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軍網 發布:2020-07-29 13:12:36
血脈傳承,這支連隊如何奏響新時代硬骨頭鋼鐵壯歌
陸張良 記者李景璇
連隊官兵們在實戰化訓練中沖鋒在前。張永進攝
六月嶺南,驕陽似火。
一場五公里武裝越野比武正激烈展開。最引人注目的,是其中始終保持領先的一支分隊,他們高擎著“硬骨頭六連”戰旗,率先沖過終點。
這是一支以“硬骨頭精神”聞名全軍的連隊——第74集團軍某旅兩棲裝甲步兵六連。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方隊中,百面戰旗隨百輛戰車轟鳴駛過,就有一面戰旗屬于這支英雄連隊。81年來,從彌漫烽火硝煙的戰場到通向勝戰之路的演兵場,六連官兵聽黨話、跟黨走的忠誠本色沒有變,枕戈待旦、苦練本領的戰備意識沒有變,刺刀見紅、敢打必勝的戰斗血性沒有變,書寫了一曲矢志打贏的硬骨頭鋼鐵壯歌。
(1)
穿越歷史的硝煙,六連從1939年建連的第一天起,血脈里就奔涌著聽黨指揮的紅色基因。
1946年,連隊奉命隨縱隊回師陜甘寧。四十天時間里,先后參加了青化砭、羊馬河、蟠龍鎮三場戰役,浴血奮戰誓死保衛黨中央、保衛毛主席。經過槍林彈雨洗禮的六連,將鐵心向黨的堅定信念視為“命根子”,在血與火的考驗中不斷礪骨鑄魂。
81年來,六連把聽黨指揮作為凝心聚力的“傳家寶”,一代代傳承下來,匯聚成克服萬難、勇往直前的強大精神動力。
2017年6月,連隊聽令從駐防42年的江南省城移防到嶺南鄉村,面對地域反差、陌生環境、親人分離等諸多矛盾,全連官兵毫不遲疑、聞令而動,打起背包就出發,放下背包就訓練。回憶起當時的場景,時任指導員熊維感慨道:“不是不留戀,但我們一直有聽黨話、跟黨走的優良傳統,明白部隊移防是改革強軍的關鍵一步。”
今年1月18日,習主席給六連官兵回信后,大家爭相傳閱、抄寫銘記。同時,連隊組織官兵圍繞習主席回信展開討論,把習主席的深情囑托轉化為投身強軍實踐的不竭動力。
一直以來,每逢國內外大事要事,連隊都會第一時間組織全連官兵學習上級講話精神,研讀相關理論著作。連隊營區里,板報墻刊載著學習動態;電視播放著講話視頻;網絡上交流著學習心得;教室排房里傳來朗朗的讀書讀報聲……
指導員馮杰在連隊榮譽室為戰士們講述“硬骨雄風”雕塑的故事。張永進 攝
除了深研理論,對于這支有著深厚歷史底蘊的連隊,深讀戰史也是官兵們追的風尚。六連一排排長王剛清楚地記得,10年前自己新兵下連的第一天,指導員就把他們帶到連隊榮譽室。血戰馬家營、浴血洼子街、激戰小尖山,一個個充滿著硝煙味的戰斗故事讓他心潮澎湃,拼刺英雄劉四虎、特等戰斗英雄尹玉芬、硬骨頭戰士皮光耀,一個個閃耀著光輝的名字讓他熱血激蕩。
下連第一課,同樣給六連的其他戰士留下了深刻印象。“面對形形色色的誘惑,走出校園的我們應該有怎樣的價值觀?在‘硬骨頭六連’當兵時我就明白一個道理,跟黨走準沒錯!”北大燕園的百年講堂,一位學子關于“青春的顏色”的演講引發陣陣掌聲。他叫李波,北京大學在讀碩士生。同時他還有另一個身份——“硬骨頭六連”退伍戰士。李波說,六連是自己的“另一所北大”,在那里,他系好了人生第一粒扣子。
除了長年累月的紅色基因浸潤熏陶,六連官兵通過每日讀書、每周評書、每月薦書、每季購書,不斷扎牢對黨忠誠、聽黨指揮的思想根子,使頭腦更加清醒、立場更加堅定。無論在哪,只要條件允許,讀書成為六連官兵每日必做的一件事。
(2)
革命戰爭年代,六連以敢打惡仗、硬仗威震敵膽。歷經戰火的洗禮,六連官兵始終把戰備訓練擺在突出位置,堅持把戰備工作推向深入。早在上世紀60年代,他們總結的“三分四定”就被寫入了條令,成為全軍規范。
