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軍網 發布:2020-11-06 09:04:46
難忘那頓“紅軍飯”,讓英雄的精神永流傳
■中國軍網記者 霍雨佳 欒寶玲
視頻丨探索空降兵“戰神”文化的教導員——余海龍
余海龍曾是特級戰斗英雄黃繼光生前所在連隊的第37任政治指導員,因工作出色被破格提拔為政治教導員。從熟悉的步兵專業到陌生的炮兵專業,他通過積極探索“戰神”文化,促進部隊建設不斷取得新成績。
朗朗晴空,萬里無云。經過幾個小時的飛行,飛機終于到達了目標地域。艙門打開,一陣強風灌入,空降兵某部教導員余海龍站上飛機尾門。
“跳!”綠燈亮,傘訓教練的指令穿透風聲和飛機轟鳴聲傳來,余海龍應聲一躍,第一個跳出了機艙。其余官兵緊隨其后,一朵朵傘花在藍天綻放。
帶頭跳出機艙,余海龍已記不清這是第幾次。第一個跳,是自己職責所在,也是這個英雄集體的精神所在。
朵朵傘花。
2014年10月31日,習主席出席古田全軍政治工作會議。午餐時間,習主席與11位部隊基層干部和英模代表圍坐在一起,津津有味地吃起了“紅軍飯”。習主席同大家邊吃邊談,不時為身邊的基層代表夾菜。
時任空降兵某部“黃繼光英雄連”指導員的余海龍就坐在習主席身邊,這頓飯對他來說是終身難忘的。“習主席把部隊官兵時刻記在心上,我們要做的就是把習主席的囑托化為行動。”統帥的囑托,讓余海龍感到使命在肩。
身處英雄的集體,多年來,他始終牢記自己的使命,努力做好新時期黃繼光精神的傳播者。
跳傘訓練中,連隊干部骨干帶頭躍出機艙。
(一)
給新兵上第一堂課時,余海龍總讓他們摸摸自己的頭頂。
當新兵們用疑惑的眼光看向他,他總是意味深長地賣關子:“以后你們就知道了。”余海龍所說的“摸頭頂”,就是讓新兵們感受這個英雄集體的精氣神。摔打歷練后,也總會有當年的新兵跑過來跟余海龍說:“我摸到了!”
摸到頭頂上“精氣神”的兵,程強是其中一名。
2008年汶川大地震,一名少年與參與救援的空降兵部隊結緣,他就是當初舉著“長大我當空降兵”牌子的男孩程強。2013年9月,程強參軍入伍,毅然選擇了空降兵部隊,憑借過硬素質,新兵結束后他被分到了“黃繼光英雄連”。
程強聰明好學,很快就脫穎而出,但或許就是因為這份“優秀”,讓他不自知地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余海龍把這一切看在眼里,他把程強拉到連隊榮譽室,語重心長地說:“老班長直到犧牲都保持著沖鋒的姿態,六連人無論何時何地,都不能丟掉這個光榮傳統。”之后還特意安排他到黃繼光老班長的上鋪住一晚。住到了黃繼光老班長的上鋪,程強深受觸動。從此以后,他開始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制訂加訓計劃,不斷努力提高和完善自我。
余海龍(第一排中)和官兵交談。
同樣摸過自己頭頂的“兵王”汪文博,又有著另一番經歷。汪文博新兵跳傘時小腿骨折,拄著拐杖分到六連,因為擔心拖連隊的后腿,當時的他情緒很低落。時任連隊指導員的余海龍看到后對他說:“連隊不會放棄任何一個戰士。”
隨后余海龍便為他制訂科學的康復訓練計劃,發動全連干部骨干開展傳幫帶,使汪文博重拾精武信心。通過幾年的努力,汪文博已成長為一名全能型特戰尖兵,兩次在師旅“我是兵王”比武爭霸賽中奪魁。在余海龍的影響帶動下,“當兵就當能打勝仗的兵”也成為全連官兵的共同目標。
讓英雄的“基因”植入青年官兵的血脈,讓英雄的精神在年輕士兵身上傳承發揚,余海龍表示這是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
