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林俊德(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地處羅布泊大漠深處的新疆馬蘭,屹立著一座用天山花崗巖砌成的革命烈士紀念碑。這里安葬著陳士榘、張蘊鈺、朱光亞等為我國核試驗事業犧牲奉獻的開創者們。
全軍掛像英模、被中央軍委授予“獻身國防科技事業杰出科學家”榮譽稱號的林俊德也長眠于此。2019年9月,他曾被評為新中國“最美奮斗者”。
林俊德生前系中國人民解放軍63650部隊研究員,是我國核試驗爆炸力學領軍人物、中國工程院院士。他長期隱姓埋名、潛心鑄造大國重器,扎根新疆羅布泊戈壁大漠52年,參加了我國全部核試驗任務。
“大漠,烽煙,馬蘭。平沙莽莽黃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劍河風急云片闊,將軍金甲夜不脫。戰士自有戰士的告別,你永遠不會倒下!”林俊德去世后,他被評為“2012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第四屆全國敬業奉獻道德模范”。
林俊德,1938年出生,福建永春人。1955年,17歲的他考入浙江大學機械系。由于家境貧窮,大學全是靠黨和政府助學金讀完的。為此,林俊德常對兒女們說,我能有今天,離不開黨和國家的培養。做人,一定要懂得感恩,要赤誠報國。
1960年,從浙江大學畢業的林俊德參軍入伍,從此隱姓埋名,成為新中國核試驗科研隊伍中的一員。
1964年10月16日15時,羅布泊一聲巨響,蘑菇云騰空而起。林俊德研制的“林氏”壓力自記儀,在我國第一顆核爆試驗中首戰立功。自此,作為功勛裝備,它應用于各種高尖端武器試驗之中,出現在試驗場的各個角落。
“我這輩子就干了一件事,核試驗。咱們花錢不多,干事不少。搞科學實驗,就要有一股子拼勁兒。”這是林俊德經常引以為豪的話。他擔當10多項國防科研尖端課題研究,一年幾乎有300多天都在大漠戈壁、試驗場區度過。
2012年5月4日,林俊德被確診為膽管癌晚期。
面對猝不及防的重大變故,林俊德首先想到的是已到關鍵時刻的國防重大科研項目還未完成。
在第四軍醫大學唐都醫院,林俊德和病魔賽跑,抓緊生命的最后時光,為國防重大科研項目盡最后的努力。
他只有一個想法,就是盡快把思考很久、趨于完善的學術思想和技術思路留給后人。
5月30日下午5時30分,林俊德要求把辦公桌椅搬進病房。這一次,他強撐著工作到當晚9時45分。
5月31日,從早上7時44分到9時55分,林俊德先后9次下床工作。這時他腹脹如鼓,呼吸困難,已經極度虛弱,每點一下鼠標,都要喘一大口氣。
在筆記本電腦上,林俊德先后整理科研資料1.5G;3次用加密電話打到實驗室指導科研工作;當他感到稍微有點兒精力時,又為一名博士生的畢業論文寫下300余字的評語和6條建議;在病房兩次召集課題組成員交代后續實驗任務。
5月31日20時15分,當這個國防科技戰士的心臟停止跳動的時候,在場的和早已守候在病房門口的所有醫護人員,再也控制不住奔涌的感情,一個個掩面而泣……
在生命最后時刻,林俊德只留下一句話:“死后把我埋在馬蘭。”
“鏗鏘一生苦干驚天動地事,淡泊一世甘做隱姓埋名人。”這是馬蘭基地官兵對林俊德的評價。
2018年9月,經中央軍委批準,“獻身國防科技事業杰出科學家”林俊德與張思德、董存瑞、黃繼光、雷鋒等各時期英模一起,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十大掛像英模。
(新華社烏魯木齊6月7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