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軍網 發布:2022-08-22 11:49:42
要把握飛行人才成長特點規律,優化發展路徑,完善培訓體系,提高培養質量和效益。
——習近平
“鯤鵬”伴我煉翼高飛
■中國軍網記者 王晨旭 通訊員 龍德勇 董幸陽
隨著飛機平穩落地,“90后”飛行員李曉的航跡圖里,又增加了一個新坐標。
李曉來自中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團。在該團列裝運-20的幾年間,他已參與執行了抗擊疫情緊急空運、跨國投送等10余次重大任務。
最近一次任務屬航線首次飛行,面臨著很多新情況。李曉說:“同行的老飛行員們經驗豐富、見多識廣,能和他們搭檔,是很難得的鍛煉機會。”可在之后的交談中,記者才知道,一開始的任務編排上,并沒有李曉的名字。
那天,參謀唐志浩拿著精心編排的任務機組表找團領導簽字。沒承想,領導從頭看到尾,一句話就把方案否了——
“怎么都是‘老飛’?”
唐志浩不假思索答道:“任務時間緊、要求高……”
團領導打斷他,說:“任務練兵是人才培養的催化劑。如果重大任務總是仰仗那些‘老面孔’,年輕飛行員就很難快速成長為‘精兵強將’。”
中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團飛行訓練后,團長李彥與機組人員在飛機旁研究飛行方法。張猛 攝
運-20是我軍軍事運輸航空領域的跨時代裝備,李曉和戰友們坦言:“改裝過程無異于重修一個學位。”為了讓新裝備快速形成戰斗力,他們抓住每一次設計院專家親臨授課的機會,深入了解運-20的設計理念、發展方向等;本團機務專家定期授課,他們就在實際經驗的基礎上,探究飛機操控的每個細節;組織外出學習,他們就將兄弟單位培訓管理的先進理念消化吸收、為我所用。
“鯤鵬”振翅,“雄鷹”奮飛。在“更芯換腦”的過程中,李曉和戰友們落實習主席關于“大抓實戰化軍事訓練,不斷提高訓練水平和打贏能力”的指示要求,快速突破思維定勢和操作習慣,實現了從理論到實戰的“換裝”。
“第一次上副駕駛,一臺發動機就‘停’了。”李曉說,在一場常規模擬訓練中,飛機剛起飛就遭遇重大“險情”——空中發動機停車。能夠在最不利的情況下確保飛機著陸,提高飛機戰場生存能力,是運-20飛行員的必備技能。成功處置“險情”后,李曉和戰友們,又一次站在實戰化的演訓場上專攻精練。
“實施防御機動轉彎!”在空中突然遭遇敵情威脅的模擬訓練中,機長教官張磊一聲令下,副駕駛盧旗凡緊握駕駛桿,往右一壓,一個漂亮的45度高空緊急閃避!原本在玻璃座艙蓋右下方的青翠山巒,猛地躍入右上方的窗格中。
這個動作,對于小型飛機來說或許不算什么,但對于有著巨大慣性的大型運輸機而言,是個不小的考驗。
低空高速進場著陸、低高度復飛、反向加部分增升著陸、大下滑角著陸……訓練里,張磊帶領盧旗凡順利完成一個個戰術動作。最終,運-20以近乎俯沖的角度,“撲”向跑道,穩穩著地。
中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團運-20飛機在復雜氣象條件下,進行雙機編隊飛行訓練。張猛 攝
仗要聯合打,兵要體系練。面對未來戰爭之變,如何駕馭新戰機迅速融入新體系、發揮新質戰斗力作用? 這也是該團飛行員們日常精飛苦練中同步在思索的問題。
換裝以來,該團大機群上高原、出遠海,實施“三無”條件下空投,實現了遠海飛行機群規模最大、海上飛行高度最低、入海飛行最遠等突破。在常態化組織聯合訓練中形成的“戰訓一致”組訓模式,也進一步強化了官兵打仗意識和體系作戰能力。
這是該團交出的一份份亮眼成績單——
在“金飛鏢-2021”考核中,參賽機組成員周函、何帆、段中寅駕駛運-20準時到達、精準著陸、“三無”空投,從多種機型、數十個參賽機組中脫穎而出,一舉奪得“金飛鏢”。
該團政委倪明介紹,自列裝運-20以來,他們以扎實戰績,不斷延伸“鯤鵬”航跡。湯加、俄羅斯、韓國、馬爾代夫、泰國、所羅門群島、緬甸、斯里蘭卡……在該團榮譽室中,一面面紅旗標注的航跡圖在記者眼中徐徐展開,運-20前進的每一步,都奮飛在人民空軍戰略轉型的征程中。
從沙場演兵到跨洲飛行,從馳援武漢到援外抗疫,他們鑄起“大國鯤鵬”的豪氣,鍛造出守護祖國和人民的鋼鐵之翼。
中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團運-20飛行人員精神振奮、信心滿滿。劉興文攝
如今,該團一批優秀新飛行員走上主戰崗位,全團官兵士氣高昂,伴著新時代強軍號角奮飛遠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