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功勛·能文能武李延年》,全方位、立體式呈現了一個文武兼備、帶兵打仗的政治干部形象,生動展現了我軍政治工作的強大威力。該劇在獲得觀眾好評的同時,也引發廣大官兵對如何做好新時代軍隊政治工作等話題的思考。
——編 者
政治干部要過好軍事指揮關
■高 寧
一直以來,社會上有的人心存疑問:軍隊歷來由連長、營長等軍事干部指揮打仗,我軍設立的指導員、教導員等政治干部在戰場上有什么作用?
電視劇《功勛》第一單元《能文能武李延年》一經上映,就引發社會的廣泛關注和熱議。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該劇打破了以往影視作品中軍隊政治干部的刻板印象,呈現出一名全新的文武兼備的政治干部形象,充分展現了基層政治干部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增強了人們對政治干部的認識。
我軍正是因為有著眾多像李延年一樣政治工作能力強且軍事素質高的各級指揮員,才有力推動了戰斗力的生成。這部電視劇中反映的眾多細節,為今天我們做好政治工作、提升政治干部綜合能力提供了有益啟示。
一
劇中,指導員李延年能文能武,槍法極為精準。為教育逃兵小安東但又不打傷他,他開槍打出去的子彈恰好擦著小安東的頭皮飛過去,這讓連里的特等射手也敬佩不已。實際上,軍政兼通一直是我軍的優良傳統。我軍的政治工作和軍事工作在任務上有所區分,但兩者從來都是分工不分家。在革命戰爭年代,許多老一輩革命家都能文能武,先后擔任或兼任軍政兩種職務,做政治工作是行家里手,軍事工作同樣能扛得起來。例如,陳毅先后擔工農紅軍師長、軍政治委員、軍長,聶榮臻在抗日戰爭期間曾擔任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等等。解放戰爭中,擔任劉鄧大軍的六縱政委杜義德,在縱隊司令員養傷期間曾軍政一肩挑,率部千里躍進大別山,被劉伯承稱贊為“政委兼司令,司令兼政委,文武雙全”。
我軍政治干部的這種優良傳統,在今天依然需要傳承與弘揚。當今時代,戰場瞬息萬變,戰機稍縱即逝,現代戰爭讓政治干部進一步走上打贏的前臺,對政治干部的綜合素質要求更高、更全面。習主席在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政治干部要努力學軍事、學指揮、學科技,全面提高綜合素質和實際能力,政治工作要成為行家里手,軍事工作也要成為行家里手,這樣才能把政治工作做好。
面對新要求新任務,我軍通過推動軍政崗位互換、專項學習等方式,大力提升政治干部的軍事素質,著力解決了以往一些政治干部在作戰與訓練中插不上手、說不上話、使不上勁的問題。新時代政治干部要成為政治工作和軍事工作兩個方面的行家里手,就必須做到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需要什么練什么。唯有如此,才能充分發揮我軍特有的政治工作優勢,更好發揮政治工作的功能作用。
二
戰場打不贏,一切等于零。軍人的專業是打仗。政治干部作為指揮員,領兵打仗、指揮若定是必備素質。《能文能武李延年》通過多種戰斗場景展現了政治干部李延年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比如,在奪取346.6高地的戰前任務部署會上,李延年不僅準確理解了上級決策意圖,更提出進攻前增加一次襲擾偵察的建議。這正是他在精準把握敵人心理特點的基礎上,與敵斗智斗勇的謀略體現。在陣地防御戰中,面對敵人密集猛烈的炮火,部隊一度面臨艱難的困境:留在陣地上硬抵抗會遭受大量殺傷,撤離至陣地反斜面又因地勢過于陡峭、碎石過多,不利于部隊隱蔽和快速反擊。李延年憑借敏銳的觀察和冷靜的思考,大膽指揮部隊埋伏于炮火沒有覆蓋的雨裂溝中,等占領陣地的敵人遭我炮火打擊后,再發起突然反擊,最終打退敵人、重新奪回陣地。
我軍政治干部始終有著能打仗、會指揮的優良傳統。被稱為“政工元帥”的羅榮桓,在抗日戰爭期間曾創造“敵進我進”的“翻邊戰術”,帶領部隊打入敵占區,一舉粉碎了日軍對我根據地的“掃蕩”。如今,新修訂的《軍隊政治工作條例》鮮明提出,政治委員、政治教導員、政治指導員和本單位軍事主官同為單位首長、同為指揮員,與軍事主官共同組織指揮,完成作戰、訓練和非戰爭軍事行動等任務。政治干部若過不了指揮關,特別是過不了聯合作戰指揮關,不具備相應的指揮能力、指揮藝術,在未來戰爭中就會敗下陣來。因此,新時代的軍隊政治干部,不能做訓練的“旁觀者”、打仗的“門外漢”,需時刻反思自省:我們能不能像李延年一樣領兵打仗、能不能帶領部隊打勝仗?
