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建在連上 正氣充盈心間
——基層政治干部談如何做新時代“李延年式”政治干部
圖為《功勛·能文能武李延年》劇照。圖片制作:賈國梁
編者按
近日,電視劇《功勛·能文能武李延年》受到觀眾廣泛好評。李延年的形象為什么能夠得到觀眾充分認同?因為他展示出我軍基層政治干部應有的樣子,更道出我軍無往不勝的根本原因——支部建在連上,正氣充盈心間。如何賡續我軍優良傳統、做新時代“李延年式”政治干部?“軍人修養”專版特約4名來自不同基層部隊的指導員,聯系觀看《功勛·能文能武李延年》的感受,結合新時代政治工作實際,從不同側面談如何發揮好基層“黨代表”作用、如何立好新時代政治干部樣子,希望能對讀者有所啟示。
能文能武 軍政兼優
■武警某部指導員 譚志偉
“能文能武”是電視劇《功勛·能文能武李延年》中對李延年形象塑造的關鍵詞。作為連隊的政治指導員,李延年從點醒“逃兵”小安東到深入虎穴鋤奸,從率部發動夜襲到奪回陣地……環環相扣的劇情,不僅展現了李延年高超的政治教育和動員能力,更顯示出他過硬的軍事技能和指揮本領,一個能文能武、軍政兼優的指導員形象鮮活飽滿地呈現在觀眾面前。
這部電視劇是對歷史的真實寫照。從革命戰爭年代開始,我軍就大力倡導軍政分工不分家,“上馬能指揮打仗、下馬會做政治工作”,政治干部不僅用強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凝聚隊伍,也從未在戰斗一線缺席缺位。在艱苦卓絕的抗美援朝戰場上,正是無數個像李延年一樣能文能武的基層政治干部,凝聚起一支拖不爛、打不垮,“用特殊材料制成”的鐵骨雄師。
無論時代如何發展,形勢任務如何變化,戰士對干部的期待和信賴始終來自語言的真情感染、行動的有力感召。每一名戰士的英勇事跡,李延年都要求文書在戰斗日志中詳加記錄,并在戰斗動員中多次提及,用實打實的榮譽載體激發大家的戰斗熱情。每一回合敵人的進攻,從組織狙擊小組、利用反斜面保護自己,到整編隊伍恢復戰斗力,李延年都能精準判斷戰斗形勢,果斷采取有力措施,用一次又一次成功的作戰行動積聚起戰士們堅守到底的堅強信念。如果說李延年用“衛國就是保家”的道理闡明了價值追求,統一了思想,凝聚了力量,那么他身先士卒的行為示范,則贏得了戰士們發自內心的信任,讓戰士們自覺景從,成為戰場上我軍官兵的制勝密碼。
政治工作者的形象本身就是力量。炮火硝煙的戰場上,打仗本領就是政治干部形象最直接的體現,也是政治工作威信的重要來源。面對敵人的炮火封鎖,李延年只身試探,摸索出炮擊規律,成功帶隊增援346.6高地;面對上級的不相信,“解放戰士”的不自信,李延年敢于擔當,帶隊鋤奸,把政治工作融入軍事斗爭,樹立起自己在連里的威信。
戰場上不硬氣,指揮打仗沒底氣,官兵自然難服氣,這不僅損害了政治干部形象,還會影響政治工作的威信。李延年總是一身戰斗著裝,戰前會議敢于建言,任用骨干敢于壓擔,連長調走后能夠補位,生死阻擊時勇于沖鋒,讓人感到革命戰爭年代的政治干部精業務有定力,懂軍事有底氣,政治工作的威信便在無形中孕育出來,政治工作的威力也在無聲中顯現。
連隊黨支部處在黨的工作的最前沿、戰斗的第一線,是與基層官兵最接近的黨的組織。我所在單位地處改革開放前沿,多元文化交鋒激烈,官兵思想比較活躍。作為黨支部書記,沒有扎實的政治理論素養,便難以理直氣壯地講明大道理,旗幟鮮明地批駁歪歪理;沒有過硬的軍事本領,就無法腰桿挺直喊“看我的”,更無法斬釘截鐵讓戰士“跟我上”。