(二)
走進“黃繼光英雄連”榮譽室,一幅幅珍貴照片、一枚枚珍藏勛章、一個個動人故事,訴說著上甘嶺597.9高地上,志愿軍戰士用血肉書寫的壯烈歷史。
抗美援朝戰場上“一個蘋果”的故事,對余海龍和身邊的戰友來說,太熟悉了。上甘嶺戰役打響后,進入主陣地坑道的戰士們在斷水斷糧的艱難環境中,堅守不退。期間,運輸員在途中撿到一個蘋果,舍不得吃,帶回了坑道。此時,戰士們在坑道里已經七天沒水喝,但一個蘋果傳遍了整個坑道,還是完整的。連長最終決定共同分吃,一人一口,這個小蘋果在全坑道又傳了兩圏。
傘降訓練中傘花與天共舞。
而就在一次臨機拉動中,余海龍和戰友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一個蘋果”中蘊含的精神力量。那一次演訓,余海龍所在營接到的任務,是奪控某“機場”。一夜準備,數小時飛行,終于到達目的地上空。飛機艙門打開,余海龍第一個跳了下去,著陸的地方離“機場”大約8公里。背負幾十公斤的重量,官兵們開始朝著目標“機場”奔襲。
余海龍拿著電臺,邊跑邊給大家鼓勁。盡管疲憊萬分,但是奔跑在陣地上,他們只剩一個信念:必須奪得陣地,必須完成任務。最終,官兵們順利突破防線,完成了任務。而此時,茫茫草原上,他們只剩半瓶礦泉水。
“渴,太渴。”負重有限,官兵們能帶的水也有限,現在只剩半瓶礦泉水怎么辦呢?余海龍想了一下,把礦泉水遞給了身邊的戰士。此時此刻,“熟悉”的一幕出現了,28個人小心翼翼地傳遞著僅剩的半瓶水,每人都只喝了一小口,隨之而來的是不謀而合的沉默。深受震撼的余海龍此刻也感覺到,這就是榜樣的力量、傳承的力量。
(三)
那一天,余海龍流淚了。
那是一次比武現場,最后的100米需要3名官兵推動一輛猛士車沖到終點。在筋疲力盡的情況下,官兵們流著淚高喊著黃繼光的名字,到達了終點。在遭遇困難,面對生理極限的時候,他們想起的是黃繼光。
英雄的集體需要黃繼光精神,也在任務中傳承著黃繼光精神。
有序登機。
今年夏季,受連續強降雨影響,湖北麻城的葉家灣橋堤段約200米護坡發生險情。空降兵某旅“黃繼光英雄連”接到上級指令:2小時內完成物資準備,開赴湖北麻城執行抗洪搶險任務。
連隊黨支部一時犯了難——不是動員難,而是選誰留守難,官兵個個都想上一線。當大堤旁“黃繼光英雄連”的火紅旗幟隨風招展,每一名官兵都堅定地屹立在大堤最險處。
比武場上,戰士劉毅扭了腳,卻依然堅持跑完五公里。列兵熊歡歡,8個小時做了5900個仰臥起坐,令人驚嘆。在達到目標前,他們完全有理由放棄,但在余海龍和戰友們看來,這樣一種挑戰自我、突破極限的拼勁和闖勁,更是一種精神的歷煉,英雄的精神正在生根發芽。
余海龍(右一)在險難課目訓練中當先鋒打頭陣。
尾 聲
光潔明亮的榮譽室,余海龍再次踱步來到這里。每當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困難,他總會走到黃繼光的銅像前默立沉思,向黃繼光老班長“傾訴”心聲。
去年初,因工作出色,余海龍被破格提拔為教導員。擔子重了,余海龍也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然而身份在變,有些東西始終不變。他說:“黃繼光精神可以說是我們這支部隊最寶貴的紅色基因,它是火種,走到哪就要傳到哪,我們要讓英雄的精神永遠流傳。”
(攝影:周曉輝 張朋倍 等)
(視頻作者:欒寶玲 霍雨佳 劉勁鷹 張哲 張朋倍 謝程宇 車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