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廣軍事 發布:2021-08-11 18:15:08
今年97歲的原西北野戰軍359旅戰士張富清,一輩子堅守初心、本色不改。在部隊,他保家衛國、英勇善戰;到地方,他為民造福、無怨無悔。2019年4月,習主席對張富清同志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指示強調,他用自己的樸實純粹、淡泊名利書寫了精彩人生,是廣大部隊官兵和退役軍人學習的榜樣。要積極弘揚奉獻精神,凝聚起萬眾一心奮斗新時代的強大力量。
張富清穿著老式軍裝敬軍禮(2019年3月31日攝)。新華社記者 程敏 攝
近日,記者來到湖北省來鳳縣張富清老人的家中采訪,老人不在家,因為生病正在醫院治療。張富清的大兒子張建國給我們介紹了張富清的一些主要情況。
1948年,張富清是西北野戰軍突擊隊員,在戰斗中,他冒著槍林彈雨,炸掉了敵人四個碉堡,戰功卓著,是董存瑞式的戰斗英雄;1955年,他退役轉業,主動選擇到湖北省最偏遠的來鳳縣工作,赫赫戰功被他埋在心底,只字不提;2012年,他88歲的時候,左腿截肢,為了不給組織添麻煩,更為了讓子女“安心為黨和人民工作”,張富清裝上假肢,頑強地站了起來;現在,97歲的他仍然堅持學習。張建國感慨地說,在他心中,父親就是一本“無字書”,這兩年他才漸漸讀懂了一些。
張建國:對我們子女、家屬來說,父親就像一本書,以前從來沒有讀懂過。為什么呢?因為他和其他人不一樣,他首先想到的不是我們這個家,而是工作。
“人離休了,政治上、思想上絕不能離休……”這是張富清老人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經常說的一句話。張建國說,在他的記憶當中,父親不止一次地告訴他們:“要聽黨的話,黨指到哪里,就做到哪里;黨叫咱們做啥,就做啥。”
張建國:后來通過媒體對父親事跡的報道,以及聽他自己的深情回顧,我對父親才算真正了解,理解了他以前為什么要那樣做。每次打仗時,他都沖鋒在前,當突擊隊員;和平時期,哪里艱苦他就往哪里去……父親常對我們說,飲水要思源,是黨培養了他,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黨的恩情,要一輩子聽黨話、跟黨走。父親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張富清的軍人登記表(朱勇 攝)
2019年5月,張富清入選“中國好人榜”;6月,他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模”稱號,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7月,他被表彰為“全國模范退役軍人”,并作為全國退役軍人工作會議代表受到習主席親切接見。他的小兒子張健全清楚記得,父親時隔60多年后再次進京時的喜悅心情。
張健全:他是第一次坐高鐵進京,特別高興。一方面,父親坐上高鐵就特別激動;另一方面,父親好久沒走出大山了,看到沿途房屋、街道的建設,特別是進入北京以后看到的景象,他連連贊嘆:“國家富強了,軍隊強大了,人民的生活也好了。”
“張富清,西北野戰軍特等功臣,戰斗英雄,為建立新中國浴血奮戰,戰功卓著;轉業后深藏功名60余年,堅守初心不改本色,扎根貧困山區,為民造福。”張健全告訴記者,2019年9月29日,父親又一次見到了習主席。那天,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頒授儀式上,習主席親手為坐在輪椅上的張富清頒授了“共和國勛章”。
張健全:那天,父親再次見到習主席,心里特別激動。回家以后,他把“共和國勛章”放進抽屜鎖了起來,還把鑰匙隨身帶著,人走到哪兒,鑰匙就帶到哪兒。即使現在父親住院了,鑰匙也還在他的身上。
佩戴“共和國勛章”的張富清(劉德國 攝)
如今,深藏功名的張富清,成了來鳳縣家喻戶曉的大英雄。縣城中心廣場高掛著“學習張富清”“致敬張富清”的標語,來鳳縣民族博物館常設張富清先進事跡展廳。平常出門,張富清總會被人認出,有時還被請求合影。但在老伴孫玉蘭眼中,他們的生活一如往昔。
記者:爺爺在我們心目中是大英雄,他在您心目中是個什么樣的人?
孫玉蘭:他經常跟我們講,他和老百姓沒有任何區別,也是老百姓。
記者看到,今天的張富清一家,依舊住在上世紀80年代修建的來鳳縣建設銀行員工家屬樓里,樓上樓下的鄰居都已將老舊房屋裝上了鋁合金門窗,唯有他家還是早年的木質門窗。屋內家具陳設簡樸老舊,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幾十年前。但這些在張富清眼里已經很滿足了。
張富清:好多當年和我并肩作戰的戰友,如今都不在人世了。和他們比起來,我有什么資格拿出立功證件來顯擺自己……
張富清回憶戰友們犧牲時的情景,不禁淚流滿面(新華社)
張富清舍生忘死的戰斗故事、深藏功名的奉獻精神,如同一潭清澈見底的湖水,映照著他純樸的心靈,更感動和影響著億萬中國人。他不僅是兒子心中的“無字書”,更是廣大人民群眾心中的精神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