每次自己站上講臺開展教育,踏上操場帶隊指揮,都強烈地感受到新時代政治干部的角色定位就是要努力成為“兩個行家里手”,政治工作必須是行家里手,軍事工作要爭當行家里手。不僅要在辦公室“練筆桿”,更要上訓練場“練槍桿”。只有把政治工作當本職、把指揮打仗當使命,具備“筆桿”“槍桿”都過硬、政治軍事都拿手的全面素質,才能當好連隊黨支部的領航員、激勵練兵備戰的宣傳員、遂行多樣化任務的戰斗員。
發揮好新時代基層“黨代表”作用
■北京衛戍區某部指導員 周 輝
在電視劇《功勛·能文能武李延年》中,李延年作為連隊指導員、基層“黨代表”,不僅宣傳鼓動有一套,而且指揮打仗有一手,是官兵思想上的領路人、戰斗中的主心骨。在景仰敬佩之余,我不禁想,作為新時代的基層政治干部,我們靠什么擔當重任,發揮好基層“黨代表”作用?
靠教育鑄魂。黨代表,代表黨,肩負著傳遞黨的聲音、為黨鑄魂育人的重任。劇中,面對臨戰脫逃的小安東,李延年沒有像連長那樣想著用軍法處置他,而是以“二妞”的故事切入,將心比心、娓娓道來,通過共情啟發的教育方式,讓大家聽完后自己去評判,使全連官兵明白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偉大意義。從李延年身上,我們看到了那個年代的“黨代表”們,盡管文化程度不高,卻能把道理講得明白通透、實在管用,讓官兵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時代在變、任務在變、人員在變,但政治工作鑄魂育人的本質沒有變,“黨代表”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的看家本領永遠不能丟。作為新時代基層政治干部,要活用教育資源講好大道理,多一些有血有肉、有滋有味、有情有義的啟發式教育,少一些空洞無物、枯燥乏味、不接地氣的說教,用官兵聽得懂的語言、好接受的方式,達到教育人、啟發人、激勵人的效果。
靠組織聚魂。劇中,面對輪番進攻的敵人,李延年沒有退縮,而是帶領官兵誓死守衛陣地,最終贏得勝利。應當看到,勝利依靠的不是李延年個人的力量,而是組織的力量。每一次連隊出現人員傷亡后,李延年都要第一時間整頓組織、整編力量,這樣打散的官兵才有主心骨、定盤星,才會愈戰愈勇。回顧我軍歷史,三灣改編開創了我軍“支部建在連上”的先河,這是人民軍隊偉大的創舉,讓我軍無論是指揮員犧牲,還是建制被打散,只要黨組織在,就能夠迅速組織起來,重新投入戰斗。作為基層政治干部,要明白支部建在連上,更要強在連上。平時要善于用組織的力量把部隊團結起來、凝聚起來,通過落實嚴格的組織生活制度強化官兵的組織觀念,讓官兵相信組織、依靠組織、服從組織,用組織的力量強化凝聚力、提升戰斗力。
靠形象塑魂。劇中有這樣一幕讓我動容:李延年承諾只要打掉敵人坦克的瞄準鏡,就給戰士羅厚財記上一功。這名原國民黨軍隊的“解放戰士”卻誠懇地問:“能不能推薦我入黨?”在這支嶄新的隊伍中,羅厚財看到了什么?我想很大程度上,就是李延年這個“黨代表”的人格魅力,讓他真實地看到了黨的光輝形象。這樣的政治干部誰能不愛:為證明戰士清白,他冒著風險帶領“解放戰士”開展鋤奸行動,用信任換取信任;為通過敵人的炮火封鎖區,他只身一人冒死蹚過危險區尋找規律,用生命守護生命。作為基層政治干部,一言一行關乎黨的形象,一舉一動影響黨的聲望。應當看到,新時代的95后、00后官兵,他們看你怎么說,更看你怎么做。基層政治干部要想塑好他們的魂,必先樹好自己的形象。要像李延年那樣,爭做能文能武的行家里手、身先士卒的榜樣標桿、知兵愛兵的帶兵模范,平時懂政工、能指揮、作表率,戰時善鼓動、能打仗、敢沖鋒,切實用良好形象立起政治工作威信。
