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寧聯勤保障中心某部對口幫扶甘肅省武威市下十八村,實現生態改善和脫貧攻堅雙贏——
藏族村落的綠色蝶變
■解放軍報記者 歐 燦 陳典宏 張 放
【新聞回放】2019年8月,習主席在甘肅考察期間,深入草場林場和生態移民區調研,聽取祁連山生態環境修復和保護情況匯報。習主席指出,我國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生態環境的支撐作用越來越明顯。只要貫徹新發展理念,綠水青山就可以成為金山銀山。
“爰有南山,疊嶂層巔,番兒仰止,呼曰祁連。形踞乎天柱,勢壓乎邊關……”沿青藏高原北緣,巍峨綿延的祁連山脈橫跨甘肅、青海兩省,俯視著河西走廊。
冰川、雪山、森林、草甸、濕地……祁連山較為完整的生態系統,養育了河西綠洲,孕育了絲綢之路,構成了我國西北地區不可替代的生態安全屏障。
2019年8月,在這條綿延800公里的蒼茫山脈下,習主席深刻指出:“要正確處理生產生活和生態環境的關系,積極發展生態環保、可持續的產業,保護好寶貴的草場資源,讓祁連山綠水青山常在,永遠造福草原各族群眾。”
統帥心之所系,官兵力之所往。西寧聯勤保障中心某部官兵對口幫扶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打柴溝鎮下十八村,堅持生態改善和脫貧攻堅兩手抓,幫助群眾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實現了山披綠裝、河水澄澈、群眾致富。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祁連山脈,山高野闊。
這里阻隔了沙漠和戈壁,確保了“地球第三極”青藏高原和“中華水塔”三江源的生態安全,是數百萬人賴以生活生產的“母親山”和“生命線”……
然而,過度無序開發和人類活動干擾,曾讓這里脆弱敏感的生態系統一次次拉響生態安全警報。
祁連山局部生態破壞問題,引起黨中央的高度重視,習主席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抓緊整改。經過一段時間強有力的整改整治和修復,祁連山生態保護由亂到治,成效明顯。
2019年8月,習主席實地察看祁連山生態環境修復保護情況。
歷史的發展,總是有其軌跡。
早在2005年8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安吉余村考察時,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短短10個字,道出了打贏脫貧攻堅戰與生態文明建設的辯證統一關系,也為祁連山下的貧困群眾指明了發展方向。
“習主席歷來重視生態保護和經濟建設協調發展,這也啟發我們遵循綠色發展理念,確定退耕還草還林和種植綠色經濟作物的結對幫扶思路。”親歷了祁連山生態整治修復的西寧聯勤保障中心某部領導介紹,多年來他們對口幫扶下十八村,始終注重引導村民保護當地生態。
“這些年,村民的環保意識明顯增強。”下十八村村委會主任馬文毅說,過去,村民進山取砂等行為時有發生,隨著部隊幫扶和宣傳教育不斷深入,大家保護環境的自覺性明顯提升。
3年前,下十八村周邊的礦場、選煤樓接連被爆破拆除。冰雪消融、春暖花開之時,部隊官兵來到村民中間,把象征著希望的種子播撒下去,幫助離開礦場的村民發展綠色經濟。
記者采訪時,這里牛羊圈養,綠色滿山,甜脆豆、萵筍等經濟作物長勢喜人。在部隊的幫扶下,越來越多村民從綠色經濟中受益,通過實踐真真切切地體會到:經濟發展不能以破壞生態為代價,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
記者實地踏訪,親身感受到巨大的觀念之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理念,已深入人心,成為共識。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
下十八村黨群服務中心門前的馴馬場上,馬兒的嘶鳴聲此起彼伏。在村民鄭現榮看來,這是奔向新生活的歡歌。
2019年8月,習主席深入位于祁連山北麓的大馬營草原,實地了解馬場改革發展和祁連山生態修復保護情況。鄭現榮在電視機前看到新聞時,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因為“養好馬、保護好這片綠地”正是他近年來最關心的兩件事。
早在公元前121年,西漢驃騎將軍霍去病為驅逐匈奴,就曾在此屯兵牧馬。今天,這里依托總面積達300多萬畝的草原、耕地、林地,通過多樣化經營,正在實現更高質量更好效益的協調發展。
“過去靠賣羊維持生計,自己一年到頭都舍不得宰一只羊。”幾年前,鄭現榮和大多數村民一樣,以牛羊養殖為生,但因過度放牧導致草場退化,日子過得很拮據。