當然,政治干部學指揮,不能只停留在知識層面、理論層面,不能“紙上談兵”、照搬照抄,關鍵在于能夠熟練掌握訓法戰法,具備打贏信息化戰爭的指揮能力,掌握克敵制勝的辦法和手段,能在戰場上出實招、得實效。只有政治干部真正懂指揮、會打仗,將戰時政治工作自覺融入作戰的各領域、全過程,才能帶來部隊戰斗力的倍增。
三
戰爭既是武器裝備、軍事技能的比拼,更是軍人意志的較量、戰斗精神的比拼。政治干部作為示范員,必須具有鋼鐵般的意志和英勇頑強的戰斗作風,才能在戰場的關鍵時刻做部隊的“主心骨”“定盤星”。《能文能武李延年》通過一系列精彩的戰爭場景,淋漓盡致地展現李延年率領部隊誓死完成任務的決心意志和軍人血性。劇中,作為政治干部的李延年身先士卒、敢打敢拼,通過敵炮火封鎖區時,自己帶頭實測炮火間隔。在防御作戰中,他敢于與敵白刃格斗、刺刀見紅。特別是在抵擋住敵人多輪進攻、我方部隊傷亡嚴重的關鍵時刻,李延年臨危不懼,以身示范,激發起官兵戰勝敵人的頑強斗志……
“以令率人,不若身先。”實踐反復證明,政治干部自身的表率行動往往是最好的政治工作,也最容易激起所屬官兵行動上的“同頻共振”。革命戰爭年代,我軍政治干部以鋼鐵般的戰斗意志和頑強的戰斗作風,始終沖鋒在一線、工作在一線,被部隊官兵當成“主心骨”。今天,政治干部同樣需要像李延年一樣,在實戰化訓練中摔打磨煉,鍛鑄堅強如鋼的意志品質,在急難險重任務中沖鋒陷陣,發揮身先士卒的表率作用,真正成為激發官兵戰斗精神的標桿、樣板。
把工作做到戰士心坎上
■余遠來
電視劇《功勛·能文能武李延年》展現了一名軍隊政治干部的良好形象,運用不同細節道出了如何帶好部隊的精髓,不僅體現出軍旅影視創作的藝術水準,而且引起人們對制勝未來進行有益思考。
人們常說,“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這是從戰場上得來的經驗教訓。可以說,任何一個戰斗單元的骨干,都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該戰斗單元的戰斗力。抗美援朝戰場上,如何帶好一個補入不少“解放戰士”的連隊,如何做好戰士的思想工作、讓連隊的戰斗力得到最大程度的釋放,《能文能武李延年》在短短6集內給出了清晰的答案。
戰爭是殘酷的。在戰場上帶部隊,首先要讓官兵懂得為何而戰、為誰扛槍的基本道理。如若不然,一旦大敵當前,大家就會失去“主心骨”。
《能文能武李延年》的故事剛剛開始,就出現一個擺在主人公李延年面前的棘手問題:戰士小安東臨陣脫逃,處理不好可能會極大影響連隊的士氣,產生不好的示范效應。在連長要按照軍法處置小安東時,李延年接過處置權,以小安東身世為素材展開了一場生動的思想教育課。他以解決小安東的思想問題為切入口,用淺顯的話語講清楚了保衛國家對個人和家庭的重要意義,引發大家思想共鳴,使低落的士氣重新高漲起來。最后他采取“槍口抬高一寸”的處置方法,使小安東不僅深刻反省了自己的錯誤,也明白了指導員“治病救人”的良苦用心。這也催生了小安東在戰場上的勇氣血性。
這段劇情將李延年熟知每名戰士家庭狀況、心理狀況的細心用心和他精湛的軍事技術,表現得非常充分而又不著痕跡,令人拍案叫絕。這種展現手法使人物同時具備了溫情和剛毅的兩面,從而立體豐滿起來。
