來,該旅始終立于新軍事變革浪潮前列,交出了一份解放和發展戰斗力的精彩答卷。
導彈點火,直刺蒼穹。王 杰攝
一專多能,全崗互換操作
2016年9月26日,習主席視察火箭軍機關,勉勵全體指戰員把火箭軍力量結構和部隊編成搞得更加科學,進一步解放和發展戰斗力。
統帥所指,兵之所向。在這場解放和發展戰斗力的“攻堅戰”中,該旅始終傲立前列。
旅隊發射的第100枚導彈怎么打?是簡單穩妥一些,讓它成為一個榮譽光環,還是……?“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練。”作訓參謀王飛云說道,“我們覺得這是一次難得的實操機會,應該讓這枚導彈為我們提升戰斗力發揮更大作用。”
何賢達記得,導彈騰空的那一刻,年輕號手們喜極而泣,這不僅標志著該旅又一個有實彈發射經驗的作戰單元誕生了,更重要的是,“那一次,我們開創了火箭軍極限溫度條件下實彈發射的先河。”
處處都為練兵場,人人都是戰斗員。新兵在磨礪中百煉成鋼,戰士在挑戰中解鎖更多可能。
至今,二級軍士長汪明喜都對一次“窩囊”的演習經歷“耿耿于懷”。
那次演習中,臨近發射,導演組突然判定擔任發射架瞄準號手的汪明喜“陣亡”。訓練場一下子炸開了鍋,等到備份號手接替完畢,已錯過了“點火”時間,任務被判定失敗。
汪明喜設想了無數種艱難作戰的可能,卻沒想過,自己連戰斗的機會都沒有。
在第二天的演練復盤中,領導犀利發問:在未來戰場上,如果骨干陣亡,該怎么作戰?
一專多能、隨機減員、全崗互換操作……新的練兵方式在該旅應運而生。不同專業號位間的隔閡被打破,比學趕幫超的濃厚氛圍席卷這支導彈部隊。號手們學習、訓練的任務量增加了,心卻更踏實了。
“現在,在發射單元出現重大減員的情況下,我們仍然能把導彈打出去,而且打得準!”該旅連長王哲介紹。
“我們一個作戰單元里要求至少5個人掌握全崗操作,指揮長則要掌握全部號位操作。”三級軍士長謝中華告訴記者。
指揮長是發射架的核心崗位,過去,這個崗位一般都由軍官擔任。軍士能不能擔任指揮長?軍官做的事情戰士能不能勝任?這個提議一出,全旅嘩然。
一切有利于戰斗力提升的想法都值得嘗試!
該旅著手分層次、分批次組織軍士業務培訓。通過學習,何賢達、謝中華等一批專業過硬、技能精湛的操作號手,短短半年就掌握了所有號位的專業理論和實裝操作。于是,火箭軍一場關于軍士指揮長的試點工作在該旅全面鋪開。
此后,該旅又誕生了一批軍士參謀、軍士教員……專業化軍士隊伍不斷壯大,成為這支導彈勁旅的中堅力量。
2022年3月,經習主席批準,中央軍委印發《軍士暫行條例》《義務兵暫行條例》以及《軍士職業發展管理暫行規定》等配套法規,將統帥對士兵隊伍的指示精神固化為政策設計、轉化為制度規定,新時代軍士的道路越走越寬。
精準操作,嚴格把關。宣澤輝攝
持續學習創新是終身使命
2021年3月底,數十支導彈部隊“當家人”齊聚導彈旅長競賽考核現場。而該旅“當家人”在質詢答辯環節的一個舉動吸引了諸多目光:不帶資料入場,“裸考”答卷!