2017年6月,移防新營區當天,六連官兵放下背囊的第一件事卻是規范戰備庫室。當晚,熄燈號剛響,六連就傳來緊急集合聲。這讓被哨音驚醒、僅一墻之隔的兄弟連隊官兵頗為不解:“部隊剛到,物資又尚未完全歸置到位,為啥在這個時候搞緊急集合?”面對疑惑,六連的回答是:“在六連,每天都是出征日,連隊換防正是檢驗連隊應急戰備的有利時機。”
在六連,時刻保持戰備已成為一種習慣,融入到官兵思想和血脈中。走進戰士宿舍,隨手打開一個背囊,里面大到單兵帳篷小到針線,各種戰備物資一應俱全。戰備檢查時,量背帶長短、看鞋襪型號、掐時間節點,每個細節都散發著隨時準備打仗的信號。
對于六連官兵,戰備哨音就是戰斗號令。哨音一響,六連官兵不喊口令就能迅速完成小組劃分、集合、領取物資等動作,讓人嘆為觀止。其實,對于他們來說,哨音就像是摩爾斯電碼,音調的長短都有一個特定的指揮號令與之相對應,官兵們就是憑著長短不一的哨音準確完成各種行動。
對于六連官兵,戰備不僅體現在每次拉動上,更多的是嚴苛對標實戰要求。“每次領槍流程太繁瑣,費時費力,真打仗耗不起。”在一次戰備拉動中,戰士何金東的抱怨引起了時任連隊軍械員鄭振興的思考。如何合理擺放槍支,讓領槍速度更快?面對重組重塑后戰備拉動出現的新問題,鄭振興積極突破嘗試,改變以往按槍支種類分別擺放的方式,改為所有槍支按班組進行擺放,讓領槍時間縮減1分多鐘,提升了戰備拉動的效率。
實戰化演練中,兩棲步戰車在煙幕掩護下行進。李彬 攝
近年來,六連官兵在繼承戰備老傳統的同時,還探索出了不少戰備管理新招,梳理出20類169條戰備運行規范,大幅提高了連隊應急備戰能力。
戰備,為戰而備。在六連官兵看來,一切的準備都是為了在實戰中多一分打贏底氣。在集團軍“嶺南尖兵”比武的掩體構筑課目考核中,大多數參賽隊員選擇了構筑較簡單的跪姿掩體,六連戰士盧自豪卻主動選擇了構筑難度更大、分值更高的立姿掩體。
令人意外的是,在規定時間內,盧自豪不僅成功完成了立姿掩體的構筑,而且比其他參賽隊員構筑的掩體更加結實。按照考核規定,盧自豪當仁不讓拿下考核最高分。問及為何作出這樣的選擇,盧自豪直言:“在實戰條件下,立姿掩體比跪姿掩體更安全!”
(3)
在抗戰勝利前夕,國民黨軍隊調集重兵公然進犯陜甘寧邊區。為殲滅據守邊區爺臺山的敵一個加強營,六連展開白刃格斗,靠著35把刺刀殺敵70余人。戰斗中,排長尹玉芬小腹被彈片劃開,腸子流出腹外,仍死守陣地,和戰友們連續打退敵人6次進攻。經過血戰,六連官兵率先拿下敵主陣地,被授予“首見奇功第六連”錦旗。
時光轉瞬而逝,又到盛夏時節。
在粵東某海域,一場合成營進攻演練激戰正酣。眼看防線將被突破,六連班長王一村大吼一聲:“擋不住,也要死死拖住!”他迅速組織全班戰士奮起阻擊,有的被荊棘刮破了臉、鮮血模糊了雙眼,有的被劃破了手、露出了血淋淋的傷口,但硬是將對手牢牢地摁在了核心陣地前。
血性傳奇在續寫,拼刺精神在傳遞。為了讓血性膽氣代代相傳,六連把戰斗英雄迎進排房、把戰斗榮譽掛在床頭、把戰史戰例裝進口袋,全連12個班排全部以戰斗英雄命名。戰火硝煙雖然漸行漸遠,但一茬一茬年輕戰士身上卻依然充盈著拼勁、韌勁、倔勁,硬骨傳人鋼多氣盈骨更硬。
在高溫暴雨下,六連官兵錘煉過硬軍事技能。張永進 攝
戰爭年代,千錘百煉而成的“硬骨頭精神”是克敵制勝的“法寶”。如今,六連裝備全新升級,但官兵仍像過去那樣甘于吃苦流汗,敢于摔打磨礪。
2013年4月的一天,六連正在進行軍事課目演練匯報表演。由于云梯濕滑,班長楊樹林在攀爬時不慎從5米高的云梯上跌落,當時右臂就疼得失去知覺。有戰友勸他退出演練,他堅定地搖搖頭:“右手不行有左手!”隨后,楊樹林用左手持槍,高標準完成一系列戰術動作。演練結束后,戰友們才發現他的右手臂已粉碎性骨折。一位現場觀摩的將軍看到這一幕不禁由衷贊嘆:手臂折了,還能做出這么標準的動作,硬骨頭戰士真是硬!