知兵愛兵是政治干部的“基本功”
■海軍某部指導員 陶佳偉
國慶期間,主旋律電視劇《功勛·能文能武李延年》頻上網絡熱搜榜,收獲了極高的口碑。劇中,李延年在批評處理“逃兵”小安東時的發言,既讓小安東深刻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更讓指戰員群情振奮,義無反顧沖上前線,保衛身后的家園。有網友看后評論:“感覺熱血直沖腦門,從未見過如此扣人心弦的教育講話。”
深諳愛兵之道,把每名戰士裝在心里,是李延年能夠開展扎實有效政治工作的基礎和前提。每名戰士入連,特別是“解放戰士”,其個人經歷、家庭情況、思想狀況和優缺點等,李延年都能了解得一清二楚,并能有的放矢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文書王毓文想當班長帶兵打仗,但李延年知道他只讀過《孫子兵法》并無實戰經歷,安排其記錄戰斗日志并利用作戰機會鍛煉他;班長陳衍宗拿著繳獲的武器想得到表揚,但李延年深知他有些個人英雄主義,教育他應盡到班長職責……正因為李延年知兵愛兵,才能在戰況緊急、困難重重的時候,凝聚兵心,激發出連隊官兵強大戰斗力,實現絕地反擊。
愛兵是我軍戰斗力的生成源泉,更是克敵制勝的重要法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愛兵,首先要把戰士當親人,真正尊重戰士、真正關愛戰士、真正幫助戰士,讓其獲得歸屬感。電視劇中,李延年說的“尊重和信任也是戰斗力”這句話,讓我感同身受。我所在部隊要求每名干部骨干建立《知兵錄》,記錄官兵的點滴經歷,營造“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和諧內部氛圍。去年,一營突擊車連執行某次海上任務,指導員根據隨身攜帶的《知兵錄》,了解到一名上士家屬即將生產,及時協調機關部門派人家訪照顧,讓這名上士安下心來,最終圓滿完成任務。這名指導員坦言:懷著慈母心、傾注兄長情,講暖心話、做暖心事,用真情實意才能換來上下同心。
當然,作為一線帶兵人,更要善于從政治上關心戰士。朱德同志在《革命軍隊管理的原則》一文中指出,“關心和愛護士兵,最根本的是幫助他們提高政治覺悟”。新時代政治干部要做為官兵解難釋惑的“行家”,注重在官兵心中筑牢理想信念,引導官兵對黨忠誠、矢志報國。像李延年動員教育那樣,“為了完成上級交予我們的任務”“為了保衛千千萬萬的二妞”,與官兵達到“同頻共振”,堅定官兵殺敵報國信念;要做好官兵成才的“階梯”,尊重官兵個性、欣賞官兵優點,積極調動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提供給他們展示才華的舞臺,如同劇中李延年那樣充分肯定羅厚財的能力,設立狙擊小組執行作戰任務,引導官兵向成為“戰斗英雄”的他看齊;此外,還應注重嚴格要求與關心關愛相結合,強調依法治軍、依法帶兵,如同李延年批評陳衍宗沒有盡到班長職責、缺失戰場紀律那樣,使官兵自覺樹立正確價值取向,在嚴管厚愛中凝聚和激發戰斗力。