怎樣才能另辟發展之路?曾參與對口幫扶工作的西寧聯勤保障中心某部干部蔡亞巨調查發現,生長在這里的岔口驛馬是我國稀有的名馬良種資源,稍加訓練即可成為姿態優美、騎行平穩的走馬,在西藏、四川和青海等地銷路很好。修建馴馬場,既不破壞生態又能致富。
沒多久,部隊幫助修建的砂石馴馬場,出現在下十八村。鄭現榮率先“吃螃蟹”,開始集中精力馴馬。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馴出一匹好馬可賣5萬元,鄭現榮找到了致富路。在他的帶動下,村里的馴馬專業戶隊伍迅速發展壯大。
“感謝解放軍,他們是我致富奔小康的引路人。”鄭現榮說。
站在大草原,遠眺祁連山,習主席曾提醒當地干部,我們發展到這個階段,不能踩著西瓜皮往下溜,而是要繼續爬坡過坎,實現高質量發展,綠水青山就可以成為金山銀山。
高質量發展,意味著經濟轉型。
幾年間,官兵與村干部輪流為“養殖大戶”馬子武做思想工作,不僅向他宣傳環保理念,還邀請農業專家為他講授經濟作物種植技術。馬子武逐漸接受生態轉型理念,由“養殖大戶”變成“種植大戶”。他改種高原有機蔬菜甜脆豆,不僅保護了生態,更富了口袋。
“剛開始確實有點想不通,但現在看到草長高了,生態環境變好了,我們的付出很值得。”嘗到甜頭,看到希望,許多和馬子武一樣的牧民放下牽牛繩,拿起了鋤頭。
下十八村黨支部書記楊永鋼欣喜地說,通過采取退耕還草還林、封山禁牧圈養、停辦礦山等措施,祁連山正逐漸恢復生機。
屈指數年,一道綠色屏障重現眼前,原先山坡上的一塊塊“傷疤”重新長出綠色的“皮膚”,下十八村所在的鄉鎮有了“綠水金強河、流金打柴溝”的美譽,村民們實實在在地享受到青山碧水、藍天白云帶來的生態紅利。
綠色,象征著希望
下十八村村口大棚里,翠綠飽滿的甜脆豆長勢喜人。采摘、清洗、裝箱……50多歲的村民辛積成忙得不可開交。
“過去散養牛羊,不僅對草皮破壞很大,而且只能勉強維持生計。”辛積成娓娓道來,“如今改種甜脆豆,每年都有10多萬元的收入。”
“品相好、飽滿度高、原生態。”來自山東濰坊的菜商吳學恩對當地甜脆豆評價極高,連續5年來村里收購豆子。甜脆豆遠銷至數千公里外的上海、湖南等地,深受消費者歡迎。
走出大山,走出草原,離不開四通八達的路。
西寧聯勤保障中心某部幫助村里修建柏油路后,村民出行更加便捷。一時間,村口停滿了掛著各地牌照的貨車,下十八村的高原有機蔬菜遠銷五湖四海。
“路越修越寬,越修越長,老百姓致富的光明大道也越來越通暢。”四級軍士長徐善峰是該部的一名駕駛員,他說,軍車駛過的地方,處處都發生著可喜的變化。
村民楊富貴在該部戰士楊偉民的幫助下,搭建起下十八村電商平臺,將村里的特產白牦牛肉和高原有機蔬菜通過互聯網銷往全國各地。“有形的路+無形的網”帶動了不少村民致富。
該部援建的火石溝小學里,村里的孩子們茁壯成長。從入學開始,守護綠水青山,就是孩子們的“必修課”。
綠色,象征著希望——習主席視察甘肅后,從下十八村到整個祁連山脈座座村莊,當地群眾對走出一條綠色環保的致富路更有信心了。
距離下十八村100多公里的古浪縣八步沙林場,防護林面積一天天擴大。
驅車進入林場,一塊寫著“國防生態林”的巨大石碑躍入眼簾。2019年8月21日,習主席沿著砂石路一路顛簸來到這里考察,勉勵大家“持續用力,久久為功,為建設美麗中國而奮斗”。
武威駐軍扛起鍬鎬,為八步沙林場建設數百畝國防生態林。如今,梭梭、沙棗、紅柳等沙生植物扎根在此,形成一條牢固的隔離帶,阻擋著風沙侵蝕的步伐。
狠下決心,重點整治,綜合施策,全面推進——在這場生態文明建設硬仗中,祁連山下軍民整改整治的決心更加堅定,保護環境的行動更加自覺,綠色發展的目標更加清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前景也將更加美好!
護綠水青山 當生態衛士
一個過去以牛羊養殖為生的藏族村落,曾因過度放牧導致草場退化,生態系統負重超載,一次次拉響生態安全警報。如今,在人民子弟兵的幫扶下,昔日采砂大坑被填埋修復,牛羊走進畜圈,綠水青山重新回歸,下十八村連同祁連山脈深處的座座村莊,都在發生著可喜的變化。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在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特殊戰場上,人民軍隊始終堅持綠色發展理念,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作出貢獻,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大江南北,黃河兩岸,沙漠戈壁,高原邊塞,廣大官兵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建起一片片孕育著希望的“青年林”“國防生態林”,成為當之無愧的生態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