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初心鑄忠誠
——記武警上海總隊執勤第四支隊執勤十中隊
■光明日報記者 劉小兵 光明日報通訊員 王樹人 馮來來
“1921年7月,10多位有志之士趕到這個幽靜小院,輕輕叩響銅環……”6月16日,上海中共一大紀念館內,一位神采奕奕的武警戰士聲情并茂地講述著那段風云激蕩的歷史。
這位戰士是武警上海總隊執勤第四支隊執勤十中隊的李帥,是十中隊20多年來培養的第100名黨史義務講解員。
駐守在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十中隊官兵自覺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黨的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十中隊指導員楊澤楠說,官兵在學習領悟黨史中堅定理想信念,在奮發有為中踐行初心使命。
接受紅色洗禮 賡續紅色血脈
6月9日,由十中隊官兵創作拍攝的《兵哥說黨史》教育短視頻第100集正式上線。這部“網紅黨課”系列視頻從首集推出就備受追捧,網上點擊量破3億次。
“去年夏天,在中共一大紀念館拍了第一集,我講述了陳望道廢寢忘食翻譯第一本《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的故事。”十中隊講解員、下士陳伉告訴記者,為了挖掘出生動有趣的黨史故事,他和戰友查閱了40余種資料書籍,探訪了26個紅色場館。
“每一次拍攝都是一次受教育的過程。”短視頻主創人員、上等兵何俊在拍攝過程中一次次被共產黨員追求崇高信仰的感人故事所震撼。
“駐守黨的初心始發地,豐富的紅色資源成為官兵學習感悟黨史的最好教材。”十中隊指導員楊澤楠說,官兵們在接受紅色洗禮中自覺賡續紅色血脈。
自1999年至今,十中隊培養出百名義務講解員接力在中共一大紀念館、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等紅色場館講解傳播黨史。“當兵之前,我對黨史一知半解,當上講解員后,我發現理想和信念不再是抽象的詞匯,而是一個個用生命詮釋的真實故事。”年僅20歲的義務兵徐鵬昊感觸頗深。
近年來,十中隊攜手中共一大紀念館,組成軍地黨史知識宣講團,為駐地社區、企業、學校開展黨史宣講700余次,派出20余人到駐地5所學校擔任校外輔導員。2019年,十中隊被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共青團中央授予“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軍地共建共育基地”。
繼承先輩精神 肩負使命擔當
革命戰爭年代,十中隊前身部隊在戰爭中浴血奮戰,立下赫赫戰功。邁入新時代,中隊官兵以革命先輩為榜樣,開展“學戰史學戰例學戰將”和比素質看吃苦精神、比作風看戰斗士氣、比意志看頑強品質“三比三看”活動,練就過硬作風。
2020年6月,下士黃躍參加支隊軍事比武時不慎劃傷手腕,但他強忍劇痛繼續參賽,最終勇奪桂冠。醫務人員給他包扎時說:“看著都疼,你是怎么忍下來的?”黃躍回答:“邱少云烈火焚身都能忍住,我這點痛算什么!”
科技日新月異,中隊官兵意識到“不大膽創新,就打不贏明天的戰爭”,他們把執勤哨位當陣地建、把擺兵布陣當戰法研、把情況處置當實戰練,在支隊率先完成執勤信息化改造升級。“在前不久支隊組織的實戰化拉動演練中,一系列高科技手段的運用,使我們創造了出動時間最短、攜帶裝備最全、指令下達最準、通聯手段最多、分隊協同最好的成績。”十中隊隊長王浩深感自豪。
自1982年開始,十中隊“雷鋒班”堅持每月20日到南京路上開展為民服務活動。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十中隊“雷鋒班”為民服務活動也沒有中斷,十中隊“雷鋒班”現任班長汪維巧說,官兵采取小群多路的方式,深入社區、企業開展為民服務,并探索出“點對點”“菜單式”服務新模式。
“奶奶,過年好!祝您牛年大吉。”2021年除夕夜,十中隊“雷鋒班”戰士圍坐在一起,通過手機給駐地南京東路街道的李奶奶拜年,接到官兵電話,李奶奶笑得開心極了。在駐地社區街道,有不少孤寡老人,每到春節,十中隊官兵就會邀請他們到中隊一起吃年夜飯,至今已有23年。年近九旬的查爺爺說:“這么多年,多虧十中隊的戰士們照顧。十中隊就是我們的家,戰士們就是我們的親人。”
“接過八連的槍,也接過了八連的魂。”執勤第四支隊三大隊教導員石磊說,從“好八連”到“學八連”,39年來,十中隊官兵累計照顧孤寡老人27名,資助16名貧困學生重返校園,為公益事業和慈善基金捐款300余萬元,被表彰為“全國學雷鋒活動先進集體”“全國軍民共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先進集體”“全國擁政愛民模范單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