提起當時這一舉動,該旅領導解釋道,在部隊發展建設中,不可避免地就會遇到許多新情況新問題,考場上逼自己一把,對提升自己指揮能力和促進單位長遠建設大有好處。
“當家人”的姿態就是一支部隊的姿態。準確把握國家安全和軍事斗爭形勢變化,加緊提高學習能力,大力培塑與建設世界一流軍隊要求相匹配的學習態度、學習動力、學習效能和學習創新能力,已經成為全旅官兵的共識。
“我最佩服的就是何賢達班長,他已經那么厲害了,還在堅持每天學習,利用一切空閑時間鉆研專業。”提起自己的“偶像”,靦腆的上等兵王科達打開了話匣子。
這位出生于2002年的大學生士兵入伍后分到了何賢達所在班,“做一等功臣手下的兵其實是有壓力的,必須不斷學習、不斷進步。任何時候都不想給大家拖后腿,凡事都想要爭第一。”
在榜樣的激勵下,王科達自我加壓,主動挑戰,現已成功從備份號手轉為發射架正式號手。
何賢達等高級軍士則對該旅新近的科技化練兵手段感慨不已。“過去的模擬訓練設備,大多基于減少裝備損耗,縮短號手培養周期,是一種‘苦練式的模擬’。”何賢達說道。而現在,依托該旅集智研發的某型導彈模擬訓練系統,官兵能完成所有號位流程操作訓練,以及彈體結構知識、分段性能測試等內容,是一種高度集成的智能化模擬。應用模擬訓練系統以來,該旅探索形成操作規程、技術規范、作戰流程、行動規范等4類18項成果。
演訓任務中,正在進行多波次導彈轉載。宣澤輝攝
2022年1月4日,習主席向全軍發布開訓動員令,要求大力推進體系練兵,大力推進科技練兵,全面推進軍事訓練轉型升級,練就能戰善戰的精兵勁旅。
“火箭軍是一個技術含量很高的軍種,科技練兵向來是我們的工作重點,我營一連就是‘科技練兵模范連’。”該旅“導彈發射先鋒營”教導員袁怡光介紹說,“我們鼓勵一批技術骨干牽頭成立了‘礪刃工作室’,集中鉆研改良操作技能,進行發明創造,助推戰斗力生成。”
如何快速學習,形成戰斗力?該旅女子測試排的姑娘們也給出了響亮的答案。
“如果說發射專業是大國長劍的執劍手,我們測試專業就是導彈的體檢師。”女子測試排班長臧玉嬌說道,她和一群平均年齡不到23歲的姑娘組成了全軍首支女子測試分隊。
女子測試排成立之初,上級要求當年形成戰斗力。執行演訓任務時,女兵們白天練操作,晚上背規程、學理論。“那段日子大家都憋著一股勁,恨不得連做夢都在訓練。”姑娘們告訴記者。
除了在專業上刻苦鉆研,女兵們在其他方面也毫不服輸。“我們的女兵心氣兒都很高,強度很大的‘獵人意志’訓練還有各類比武,她們都積極報名參與。”該旅技術營營長段波說道。
近年來,女子測試排圓滿完成多次重大演訓任務,先后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集體”“全國巾幗文明崗”。
測試女兵傳授操作經驗。宣澤輝攝
隨時準備上戰場
列兵張林豪還記得來部隊報到的那一天。
在先鋒營的樓梯口,一張醒目的海報吸引了他的注意:“先鋒營的官兵時刻警醒!距離下一場戰爭打響可能還有0日!戰爭沒有倒計時,隨時準備上戰場!”
“這是我們營的戰備觀。”袁怡光告訴記者,“導彈部隊的核心能力指標就是‘一聲令下,準時發射’,為了保證這一目標,我們必須要搶時間。”
推開任何一間營房的門,你會發現,每一個戰士的鋪位上擺放的不僅是“豆腐塊”,還有三個整齊碼放的包和一個像馬甲一樣的單兵攜行具。
“先鋒營每個人的水壺都是灌滿的,每塊電池都是充好的,背囊永遠裝好了放在枕頭邊上。”
火箭軍某旅一營某宿舍。宣澤輝攝
“能戰方能止戰,準備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這就是戰爭與和平的辯證法。”統帥的論述始終激蕩在該旅官兵心中。近年來,他們堅持邊斗爭、邊備戰、邊建設,對標未來戰場,著眼應對強敵在側、隨時生戰風險,不斷增強打贏能力。
“跟過去比,現在訓練的強度更大了,幾乎有半年的時間都在外執行任務。訓練更強調應對突發情況的能力,同時更加系統化、科學化,針對各人的不同情況開展針對性訓練,力求把每個人的潛力都挖掘出來。”二級上士、特裝車駕駛員趙望告訴記者。
汪明喜則對去年那次對抗演練記憶猶新:“導演組臨機設置各種情況,一會兒無人機過境,一會兒小股敵特襲擾……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還要做最精細的操作,那滋味兒,別提多酸爽了!”
在對抗中,多支導彈部隊互為對手,使出渾身解數設置復雜情境,千方百計阻撓對方發射任務。
“我不敢說以后打仗是什么樣子,但我們現在訓練一定是按照最復雜的環境去設置的。”汪明喜斬釘截鐵地說道。
演訓任務中,導彈成功發射。宣澤輝攝
20多年來,該旅堅持向能打仗、打勝仗聚焦,立下赫赫戰功——先后完成40余項重大軍事行動;先后榮獲30余項全國全軍榮譽,80余項火箭軍榮譽;140余人受到全國、全軍和火箭軍表彰;先后榮立集體三等功4次、集體二等功1次。
“我們的部隊應戰而生、為戰而強,只有保持隨時能戰的高狀態,挺起真難嚴實的鐵標準,才能有效提升履行新時代使命任務的能力,才能在關鍵時刻拉得出、沖得上、打得贏。”該旅領導說道。
“一切工作都必須堅持戰斗力標準,向能打仗、打勝仗聚焦。”統帥的號令指引這支導彈勁旅不斷淬煉,“大國長劍”必將愈煉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