帶部隊,就要建立相互信任,讓每一名戰士打心眼里相信組織、信賴干部。劇中有一句多次出現的臺詞—“尊重和信任也是戰斗力”。這是李延年用來教育五班長的話,五班長又較好地貫徹到了實踐中。看似一句簡簡單單的話,卻點明了人民軍隊克敵制勝的一條寶貴經驗。
信任不是單向施壓構建起來的權威,而是雙向互動帶來的信賴。這部電視劇通過不少細節,生動刻畫了李延年對戰士創造精神的尊重、對戰士忠誠勇敢的信任、對戰士發揮個人所長的鼓勵。針對國民黨特務陣前許以高官厚祿、企圖策反“解放戰士”的嚴峻現實,上級要求對“解放戰士”進行嚴厲審查。在爭取無果的情況下,李延年帶領“解放戰士”精心策劃了一次“鋤奸行動”。這既展現了李延年的有勇有謀,更揭示出他對戰士的信任。也正是由于李延年發自內心的尊重和信任,小安東迷途知返,羅厚財屢建奇功,司號員拼死送信,王毓文一改怯弱,陳衍宗不再冒進……
這種尊重和信任的建構,一是源于帶兵人發自內心的真誠,二是源于帶兵人自身素質的過硬,兩者不可缺其一。劇中用多處細節講述了李延年的文武兼備。襲擾迷惑敵人的建議、通過炮火封鎖區的指揮得當、戰場上班組戰術的巧妙運用、雨裂溝的精彩設伏等,無不體現出他善于指揮作戰的能力。作為指導員,他既能凝聚兵心,又指揮若定,成為戰士們心目中的“定海神針”,讓整個連隊生發出強大的凝聚力、創造力和戰斗力。
帶部隊,就要不斷強化官兵信心,讓官兵始終保持敢戰敢勝的強大意志和決心。對于一支部隊而言,信心強,則敢戰敢勝;信心失,則不戰而潰。李延年帶著連隊堅守346.6高地,在通信中斷、傷亡過大、孤立無援的情況下,靠的就是用信心凝聚兵心,從而將連隊緊緊攥成鐵拳,一次又一次擊垮敵人的反撲。電視劇對于敵情危情只是客觀表現,并不刻意渲染;對于志愿軍戰士的信心決心的表現,也盡量力求真實,蘊含于細節之中。劇中,李延年善于做思想工作,善于激勵士氣,但并不是使用空洞的口號、煽情的話語,而是針對每一個不同的對象,采取不同的方式。他對五班長循循善誘,對陳衍宗嚴肅批評,對王毓文和顏悅色,對羅厚財勉勵有加……就像打鼓敲到了鼓點,點穴點到了痛處,他真正把工作做到戰士的心坎上,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他這樣帶出來的兵,自然是生龍活虎、勇往直前。
劇中還有一個細節頗值得品味—李延年交代文書王毓文堅持記好戰斗日志,要求把每一個戰士的英勇表現都記錄下來。誰也不是天生的英雄,面對生死大家都會有自己的斟酌考量。如何有效激發信心、祛除懦弱?李延年找到了一個很好的“抓手”:戰士們都有“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內在氣節,當他們想到自己的英雄事跡可以被銘記與流傳,就激發起對英雄的崇慕與渴求,進而化為英勇殺敵的強大動力。立功創模是我軍政治工作的優良傳統。李延年將這一項工作與戰場實際相結合,讓戰士們從一個小本本上真切體驗到存在感、獲得感。榮譽因此而生,信心由此而來。
《能文能武李延年》之所以能獲得好口碑,既在于其歷史真實性,又在于其思想深刻性。劇作通過平實塑造李延年能文能武的豐滿形象,延伸出很多道理,對于我們如何選拔培養優秀干部、如何帶好部隊都具有啟示與借鑒意義。這是影響更為深刻的“功勛”,值得仔細品鑒回味。
圖片由電視劇《功勛·能文能武李延年》劇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