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國勛章”獲得者李延年——
把自己的一切交給祖國
■蘇筱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馮強
國慶節前夕,“共和國勛章”獲得者李延年受邀為廣西軍區某直屬單位官兵上一堂黨史學習教育課。這位93歲的老兵,以自己的軍旅生涯為主題,通過聲情并茂的講述,激勵年輕官兵傳承發揚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在軍營建功立業。
平日里,李延年很少提及自己的赫赫戰功。“所有榮譽不僅僅是給我個人的,是國家對所有烈士的褒獎,我們要永遠銘記為新中國犧牲的英雄們。”李延年說,現在和平安寧的生活是烈士用鮮血換來的,我們要珍惜今天的日子,祝福祖國更加繁榮昌盛。
篤定信念跟黨走
1928年,李延年出生在河北省昌黎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4歲時,他跟著同鄉來到東北長春一家糧食加工廠當學徒,說是當學徒,實際上他還要服侍老板,時常挨打受罵,滿肚子都是苦水。1945年10月,懷著“跟著共產黨為窮苦人打天下”的樸素想法,李延年在長春參軍入伍,成為一名革命戰士。
“那段時間雖然累,但大家士氣高昂,渾身有使不完的勁兒。”李延年隨部隊執行掃除長春外圍殘敵的任務,白天緊張戰斗,晚上抱著槍打個盹,時刻準備投入戰斗。在戰斗中一直表現英勇的李延年,1947年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
遼沈戰役打響后,李延年所在的東北人民解放軍第10縱隊參加黑山阻擊戰,負責阻擊兵力數倍于己的國民黨廖耀湘兵團。
“我們連夜急行軍,雙腿跑贏了敵人的汽車,趕在天亮之前到達預定地點修筑工事。”李延年清楚記得,當時部隊正在搶修工事,敵人以數倍兵力撲了上來,我軍英勇抗擊,一批批戰友血灑前沿陣地。一個戰友犧牲了,另一個就立即補上去,許多戰友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戰斗一場接著一場。遼沈戰役結束后,李延年又參加了平津戰役,作戰勇敢的他多次立功受獎。1950年8月,李延年參加湘西剿匪期間,被提拔為連隊指導員。
戰火硝煙寫忠誠
幾十年軍旅生涯,李延年最難忘的一場戰斗,是抗美援朝戰場上的346.6高地收復戰。
1951年10月,李延年擔任志愿軍某營七連指導員,他所在營奉命對失守的346.6高地實施反擊。“敵人的炮火猛烈,我們營接到命令執行強攻任務。”李延年回憶,自己所在營攻擊時,發現敵人每隔3分鐘左右就會進行一輪炮擊,掌握這個規律后,他和戰友利用這個間隙悄悄摸上去。經過激烈戰斗,終于把高地奪了回來,但電臺被炸毀,后方指揮所無法知曉他們的情況。
敵人一輪又一輪壓向我軍陣地。李延年所在連只剩下40多人,其他連隊情況更差。全營彈藥嚴重不足,打完彈藥的官兵靠撿拾敵人的武器,打退敵人一波又一波進攻。李延年冒著炮火到各班了解情況,及時對陣地人員進行組織動員,將友鄰連隊剩余的戰士編成班,明確指揮關系,繼續投入戰斗。戰斗中,李延年被一發炮彈的碎片擊傷,鮮血滲透衣背,他卻渾然不顧,帶領官兵堅守陣地,直至得到上級命令才撤出。
1952年11月,李延年被志愿軍總部授予“一級英雄”稱號,榮立特等功,并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自由獨立二級勛章。
1979年,年過五旬的李延年作為廣西軍區原某邊防師政治部副主任參加了邊境自衛作戰,多次冒著炮火硝煙深入前線傳達上級指示,組織運送傷員,出色完成各項任務,榮立三等功。
隨后,李延年被提升為師副政委。他一直戰斗在邊防一線,直至1983年離休。38年從軍路,李延年留下的是沖鋒的身影。
永葆本色當好兵
多年來,不論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上,李延年淡泊名利,堅持原則。只要身體條件允許,他去距離不遠的學校給學生作報告,都是騎自行車前往。干休所工作人員對他說:“您年紀大,又是一名戰斗英雄,可以要求派車保障出行。”李延年卻說:“我只是盡了一名戰士的本分,不能向組織提要求。”
李延年的妻子患病10多年,兒女不在身邊,家里也沒有請保姆,從買菜做飯到添衣喂藥,妻子的大部分生活起居都由李延年來照顧。他常說,黨給了我們這么多待遇,沒什么后顧之憂,作為一名黨員,一定要活到老、學到老、奉獻到老,不能給組織添麻煩。
“作為老戰士,我見證了犧牲戰友的忠誠和無畏,有責任把戰友們的故事講好,把革命傳統傳下去。”離休后,李延年先后擔任多所中小學的校外輔導員,給學生們作愛國主義、傳統教育報告。他堅持常年讀書看報聽廣播,刻苦學習黨的理論,經常紙筆不離手,隨手做筆記。他的書桌上,擺滿了各類政治學習書籍,書和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滿了理論要點和心得體會,一筆一畫寫滿對黨的忠誠。
這些年,李延年把自己在槍林彈雨中獲得的各類獎章證書,捐獻給了博物館、軍史館。“作為一名軍人,在戰場上要驚天動地,走下戰場要甘于平淡。”李延年說,“我這輩子就想當一個能打勝仗的好兵,把自己的一切交給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