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軍網 發布:2020-07-29 15:12:23
過得硬的連隊過得硬的兵
——第74集團軍某合成旅三營六連傳承發揚“硬骨頭精神”鍛造過硬連隊剪影
■周俊誼 李彬 鐘志光 特約記者張永進
“全連注意,向左前方海域泛水編波,執行——”
盛夏的粵東某海域,一場兩棲戰車海上進攻戰斗演練正在進行。隨著指揮員一聲令下,第74集團軍某合成旅“硬骨頭六連”的十幾輛戰車迎著洶涌的波濤,轟隆隆向目標灘頭沖擊。
步戰車進行海上駕駛訓練,錘煉過硬駕駛技能。李彬 攝
當日的海域風急浪高,對戰車成員之間的配合要求不言而喻。打頭陣的連指揮車駕駛員一番熟練操作,防浪滑板展開,懸掛履帶收起,率先沖入海中,車長隨后發出指令,引導其余戰車完成編隊、警戒火力配置,向目標海域機動。
實戰化演練中,兩棲步戰車在煙幕掩護下行進。李彬 攝
“海上駕駛訓練是兩棲裝甲合成部隊的重難點課目。”該旅合成三營營長高路介紹,為充分利用海上訓練時間,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盡可能多的課目訓練,他們創新思維,按照多點位、高密度的發車訓練節奏,提高各課目的訓練“摩托小時”,最大限度發揮場地、裝備的使用效能。
前幾日,他們在獲知氣象部門發布惡劣天氣預報的情況下,毅然選擇跳出淺水區訓練,擴大演訓半徑,到深水區摔打錘煉,挖掘武器裝備最大戰斗性能。面對風急浪涌的惡劣氣象條件,他們根據不同射擊目標、距離、天候的特點,反復研練,攻克了目標捕捉難、射擊瞄準難等多個射擊難題。
陸海協同演練中,連隊官兵向岸灘發起沖擊。張永進 攝
平時練到極致,戰時才能一劍封喉。“練兵是為了打仗,多練幾手、練硬幾手,戰場才能打得贏!”連隊官兵的簡短回答,讓人感嘆:“硬骨頭六連”,時刻不忘打仗!
在高溫暴雨下,六連官兵錘煉過硬軍事技能。張永進 攝
司號員張春陽吹響前輩傳下來的軍號。張永進 攝
“吹響戰斗號角,軍人為戰而生!”連隊司號員張春陽拿著連隊傳承了幾十年的軍號說道,“在六連,每天都是出征日!”
早在上世紀60年代,六連就以“戰備思想過硬”聞名全軍,總結的“三分四定”被寫入條令,成為全軍規范。步入新時代,無論形勢如何發展、任務多么繁重、兵員成分怎么變化,連隊始終把戰備教育融入經常,把戰備制度變成習慣,把戰備規范抓到極致,讓“隨時準備上戰場”這根弦繃得緊而又緊,探索出了戰備物資裝箱化、戰斗裝具宿舍化、定人定物實時化的戰備管理新招,梳理出20類169條戰備運行規范,大幅提高了應急備戰能力,被戰區陸軍推廣。
每逢重大活動,連隊官兵都在連石前舉行宣誓儀式,筑牢官兵理想信念。張永進 攝
夫戰,勇氣也。六連始終把戰斗精神培育融入實戰化訓練,在險惡環境中鍛造不懼艱險、不畏生死的血性擔當,讓官兵在生死面前,站得出來、豁得出去。一次遠距離編波航渡訓練,連隊戰士李昭軒駕駛戰車至深水區時,突遇巨浪覆蓋,發動機突然熄火,隨時可能沉沒。面對險情,車長史衍凱沉著冷靜,果斷操作,憑著過硬的技能成功將險情排除,并堅持完成課目訓練。
六連按打仗要求強班子建隊伍,以自身模范行動帶動官兵,把帶兵打仗作為第一要務,用真情實感做工作聚人心。多年來,六連干部換了一茬又一茬,但是始終堅持“訓練標準高于戰士、自身要求嚴于戰士、平時付出多于戰士”的要求不變;堅持在訓練中當先鋒、打頭陣,在急難險重任務中挑重擔、沖在前;堅持讓官兵參與連隊建設,遇到難題讓官兵出招獻計,敏感事務讓官兵公評公議,從好風氣中凝聚出戰斗力。3年來,連隊選晉士官56人、發展黨員18人、立功嘉獎76人,評上的硬氣,落選的服氣。
指導員馮杰在連隊榮譽室為戰士們講述“硬骨雄風”雕塑的故事。張永進 攝
六連的“過硬”,是戰場上打出來的,是訓練場上練出來的,是賽場上拼出來的。3年來,他們在集團軍以上比武競賽中有16人次摘金奪銀,19人次打破旅紀錄。今年5月,連隊被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表彰為“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
連長趙松與官兵把連隊榮獲的“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獎牌掛上榮譽墻。張永進 攝
在“硬骨頭精神”激勵下,班長王冬林在國際軍事比賽中奪得獎牌。這是王冬林和戰友分享比賽心得。張永進 攝
班排戰術訓練中,官兵們交替掩護前進。張永進 攝
夏季高溫環境下,狙擊手何翰龍下車迅速投入戰斗。張永進 攝
傳統課目訓練,刺殺聲氣勢如虹。李彬 攝
連隊在雨中組織實彈射擊考核。張永進 攝
連隊官兵進行實彈射擊。李彬 攝
實戰化演練中,步戰車發射煙幕彈掩護步兵發起沖擊。張永進 攝
指導員馮杰為連隊官兵講述“硬骨頭六連”的優良傳統。張永進 攝
連隊在連石前舉行宣誓儀式,筑牢官兵理想信念。張永進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