時代在變,官兵思想在變,但愛兵之道不會變。如同堅守在346.6高地的李延年,以愛兵之心牢牢團結七連全體指戰員,既設身處地為官兵著想,又著眼大局擔當盡責。這種愛兵之道,依然值得我們新時代政治干部學習。
點燃官兵的“英雄夢”
■空軍某部指導員 楊思聰
“你知道這上邊記著什么不?這上邊寫著346.6高地上,所有戰斗過的戰友的事跡,我們決不能讓烈士默默無聞……”在電視劇《功勛·能文能武李延年》中,有這樣一個“小本子”多次出現,給無數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它叫情況記錄本,也叫戰斗日志,記錄著戰場上七連每一個指戰員的表現,是李延年用來“評功授獎,考評戰斗經過,吸取經驗教訓”的。在李延年看來,“這個本子,關乎每一個戰士的榮譽,每一個班、排,以及七連的榮譽,一定要記錄好、保護好”。在最后決戰來臨之前,他安排專人將這個本子送回營部。官兵們則將之視為“功勞本”,以能被記上一筆為榮,以爭當“戰斗英雄”為目標,每個人都英勇無畏,戰斗到最后一刻。
一本戰斗日志,記錄的是身邊人、身邊事,承載的是官兵們對于戰功、榮譽的渴望,折射的是一支部隊始終高昂的精氣神。正如朱德同志所說:“部隊中人人精神振奮,你也想立功,我也想立功,這樣就會打勝仗。”我所任職的連隊,也是一個榮譽厚重、看重榮譽的集體。一直以來,我們都鼓勵官兵“人人爭先、事事爭優”,持續營造“尖子吃香、精武光榮”的濃厚內部氛圍。去年底,連隊10余名被評為“四有”優秀個人的同志,全部是在大項任務中有突出表現,在日常工作中數一數二的崗位能手、訓練標兵。今年初,一名同志在備戰上級比武的過程中突發眼疾,左眼視力下降,但他堅持依靠右眼繼續備戰、參加比武,最終一舉摘得第一。他告訴我:“是對榮譽的渴望,讓我戰勝了身體的傷痛!”
和很多兄弟單位一樣,我所在的連隊也是以95后、00后官兵為主體,他們大多家庭條件不錯、入伍前吃苦較少,但大家真的怕吃苦嗎?事實并非如此。訓練場上,不怕流血流汗,爭著打破老兵紀錄的是他們;在急難險重任務中,不怕危險搶著報名,不辭辛苦搶著多干的還是他們。恰如一名年輕戰士所說:“我們渴望被看到、被認可,渴望建立屬于我們的榮耀!”
一次戰功、一份榮譽,意味著歷練和付出,有時甚至要以鮮血和生命為代價,但它賦予了青春別樣的意義,見證了一名革命軍人的成長。軍人需要崇尚榮譽,軍隊需要續寫榮光。作為新時代的基層政治干部,需要引導官兵樹立正確的榮譽觀,正確對待和爭取榮譽,既高揚革命英雄主義旗幟,在任何困難挑戰面前,堅決做到壓倒一切敵人、而決不被敵人所屈服,像劇中的排長張紹杰一樣,為了勝利,以己之軀引燃敵人的火藥庫,將自己的名字留在戰斗日志上;也像李延年批評教育戰士陳衍宗時所說的那樣,不搞個人英雄主義,始終樹立集體意識、大局觀念。同時,還應教育官兵注重追求榮譽的過程,看淡榮譽評比的結果,自覺做到“在榮譽上不伸手”,像文書王毓文一樣,直到犧牲也不肯在戰斗日志上為自己多記一筆,甚至還要叩問自己,還有哪些不足、如何提高,不斷完善自己。
每一名官兵的“英雄夢”都需要被點燃。基層政治干部都應做官兵夢想的“播火者”、成長的見證人:多肯定鼓勵、教育引導,幫他們找準奮進方向;搭舞臺、壓擔子,讓“千里馬”在強軍征程中脫穎而出……把官兵的精武故事、典型的奮斗身影,請進榮譽室、掛在燈箱上、編入教案中,讓官兵“英雄夢”競相萌芽,在一路追夢圓夢中,書寫新時代革命軍人的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