2018年4月,連長趙松在訓練時,不慎造成左手腕肘骨斷開,術后手腕里打上了鋼釘,需要長時間靜養。可趙松憋不住想訓練的勁,在確保手腕不會二次傷害的情況下,主動制訂了一系列上肢力量恢復計劃。在不久后的體能考核中,他攻克一個個難關,成為全旅首位通過“特三”考核的干部。
2018年8月,班長王冬林參加“國際軍事競賽-2018”安全環境項目防化專業技能競賽。在備戰集訓百余天里,步兵專業出身的他,穿破3套迷彩服、2雙作戰靴,累計據槍500小時。為苦練防化偵察技能,他穿著密不透風的防化服,忍受車內40℃的高溫,不斷挑戰身體極限。最終勇奪單項第一、團體第三,在國際賽場上展現了中國軍人的硬骨風采。
與六連“交過手”的官兵都講,六連戰士骨子里有一種逢旗必奪、逢戰必勝的勁頭。三年多來,六連先后接受8個連隊近20次挑戰,始終保持不敗戰績。
(4)
上世紀70年代,六連第一個研練“三防”條件下的班進攻,摸索出了和傳統戰術“五個不同”的新練法;80年代,他們又第一個探索連進攻中的接敵、破障等課題,創造出開辟“樹杈形”通路的新戰法……
近些年,從傳統步兵到新型陸軍下的裝甲步兵,從單一地面作戰到兩棲作戰,從體能型士兵到多面型士兵,六連歷經多次轉型重塑,多次破繭成蝶。面對時代考驗,六連官兵深知,只有挺住“重生”之苦,承受“拔節”之痛,才能真正鍛造勝戰本領。
陸海協同演練中,連隊官兵向岸灘發起沖擊。張永進 攝
2018年,連隊參加移防后的首次檢驗性演習。在作戰條件、戰場環境都未知的背景下,六連官兵駕駛著戰車開進演兵場。當時,面對漫山遍野的數百個靶標,時任連長胡遲迅速組織全連展開戰術協同,各個戰位全部依靠臨機決斷:偵察兵臨機測距計算參數,彈藥手根據靶標性質臨機裝填,各車長現場協同臨機指揮……一陣炮火轟鳴之后,目標區域靶標全部命中摧毀,六連首戰即打出了滿堂彩。
越貼近戰場,打贏就越有底氣。對于六連官兵,戰場就在身邊,戰斗每一分鐘都在打響。
——中士崔源,轉崗后擔任狙擊手,為了更快適應手中的“新伙伴”,每天抱著狙擊槍琢磨研究,翻爛了多本資料,不厭其煩向身邊戰友請教,反復精研狙擊本領;
——火炮技師鄭錫鑫,面對傳統訓練器材中的“出靶順序固定”“目標區域固定”等問題,利用休息時間刻苦鉆研,帶領連里戰友自主研發了新式激光快瞄器,將訓練效果提升了一個檔次;
……
步戰車進行海上駕駛訓練,錘煉過硬駕駛技能。李彬 攝
調整改革以來,六連官兵還先后主動與海軍某登陸艦支隊、空軍航空兵某旅、海防某旅船艇大隊、武警某支隊等軍兵種開展聯學聯訓,參與探索攻關多種實戰課題,在聯演聯訓中效果明顯。
無論環境條件怎么變,六連官兵都始終把訓練當作打仗,始終將磨礪打仗本領作為投身強軍事業的核心牽引力。他們積極開展訓法創新、戰法研練,將訓練課題劃分到班排,探索走開一專多能、多專多能訓練路子,實現全連85%以上官兵精通2種以上主戰專業;他們積極發揚軍事民主,每逢完成大項任務、演習演練、比武考核召集官兵分析訓練形勢,找不足、揭短板,提升訓練質效;他們扎實開展“研究強敵、打贏強敵”活動,加速提升連隊練兵備戰水平……
81年來,六連官兵始終保持著“言必謀打仗、行必抓打仗”的常態,在真打實備中夯實硬底子、在創新突破中提升硬實力、在苦練打贏中鍛造了“硬骨雄風”的赫赫威名。